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语核心词“女”

2013-08-15

关键词:彝语藏语土家

熊 英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430075;2.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441053)

土家语有方言分歧,大致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两个方言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完全分明。两个方言虽然在语法上的差异较小,由于在语音、词汇上的差异较大,两个方言之间不能通话。南部方言具有一套北部方言所没有的浊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比北部方言多八个,韵母比北部方言多六个,声调比北部方言多中平调33,低升调13。

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探讨土家语南北方言差异的原因。根据土家语两个方言之间的差异考察土家语语音演变的进程和流向,土家语两种方言语音的系统性差异是由于语音演变和汉语的影响所造成,汉语影响在土家语语音演变中有着重要作用。(徐世璇2010:3-10)根据南北方言词的差异比较,发现各异的语言环境以及所受汉语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导致南北方言词汇形成差异的重要原因。(向亮2012:45-51)还有学者将湘西土家语、苗语和汉语方言进行对比,提出大量浊声母汉借词的进入强化了湘西土家语、苗语浊声母的语音特征,延缓了其清化进程。(瞿建慧2012:53-58)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一致认为,土家语南北方言差异的原因是因受当地不同汉语方言的影响,南部方言保留的浊塞音、浊塞擦音是因为当地汉语方言浊音的影响,而北部方言浊塞音、浊塞擦音均已清化亦是因为北部方言地区的汉语方言也没有这两类浊音而是清音的影响。

从土家语南北两个方言的共时差异来看,土家语或是受不同汉语方言的影响造成差异,那么从历史语言研究来看,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发生学因素导致了其差异呢?

本系列论文运用历史比较法,梳理土家语核心词汇及语音发展轨迹,力图勾勒早期土家语语言面貌。具体做法是:(一)三级比较法,以《百词表》为依据,按照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来整理土家语材料,并跟藏缅语族亲属语言进行比较。(二)词义比较法,在类型学的视野下,研究土家语词义的发展,整理、研究土家语内部系统,跟亲属语言进行比较。

若按性别划分人种和生物,世界上所有的人类只有两类“男”和“女”,高等生物界亦是如此。由此可见“女”在人类语言词汇中的地位很重要。“woman女”居Swadesh《百词表》第16位。

一。“女人”

土家语“女人”:北部方言ma21ma21tie55“女人、妇女”,南部方言ˌa21jio55bie21ŋɨ21,ˌa21jio55。南北方言相差甚远,北部方言中“女人”为集合名词,tie55是其标记,词根为ma21。南部方言中 bie21义为“孩”,ŋɨ21为个体量词,专用于人,词根为jio55。

ma21ma35姑姑(姑母)、舅母、岳母。土家族曾有“还骨种”的婚俗,即姑姑的女儿须送给舅舅儿子,有“姑姑女如手取”的俗语。所以,姑姑(姑母)、岳母统称 ma21ma35,舅母也称 ma21ma35。ni55kho55a21nie55是ma21ma35的同义词,即指姑姑(姑母)、舅母、岳母。土家语ma21ma35“女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已婚、有子、年长的妇女”,即“母亲”一类的女人。湘西张家界地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称自己的“母亲”为ma214ma,今湘鄂西边界的西南官话区仍称“伯母”为ma214ma。土家语*ma这个词根跟汉语、藏-缅语有底层关系,因此,得以在与汉语长期接触的过程中留存下来。

对比汉语材料:姆*maaɁ,媽*maaɁ。《仪礼·士昏礼》注:“姆,妇人年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媽”字已见《广雅·释亲》“母”字条(原本脱“媽”字,此据王念孙本。王念孙疏证:“《集韵》《类篇》并引《广雅》:妈,母也。今本脱妈字。”)(黄树先 2003:60)

再对比“女”词族中各词的藏缅语材料①本文藏缅语材料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藏缅语语音和词汇》1991年,黄布凡主编《藏缅语族语言词汇》1992年。:“女人”:德格藏语na13mo53,夏河藏语mo,泽库藏语wo mo,弥勒彝语 mA21ʦε33mo33,傈僳语 zɑ41mɯ41zɑ41,永宁纳西语 mv13,缅文 min3mɑ1,缅语 mẽ55ma55。

