APP下载

从语境顺应理论看《虞美人》的英译

2013-08-15朱媛媛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故国虞美人许渊冲

朱媛媛,刘 娟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500)

引言

1999年,Verschueren在其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性理论,它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当今的语用学”[1]。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这一理论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为语用翻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力量。本文将从顺应理论的观点出发,讨论并分析《虞美人》的英译是如何来顺应原文的语境的。

一 顺应理论概述

顺应理论是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 于1999年在他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的。Verschueren提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2]。他还指出,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2]59;商讨性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2]59;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2]60。Verschueren还进一步提出,语言的顺应性包括语境顺应、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四个部分。“这四者之间并非互不相干,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1]。

二 顺应理论与翻译

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意义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利用语用学观的顺应理论,建立以译者为中心的多位顺应翻译论,发挥译者在三元关系中的中心作用。译者在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交际世界与物理世界等,并有效地对原语的语用文化进行转译[3],尽量使非原语读者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

(一)语境顺应

Verschueren认为语言顺应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它们分别是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现性[2]66。胡壮麟[4]将语境分为“上下文”(co-text)语境,“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简单地说,语境关系顺应是指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要确保所使用的语言和交际语境相适应。在这里,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交际世界和物理世界。

(二)语境顺应与翻译

语境制约着语言及语言的使用,同样也制约着作为特殊交际的语言翻译[5]。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所处的心理世界、交际世界和物理世界存在着差异,就要求交际双方在理解对方的时候做出一系列顺应语境的选择,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作为交际的一种形式,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6]。要把非本族语的作品翻译成本族语并能让更多的本族语读者读懂、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这就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到原作者和本族语读者在心理世界、交际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差异并作出一系列的语言选择已达到翻译对等的目的[7]。

三 《虞美人》英译文的语境顺应性分析

为了分析《虞美人》英译文是怎样做出语言选择以顺应原文意境的,笔者在此收集了3种英译版本,分别是许渊冲译[8],徐忠杰译[9],Frankel译[10]。

(一)《虞美人》的三个译本

《虞美人》原文①: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一(许渊冲译):

The Last Land Recalled Tune: "The beautiful Lady Yu"

When will there be no mor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For me who had so many memorable hours?

My attic which last night in venal wind did stand

Reminds me cruelly of the lost moonlit land.

Carved balustrades and marble steps must still be there,

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as fair.

If you ask me how much my sorrow has increased,

Just see the 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

译文二(徐忠杰译):

Yumeiren

Too long th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last.

I wonder how much they have known of my past.

Last night spring breezes through an upper room

—reminds me too much of my present gloom.

With a bright moon.how could I my country reca11

一Without a sense of defeat and despair at all.

the Palace should be still there as before

一 with its carved railings: jade-like steps galore.

Only here are changes which my plight entail.

My complexion, once ruddy, has become pale.

Should I be asked how much anguish I have found,

Strange! It is like flowing water eastward bound.

译文三(Frankel译②):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 -when will they end?

How much has happened to the past!

On the balcony last night, again an east wind.

The moon was so bright; I couldn't bear to look toward the old land

The carved galleries and jade steps must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changed

I ask you.how much sorrow can there be?

It's just like a whole river full of eastward flow in spring.

(二)对《虞美人》英译文的讨论与分析

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物理世界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的指称关系[2]。词的上阕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与失去“故国”的悲痛之情。在汉语大字典中“故国”是指“旧土,指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国家”,因此“故国”也就是“灭亡的旧国”的意思。在对“故国”进行翻译时,三位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对此做了不同的诠释。许渊冲将“故国”翻译为“the moonlit land”,这里的“moonlit”反映出了“故国”的一片繁华与美好的景象。诗人作为一个失去美好江山的亡国君,对“故国”的繁荣景象显然是“不堪回首”的,因此,埋在诗人心底的悲凉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对比许的翻译,徐用“country”来指代“故国”,同时他用“gloom”和“a sense of defeat and despair”来修饰“country”。虽然徐的翻译也表达出了诗人的那种痛失江山的悲凉心境,但他在此句中使用“with”和“without”来连接两个分句的做法无疑是起到了强调“without”及其引导的句子的作用,因而弱化了诗人悲痛的情感。Frankel使用“land”来表示“故国”,很明显它很难涵盖“故国”的涵义。

