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字类注释》释文特征看韩国文化

2013-08-15

关键词:王朝佛教朝鲜

申 龙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

《字类注释》(下简称《字类》)系朝鲜王朝郑允容(1792-1865年)于朝鲜王朝哲宗七年(1856年)编纂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分类识字字典。全书总计收字10952个,依据字义并参考《尔雅》之分类方式设置天道部、地道部、人道部(上)、人道部(下)和物类部等五部,这五部进一步细化为三十六小类。其编纂目的依序中所言“欲其幼学抄读,长资考检也”,旨在帮助学童学习使用汉字。编纂时依据序、目录、总论、字类注释(上)、字类注释(下)、附录的顺序进行排列。全书在收字及训释方面明显优于同期其它字书,释文部分大致以从中国传入的《康熙字典》和朝鲜本《全韵玉篇》为基础,参照《训蒙字会》、《新增类合》等典籍。下文我们对释文特征进行探究,力图反映出当时的统治思想及社会风貌。

一、释文避讳

所谓避讳指在行文或言语过程当中避免使用君主或尊亲的名字,本是中国帝制时代为维护等级制度尊严的产物,处于封建社会的朝鲜李氏王朝受此影响,亦采用避讳制度。从避讳对象看有以下三类:

(一)避君讳26条

1.避朝鲜王朝君王讳24条。

昖 日行,宣祖御諱。

昀 日光,景宗御諱。

旦 早也,太祖御諱。

曔 明也,定宗御諱。

昑 明也,英宗御諱。

緈 直也,眞宗御諱。

琈 美玉,筍玉,元宗御諱。

其中暲、旲、晄、緈、琈5条为未曾即位的王世子之名讳,因有追谥的庙号故归于君王类。需要说明的是自1335年朝鲜李氏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始,至成书的1856年哲宗李昪止,共历时25代国君,但《字类》只避其中19位君主的名讳。另外不曾避讳的6位君主为太宗李芳远;端宗李弘暐;燕山君李

烉 煥古字。憲宗禦諱,火光明也。

淏 清皃,孝宗御諱。

峼 山皃,仁宗御諱,一曰山名。

娎 悅也,成宗御諱。

懌 悅也,中宗御諱。

祹 福也,神也,世宗御諱。

祘 省也,正宗御諱。

倧 上古神人,仁祖御諱。

珦 玉名,文宗御諱。

瑈 玉名,世祖御諱。

玜 玉名,純宗御諱。

鈞 宣祖初諱。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又陶旊輪轉者,鈞上作器。大鈞,造物。鈞天,樂名。

棩 木也,顯宗御諱。

暲 日光,明也,德宗御諱。

旲 日光,大也,翼宗御諱。

暐 日光盛皃。

隆 大也,尊也,物之中高,盛也,豐也。

由此可见,朝鲜当时的避讳制度并不十分严格,这与《字类》成书年代密切相关。该书的编纂工作于1856年完成,此时正是清咸丰帝时期,距离避讳制度最为严格的康、雍、乾已有半个多世纪。咸丰时避讳制度较为宽松,帝王名字二字讳一字即可,与大清密切相关的朝鲜王朝的避讳制度亦随之日益宽松。

2.避中国君王讳1条。

明 見上天時。太祖朱氏,諱元璋,國名。

在近六个世纪里,李氏王朝一直依据事大主义的外交政策处理与中国之关系。虽受自身利益影响,其“事大”行为在不同时期特点各异,但是基本方针未曾改变。只是在对明清“事大”问题上策略迥异,即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这一点,在《字类注释》中也能得到印证。如“明”字,避朱元璋讳,但在训释“清”时,不避讳。《字类注释》作者郑允容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即使从其出生之年算起,明朝灭亡也已73年,但是“事大”的原则却依然存在。