“妇女”:巴塘藏语 mʊ13ȵo?55,墨脱门巴语 mo jak ʦa,普米语 mɑ11mu55,独龙语 pɯ55ma55,缅文min3mɑ1,缅语 mẽ55ma55,巍山彝语 a55ma33a55za21,土家语 ma21ma21tie55。

“母亲”:藏文 ma|?a ma,拉萨藏语 a55ma55,夏河藏语a ma,墨脱门巴语?a ma,羌语mɑː,九龙普米语 ɑ11mɑ55,扎坝语 ma55ma55,木雅语 æ33me55,贵琼语 a55ma33,尔苏语 a55ma55,史兴语 mɑ55mɑ55,喜德彝语 a21mo21,巍山彝语 a55mɑ33,弥勒彝语 A33mo33,缅语 ɑ53me22,绿春哈尼语 a31ma33,基诺语 a44mɔ33。绝大部分藏缅语族语言中“母亲”的词根为*ma。

土家语北部方言ma21ma21tie55“女人、妇女”对应汉语的“姆、媽”,藏语支、彝语支、缅语的“女人”,藏语支、普米语、彝语、缅语的“妇女”,藏语支、羌语支、彝语支、缅语支的“母亲”。南部方言的?a 21 jio55bie21ŋɨ21与北部方言并不同源。

白保罗根据以下材料,将藏-缅语的“母亲”构拟为*ma:藏语 ?a ma,卡瑙里语 ama,巴兴语 əmo(但“我的母亲”是 wəma),瓦尤语 umu<*ama,切邦语ma,内瓦里语 ma,列普查语 amo<*ama,迪加罗语(na-)ma,迪马尔语 ama,缅-倮倮语*ma(缅语má仅仅用作阴性的后缀),博多语(bi-)ma,加罗语ama“母亲”。白保罗提供的这些藏-缅语材料“母亲”与土家语“女人、妇女”语音对应。

二。“女孩”

“女孩”:北部方言 piu35,南部方言 ?a21jio55bie21。“女儿”:北部方言:龙山 piu35,古丈 biəu35,南部方言:bie21jie21。“青年女子”:北部方言 piu35tie55,piu35so35tie55,南部方言:si33la21ˌa13jio55bie21,a21jio55。“姑娘”:北部方言 piu35tie55。“儿媳”:北部方言phu35,南部方言phu21。土家语“女孩”这一语义类的词的词根,北部方言为piu35,南部方言为a21jio55。土家语的送气音是后起的,phu21“儿媳”由piu35发展而来。piu35“女孩”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未婚、年轻的女孩、年轻女子”。

对比汉语材料:婦*bɯɁ//bu˘。《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又指已嫁女子、儿媳。还可以指弟媳,《尔雅·释亲》:“女子谓弟之妻为妇。”注:“犹今言新妇是也。”土家语 piu35与汉语“婦”语音、义对应规整。清雍正年间的《永顺县志》用汉字记录的土家语单词“…女曰必物,媳曰帛,妻曰那假力,闺女曰补逐”,可作为又一佐证。

再来对比藏缅语材料:藏文 bu mo,拉萨藏语pho13mo55,德格藏语 po13mo53,错那门巴语 po13mo53,克伦语 pho55ɯ-31,“女儿”。藏文 bud med,拉萨藏语phy13me52,错那门巴语 pom35,独龙语 pɯ55ma55,“妇女”。藏文bu mo,拉萨藏语phu13mo55,独龙语pɯ55ma55tɕɑn55,武定彝语 ɑ11mɑ33,土家语 piu35tie55,“姑娘”。载瓦语 pju51,浪速语 pju31,波拉语 pju55,勒期语pju31,克伦语 bua33“人”。缅文词典 pɯ2“少女”。