从对交际世界的顺应来看,交际世界主要指的是交际场合及社会和环境对交际者言语行为的规范与限制的原则和准则。也就是说,交际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特定的语言规范以顺应社会交际规范。在这首词中,诗人用到了几个充满了历史渊源的典故和诗句,分别是“小楼”、“东风”和“雕栏玉砌应犹在”。在典故中,“东风”主要指的是“春风”。对比三个译文我们发现,三位译者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东风”:许把“东风”翻译为“vernal wind”[11];徐和Frankel的翻译分别是“spring breezes”和“east wind”。三个译本都把“东风”译为“春风”,符合原诗的意境。

诗人在词中提到了“小楼”,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词中的“小楼”指的是李煜被囚禁的场所。有些学者在对李煜阶下囚生活的研究中指出,当时作为阶下囚的李煜,生活待遇并不是很差,只是被囚禁在类似于冷宫一样的住所而已。在三个译本中,译者们把“小楼”分别翻译为“garden”(花园)[12]、“upper room”(楼上房间)以及“balcony”(阳台)。根据原文的意境及学者们的研究,笔者认为许渊冲对“小楼”的翻译较好一些。把“小楼”翻译为“garden”(花园)更能反映出李煜阶下囚的生活还算是不错的。

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描写的是昔日“故国”的景象。“雕栏”在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雕刻的栏杆”,因此许和徐将他们分别译为“carved balustrades”和“carved railings”,符合原词的意蕴。而在Frankel的译文中,他将“雕栏”译为“carved galleries”(布满雕刻物的走廊),体现了一个不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人对某些原语文化的不了解及欠缺。虽然译者们对“雕栏”的翻译由于各自对中国古代亭阁楼院文化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但在对于“玉砌”的翻译中,译者们却一致地使其体现出“阶梯、台阶”的含义,这三个译文分别是“marble steps”、“jade-like steps”以及“jade steps”。可以说,这三个译文都符合原文的意境,但是相比之下,许渊冲的翻译“marble steps”(大理石的阶梯)更贴切一些,因为它更符合中国关于亭阁楼院的文化底蕴。

在语言顺应理论的框架中,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个性、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2]。诗人在词的开头以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来抒发他既无奈又伤感的情愫。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养尊处优、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的他又怎能忍受这种囚居之苦呢?因此诗人感慨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何时才能终了?“往事知多少”写的是诗人对往事的反省。许将“春花秋月何时了”译为“when will there be no mor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对比三个译文,笔者认为许的翻译更贴近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更能让非原语文化的读者理解并体会到原词的意蕴。

词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极为恰当的比喻以及设问的句式,将诗人强烈而深沉的情感高度凝练地表达了出来。诗人的“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以“ 水”喻“愁”,显示出愁思的无穷无尽。许将其翻译为“Just see the 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 其中,“overbrimming”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由于春天雨水过多,江中的水开始满溢,顺着水势向远方流去,而自己的哀愁也如这江水一般绵绵不绝[12]。Frankel的译文“It is just like a whole river full of eastward flow in spring”中强调句型的使用,同样形象地表达出诗人那种似流水一般奔流不止的哀愁[10]。徐忠杰的译文“Strange! It is like flowing water eastward bound”虽然在句式上与原词是对等的,但却弱化了诗人那种似“一江春水”的哀愁的感慨。

通过对以上三个英译版本的对比分析,笔者更倾向于许渊冲的译本。许的译文不论是在物理世界、交际世界还是心理世界都很好的顺应了原词的意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译作与原文的翻译对等。

四 结论

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语言顺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从语境顺应中的心理世界、交际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方面对《虞美人》的三个英译文作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了它们是如何从语境顺应的三个方面来顺应原文的意境的。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许渊冲的译文较好的顺应了原词的意境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译文与原词的翻译对等。

注释:

①原文来源于习古堂国学网:http://www.xigutang.com/tangshisongci/cipu/ymr_5754.html.

②转载于许渊冲.中诗英韵 ——《诗经》到《西厢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1.

[1]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价[J].现代外语,1999(4).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黄成夫.顺应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08(3).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陈喜华.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

[6]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2).

[7]宋志平,杨颖.从适应性理论看翻译研究中的语用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2-103.

[8]许渊冲.唐宋词一百五十首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徐忠杰.词百首英译[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20-21.

[10]许渊冲.中诗英韵—诗经到西厢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1.

[1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2]许渊冲.李煜词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40-41.

猜你喜欢

故国虞美人许渊冲
元 日
虞美人的烦恼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蒋捷·虞美人 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