(二)避世子讳1条

愃 快也,寬嫺皃,莊獻世子睿諱。

朝鲜李氏王朝太子众多,《字类注释》只避“庄献世子”。李愃 (1735年—1762年)乃李氏朝鲜第21代君主朝鲜英祖李昑之次子,也是英祖唯一存活的儿子。因此英祖对其疼爱万分并寄予厚望,管教十分严格。怎奈李愃不能承受这种力臻完美的教育方式,为逃避背负的巨大压力,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犯下虐杀宫女、引僧尼入宫等多项罪名,最终被英宗赐死。事后英宗追悔不已,恢复世子的身份并赐谥思悼,正祖即位之后,上尊号庄献,但《璇源系谱》、《朝鲜实录》中大多以“庄献世子”称呼居多。

(三)避王父讳1条

椿 大椿,壽木。杶、橁、櫄,一也。度祖諱。

李椿为朝鲜度祖本名,朝鲜李氏王朝开国君主李成桂之祖父。太祖即位后追尊为度祖(心能制义曰度),谥号恭毅圣度大王。《字类》避王父讳体现出朝鲜尊重先祖的优良传统思想。隆;明宗李峘;光海君李珲;哲宗李昪。《字类》失收远、峘、珲、昪四字;但在训释芳、暐、弘、隆四字时并未避讳:

芳 香草。芬芳,香氣皃。

二、尊崇儒学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贯穿整个历史进程,也对朝鲜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均受儒学浸染,儒家文化构成了当地的主要社会思潮。《字类》训释时有言:“儒,學者之稱也,通天地人曰儒。”依此可见儒学在当时朝鲜社会所拥有的显著地位。

(一)尊奉孔孟儒学

提及孔孟学派圣哲的训释条目有12条,其中避名讳2处。

孔 姓也,孔子。丘穴也,通也,空也,甚也。

顏 顏子回,容也,額角。

伋 子思,諱思也。伋伋。

軻 孟子諱,車軸也。不遇,轗軻。

閔 姓也,閔子騫。又愍仝。傷也,病也。

冉 冄仝。冉伯牛。冉冉,行皃。進也,侵也,毛冉冉也。

賜 子貢端木賜,上予下也。

游 子游言偃,浮行,順流。自得,優游。又仝斿,旗旓。

由 子路,仲由。自也,從也,經也,因也。自得,由由。繇仝。

若 有子若,如也,汝也,順也,預辭。香草,杜若。盛多,若若。又,綬皃,若若。梵語,般若。蘭若。

宰 宰予,主也,官稱。又治也,制也。

求 冉求,索也,覓也,等也。

伋 子思,諱思也。伋伋。

軻 孟子諱,車軸也。不遇,轗軻。

《字类》提及的先秦大儒有:孔丘、顔回、曾參、子思、孟柯、闵损、冉耕、子路、端木赐、仲由、言偃、冉求、有若、宰予。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解釋孟子和子思時均避諱,足见对圣贤的推崇与尊敬。

(二)受程朱理学影响深远

自北宋起逐渐形成以孔孟学派为核心的程朱理学,关于其代表人物程頤、程顥、邵雍、朱熹和張南軒,《字类》中有4处介绍。

程 道里,式也,準也,課也,品也。程伯子顥,叔子頤。

邵 卲亦仝。而從卩者,訓高。從邑者,爲晉邑。爲姓,召公之後,邵子雍。

朱 南方位,赤色,朱子熹。

栻 推占,木局,張南軒名。

朝鲜刻本的《四书集注》是当时朝鲜王朝学生的学习入门之书。该书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而成,“四书”说亦始于此。本书自高丽末年传入朝鲜,当地曾一度十分流行,影响深远,朱子学则被宣布成为国家唯一的正统思想。