土家语piu35<*biu通指“女孩、女儿、女人”,与汉语“婦”、藏语、门巴语、缅语支语音对应规整。

三。“母亲”

“母亲”:北部方言龙山 a21ȵie55,古丈ȵe21,南部方言?a21ma21。湘鄂西边界的西南官话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称自己的“母亲”为 ȵia51niər(儿化)。a21-是词缀,ȵie<*ne<*na,南部方言的“母亲”与北部方言的“女人、妇女”相同。也就是说,南部方言的“母亲”对应汉语的“姆、媽”,藏语支、彝语支、缅语的“女人”,藏语支、普米语、彝语、缅语的“妇女”,藏语支、羌语支、彝语支、缅语支的“母亲”。亦与白保罗提供的藏-缅语言材料“母亲”有着整齐的语音对应关系。

对比北部方言词根ȵie55<*ne<*na与藏缅语材料:博嘎尔珞巴语 a nə,义都珞巴语 nɑ55ni55,拉祜语ne21e33,“母亲”。德格藏语 na13mo53,大方彝语ȵi55nɯ33,碧江白语ȵu33ȵi21,博嘎尔珞巴语ȵe mə ː,“女人”。巴塘藏语 mʊ13ȵəo?53,阿力克藏语 wə mȵət,却域语 zo13nə33,木雅语 mo33ȵo53,贵琼语tshə31mi55ȵa31,博嘎尔珞巴语 ȵe mə ː,阿昌语 i31ȵɔ31,仙岛语 ji31ɲɔ31,喜德彝语 si33n 。i33,白语 ɲə33ɲi21,“妇女”。北部方言“母亲”与藏语、珞巴语、羌支语言、彝语支、缅语支语音对应,有着同源关系。

汉语材料:“女”*na Ɂ//*na˘,《说文》:“女,妇人也。”又特指女儿。娘*na˘,《玉篇》:“娘,少女之号。”也指母亲。汉语“娘”晚于“女”,未见于隋以前文献。

四、语义演变类型

1.女与母

“女”语义场内,土家语有 ma21ma21“女人、妇女”,piu35“女孩”和 a218ie55“母亲”词族。

年长女子称谓基本于源于*ma“女人,妇女”、*ȵie“母亲”。“祖母”,包括祖母的姐妹及外祖父外祖母的姐妹,现代称a55ma53,古代称mu53si53a21ȵie53。“伯母”,现代称 ȵie21tshi21,古代称 pa55je53a21ȵie53。“婶婶”,现代称 ȵie21ȵie21,古代称 ȵie33je53a21ȵie53。“姑姑”,现代称 ma21ma55,古代称 ȵi55kho53a21ȵie53。“姨娘”,母亲的姐姐,现代称 ȵie21tshi21,古代称 ȵie55je53a21ȵie53;母亲的妹妹,现代称ȵie21ȵie55,古代称 ȵie55je53a21ȵie53。“姐姐”,现代称 a35ta53,古代称 tha55tie55lai55。

2.女与雄性动物

雌性动物与*8ie“母”直接相关,ȵi21<*ȵie“母”构,wu35牛ȵi21ka21“母牛”,ma53马ȵi21ka21“母马”,tsi53猪ȵi21ka21“母猪”,zɑ21鸡ȵi21ka21“母鸡”。

小结

土家语“女”语义场内“女”词族各词:ma21ma21tie55“女人”、piu35“女孩”、a21ȵie55“母亲”,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语音对应规则,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女”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言一致。

[1] 陈康.土家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树先.汉缅语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黄树先.汉语身体词探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李敬忠.泸溪土家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5] Paul K.Benekict.Sino-Tibetan:A Conspectu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

[6] 瞿建慧.湘西土家语、苗语与汉语方言浊声母演变[J].民族语文,2012(3).

[7] 向亮.土家语词汇的方言差异及其理据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2012(1).

[8] 徐世璇.土家语语音的接触性演变[J].民族语文,2010(5).

[9] 叶德书.土家语常用口语半月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彝语藏语土家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民初《大定县志·殊语》中的彝语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