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及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

2013-08-15杨瑞芬苗富强孙怀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消费文化

杨瑞芬 苗富强 孙怀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一、文化产业内涵解析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目前在国际社会研究中关于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由于国情、文化背景、研究目的的不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内涵有不同理解和认识。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尽管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以人的智力、体力、创意、创新等非物质性投入为主,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各国国民收入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1.文化产业发展规模逐渐增加

为反映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河北省统计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对2011年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分析。在其《关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分析报告》中,从未达到目标值的15项监测指标看,实现进程有“五快、六慢、三降、一平”:“五快”是指比上年提高较快的有5项指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提高了4.0个百分点,是其中之一。

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GDP比重2.76%,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拉动经济增长0.71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企业登记户数呈增长态势。2004年至2009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己经超过了钢铁等产业的年增长率,成为新的“领跑”产业,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总量在逐年增加。

2.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所含门类较为齐全

我省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体育业、广告业、摄影及扩印业、园林业等其他文化服务业。由于利用了自身独特的资源,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外招商引资,河北省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了新型文化产业,如电脑动画、电脑游戏、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

3.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93%和8.37%,居全国第24和21位,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87和1.59个百分点。

从河北省统计局《关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分析报告》监测的23项指标看,实现程度差距较大: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38.6%,仅略高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实现的32.8%,位居倒数第二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拉低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和优势,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意识、创意能力不强,一些文化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种不丰富,缺乏竞争力强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聚集区,难以形成独特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独特的燕赵文化资源,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均处于全国前列;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1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全国第二位),4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6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的文化特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内容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2.地理和人口优势

环渤海、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具有山口兼海口的地缘优势,处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大区域的连接地带,交通发达,为更好地利用京津地区的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优质资源,有效承接京津文化辐射和产业转移,与之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环渤海区域5省市的3亿多人口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3.重视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从2012年开始,河北省启动实施了文化产业“三个十”建设工程,以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激发了各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三个十”建设的引领带动下,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明显。

四、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

1.采取多种措施,拉动文化消费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在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让老百姓敢于花钱,同时也要培养像文化消费这样的新兴消费热点。拉动文化消费是系统工程,文化消费是指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服务进行使用的一系列过程。文化消费具有需求、能力、机遇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江林指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文化消费从浅层次到深层次。这需要政府、企业、媒体还有消费者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长久以来,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投入是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因为花费巨大,导致很多消费者不敢在其他消费上花钱,即便肯在文化消费上花钱,也多是传统文化消费,例如旅游、电影等,因此需要引导消费者从传统消费过渡到新兴消费,从低端文化消费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要引导消费者更注重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和享受,这是文化消费的动力。

我省应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各级财政可以根据财力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2.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

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迅速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为此必须实施文化人才的培养创新战略。在我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适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匮乏。一是数量少,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抑或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结构不合理,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人才强则文化强,人才弱则文化弱”,必须注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立足“复合型”构架,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实践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优秀骨干力量,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熟悉艺术、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懂市场运作、有较高经营管理才能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文化产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3.打造文化产业企业品牌

2l世纪被称为品牌时代。按照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界定,品牌(brand)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借以辨认产品或服务,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文化产业的品牌构建与开发指的是文化产业品牌树立及品牌资产逐渐做大的过程。品牌是一个产品走向市场的标志。品牌意识的落后带来的将是“有世界级产品,无世界级品牌”,文化品牌更是如此。

我省知名文化企业很少,更缺乏全球知名的聚集区品牌,我省文化产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塑造文化产业品牌,围绕重点文化产业,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激发社会创意,建立文化产业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品牌的经济竞争力、文化感召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值能力,拓展文化市场发展空间。

4.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推动力度,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强力推进。二是产业支撑,着力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强化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大力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区分割,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环境。三是分解目标任务。将省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按年度进行分解,把任务进行细化和实化,使全省形成合力,高效实施。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体系,半年检查一次并通报情况,年度末考核全年完成情况。

[1]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吴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J].法制日报,2000,(6)

[3]金元浦.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

[4]王钦鸿.论转型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5)

[5]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6,(7)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新消费ABC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