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猪育种现状及繁育体系的建立

2013-08-15王希彪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3年6期
关键词:种猪场种猪公猪

李 洋 ,王希彪

(1.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 150069)

1,21

1 国外先进的生猪育种体系

美国、加拿大、丹麦是技术领先的养猪国家,其种猪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其完善的育种体系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1.1 美国种猪育种体系

美国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系统(STAGES)于1985年由美国农业部、普度大学和美国大白猪协会合作创建,现归属于NSR(国家种猪登记协会),以场内测定为主,测定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并利用动物模型BLUP法进行评估。每天进行育种值和选择指数计算,根据用户需求,将结果提供给用户,遗传评估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每3个月更新一次,每年出版2次优秀公猪概要。

1.2 加拿大种猪育种体系

加拿大20多年前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也是一个引种大国,然而经过20年左右时间,该国已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种猪,转而成为种猪输出国。加拿大的种猪遗传评估由加拿大猪改良中心(CCSI)负责,1994年创立,它的成员单位主要是一些区域性的猪改良中心,包括西部种猪测定中心、安大略猪改良中心、魁北克猪改良中心、大西洋猪改良中心。加拿大国家育种体系主要优势如下:

1)丰富的国家数据库:30年的数据、300万头猪的详细记录以及基于网络的服务工具,如数据传输、EBV报告、选择决策、选配计划等。

2)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案: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进行遗传评估,有来自120个场的场间评估数据,测定后有快速跨场EBV以及强大的互联网支持。CCSI制定国家标准,每月进行一次评估,而后将评估结果传送给地区中心和有关农户,每两周发表1次全国的育种值。

3)准确的目标性状评估:加拿大的种猪遗传评估基于场内测定,由专职技术人员测定: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眼肌面积、肉质、乳头数、产仔数、肌内脂肪。

1.3 丹麦种猪繁育体系

丹麦种猪遗传评估开展的较早,1907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测定站。国家级猪育种方案经常是基于测定站和猪场性能测定,测定站主要针对优秀的青年公猪,场内测定主要针对青年母猪和公猪。

中心测定站有良好的圈舍条件、测定设备和记录系统,所有公猪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接受测定,因此可以选拔出遗传性能最好的公猪,并提供给猪人工授精站。猪人工授精站的受益与各个育种企业密切联系,以此来激励各种猪场所有者加强选育,提高种猪质量。这使得丹麦种猪生产建立起以场内测定为主,通过中心测定站和人工授精站建立遗传联系的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

2 我国种猪遗传改良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

2.1 全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设了4 478个原种猪场、扩繁场,在武汉、广州、重庆建立了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全国种猪与种公猪精液质量等监测任务。成立全国猪育种协作组,积极推进种猪测定、选育与区域性猪联合育种工作。目前,以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站)、遗传评估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为主体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2.2 全国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良种普及率的提高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一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全国生猪存栏4.63亿头,出栏6.1亿头,猪肉产量4 620.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3.8%、278.9%和361.4%。二是生产水平明显改善。生猪存栏率从1978年的53.5%提高到2008年的131.7%,胴体重从1980年的57.1 kg,提高到76.5 kg;育肥猪出栏周期从1978年的300 d左右缩短到180 d左右;生猪配合饲料转化率与“八五”时期相比提高了20% 以上。

2.3 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作为养猪大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引进品种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地方品种资源利用范围有限,而且许多猪种数量下降、优良基因流失。

我国猪育种进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育种的动力。我国是养猪业大国,同时也是种猪进口大国,目前我国的种猪场几乎变成了国外种猪场不同级别的扩繁基地。国外种猪企业目前在我国获得的利润相当丰厚,不但对我国的良种安全构成了威胁,而且使我国企业育种的动力丧失,不利于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种猪场的门槛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的种猪场没有实质上的育种工作,只能起到扩繁场的作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这一育种工作最基础的环节,在我国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不仅测定数量少,而且有些企业存在先留种、后测定,勉强应付检查的情况。

联合育种的四大基础工作,种猪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联系和跨场选择仍没有很好解决,致使联合育种仍然停留在计划上,实际效果差。现有的遗传评估中心及测定站多设在大学或相应的畜牧主管部门,测定能力有限,种猪性能测定以场内为主,但各场间缺乏遗传联系,场间结果不具有比较性。

3 黑龙江省种猪育种现状

黑龙江省的种猪场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种猪育种工作,但是选择方法较为落后和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各个猪场需要经常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个别猪场还从国外引种,这样不但增加了费用,而且还会对猪群的健康造成隐患。特别是2009年全国实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以来,已经有57家种猪场被农业部遴选国家级核心场,而黑龙江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入选,说明为了我省的种猪场在饲养管理水平、规模化程度及选种选育方面与南方养猪发达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黑龙江省2009年年初成立了黑龙江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在全省开展统一的种猪系谱等级及性能测定工作,并用动物模型BLUP法进行种猪的遗传评估。以不断提高黑龙江省的种猪的育种技术水平和种猪质量,进而培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提高黑龙江省种猪的自给率。

[1] 杨忠华,李孝娟,郭光成,等.种猪遗传评估手册.

[2] 于福满,胡红海,王雅静,等.世界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J].饲料广角,2011(11).

[3] 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2009.

[4] 何鑫淼,刘娣.黑龙江省养猪现状及养猪模式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

猜你喜欢

种猪场种猪公猪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