三、未排斥佛教

《字类》中训释与佛有关联的词时并未凸显出排斥之意,全书一共有此类训释20条。

程朱理学自高丽末年传入朝鲜,由于此前儒家学说的传承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因此短时间内即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程朱理学学者。这批学者习得中国儒学之后结合朝鲜本地实际情况创建出朝鲜色彩浓厚的新程朱理学,为日后朝鲜王朝治国纲领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朝鲜王朝建立时间与中国明王朝建立时间大体相当,朱元璋建国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无独有偶,李成桂作为朝鲜王朝的缔造者同样推崇程朱理学。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发动政变,建立朝鲜王朝。李成桂的开国文臣中如李穑、郑梦周、郑传道、权近等人,都是政治家兼学者,精通程朱理学,在朝鲜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朝鲜王朝原本的治国纲领佛教经中国传入高丽后极其盛行,全民信仰,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危害逐渐增大。经过发展改造后的程朱新儒学逐渐代替佛教,统治者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确立了朝鲜王朝的治国纲领。这个纲领体现在太祖李成桂登上王位第四日即批准实行的司宪府疏文中。疏文全文共十条,主要内容为一曰立纪纲;二曰明赏罚;三曰亲君子、远小人;四曰纳谏诤;五曰杜馋言;六曰戒逸欲;七曰崇节俭;八曰斥宦官;九曰汰僧尼;十曰严宫闱。太祖李成桂考虑到疏文第九条提出的汰僧尼一事牵涉甚广,故要求全社会需谨慎对待“不可遽行”,未曾立即实行外,其余九条批准全部实行。

此外,《字类》涉及《四书集注·孟子》4处。

瞜或作□。視也。一曰細視,一曰偏盲。又曰曬瞜,古明目者,《孟子》作離婁。大也。

釋 捨也,置也,註觧,消散。佛號,釋迦。

迦 釋迦。

菩 菩薩,普濟佛號。菩提,樹名。了也。薩 菩薩。

禪 傳也,封禪。僧也,靜也。

僧 僧迦,沙門,從浮屠敎者。

伽 僧居,伽藍。異獸,摩伽。

閦 阿閦,佛名。又衆也。

籙 籍也,圖也。

讖 符命,圖讖。將來驗,讖緯。

梵 西域佛書。吟聲,梵唄。

岕 綿上山,晉文公封介山。

上述条目中可以看出《字类》并未出现排斥或贬低佛教的言语,相反,由沈有鎮撰写的成书于18世纪的探求字义来源的字书《第五游》①《第五游》,作者沈有镇,朝鲜王朝学者。此书成书于18世纪末,其内容是探求汉字字源,具体介绍详见河永三:《朝鲜时代字书〈第五游〉所反映的释字特征》,《中国文字研究》(第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中的训释则反应出对佛教的极力排斥。諸如:

佛:西方神名。其道悖於吾道,故從弗,見弗註。弗音,兼意。

剎:僧寺。蓋釋冡上立幡柱,中藏舍利者也。從□,會意;從刀,削立之義也。□音。宜從术而省作木,术、木蓋相通用也。見□註。

咈:違也。從口,弗有違戾之義,音兼意。

孛:妖氣。彗星之灮□,人之猝然變色,皆是不常之氣也。本是草木盛長之形,其形雜辭,故爲不祥之氣。人之變色,故從子。蓋孛有二音,孛非常理,故星孛之孛弗音,弗是背理之形,故也。言之違理爲誖,心之違理爲悖。背於理,故背音。

伽:伽藍。蓋神名,浮屠所居也。人義,加音。

僧:從浮屠教者。人義。會音。

如於上所引,對佛之道宣佈“悖於吾道”,因爲組成佛字的“弗有違戾之義”,此與孛字同,有背理之義。因此一些朝鮮時代文獻裏,佛字的俗體寫成“仸”,從人、從夭,認爲是個“夭人”。另外,解釋有僧寺之義的“剎”字時,認爲該字從□、從刀;□爲以

渾 仝混。又厚皃,渾渾。雜也,渾淆。又濁

唄 梵音,西域頌。

呪 詋仝,咀呪。又祝仝,詛也。

唵 含也。手進食,釋呪。多用。

曇 雲布。佛名,瞿曇。木擊人之義。這也充分表示對佛教的貶低。又說明伽藍、佛僧、佛教時,都用“浮屠”之語。“浮屠”是從梵語“Sanha-arama”而來的,其義或曰“Buddha(佛佗)”,或曰“Sutupa(塔婆)”。而與“浮屠”同義的音譯詞既有浮圖、浮頭、薄圖、佛圖等幾種,而故意選用包括“屠”字的“浮屠”,以表現出對佛教的蔑視。

这两部字书前后相距未及百年,差异如此之大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统治者的执政理念所造成。《字类》成书于1856年,此时的朝鲜王朝处于末年的动荡期,王室势力衰弱,民不聊生,西方列强入侵,内忧外患之下民心涣散,政府已无力禁锢人们的思想。随着西方列强入侵,天主教迅速蔓延,李朝对此采取严厉镇压政策,也为此对佛教的抑制有所放松,体现在《字类》中则成了对佛教不带感情色彩的说解。《第五游》约成书于1786年,彼时的朝鲜王朝处于全盛时期,统治思想与此前的高丽迥异,排斥前高丽王朝的国教佛教,而以儒家思想作统治思想。由于政府加强对佛教的管理和削减佛教势力,佛教地位极为低下,反映在《第五游》中则成了对佛教的轻视。

四、崇拜中国历史人物

朝鲜王朝曾是中国明朝的藩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熟悉中国众多的历史人物。《字书》中涉及中国名人的条目众多,诸如:

屈 曲也,短也。絀、詘、倔通。楚屈原。

董 正也。董督,固也,藕根。董父,舜賜姓也。漢董仲舒。

遷 徙也,移也,漢司馬遷。

班 列也,次也,別也,布與,漢班固。

劉 鐂古。姓也,漢劉向。尅也,殘也。木名,斧屬。

揚 舉也,飛也,發顯也。敭古。漢揚雄。

通 達也,亨也,暢也,交好,隋王通。

愈 勝也,賢也,益也,病也,唐韓愈。

柳 桺仝。楊也,唐柳宗元。

蘇 更生。仝甦。桂荏也,紫蘇。小木,扶蘇。取草,樵蘇。恐懼。氣索,蘇蘇。宋蘇軾轍兄弟。

李 果名,多子。理。司理,刑官。臯陶爲李,唐李白。

喇 言急,喝喇。又喇叭,軍中吹器。見戚繼光《新書·號令》。按:今呼。

这些历史人物涉及文學、史學、書法等众多类别,独戚继光是军事家。“喇”字条提及的戚继光新书号令,即《纪效新书》之卷二《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在这里,作者特别提及此书,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戚继光是明朝著名将领,中国历代兵书传入朝鲜亦之不少,但是《字类注释》在释义中均未提及,唯独著录此书,正说明朝鲜李氏王朝与明朝关系之非一般;其二,戚继光曾率领“戚家军”多次抗倭,且取得辉煌战绩。奉明正朔的朝鲜李氏王朝无疑会深受其影响。加之,历史上,朝鲜李氏王朝也深受倭寇骚扰和抢劫,戚继光抗倭的胜利势必会增强朝鲜李氏王朝对戚继光的崇拜。

五、结语

《字类》作为朝鲜时代重要的一本字书,受《康熙字典》影响至深,《字典》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被模仿和承袭,另方面又被加以改造,从而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若想探究这其中的缘由,“只有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广泛地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机制,加深人们对语言文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差异的理解,大大推动语言与文化内在联系的研究进程”①《从语言的文化功能看民族文化的差异》,冯运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外在文化环境和仿古文献的再创造者个人的既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原文献在异地的传播。对《字类》的作者来说,汉语是外来语种,汉字是域外文字,虽然当时朝鲜王朝的官方用字是汉字,郑允容本人汉语水平也很高,但毕竟生长的环境与中国本土不同,对文献的精深理解和准确把握总是有所欠缺,上述种种都值得我们研究。

[1] 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Ⅱ[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2] 全寅初.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M].首尔:学古房,2006.

[3] 陆锡兴.汉字传播发展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4] 周庆山.文献传播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4.

[5] 冯运莲.从语言的文化功能看民族文化的差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猜你喜欢

王朝佛教朝鲜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王朝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