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2013-08-15于海鹏于海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3年6期
关键词:繁殖力产仔数种猪

于海鹏,于海娟

(1.吉林省梨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36500;2.梨树县梨树镇畜牧站)

种猪繁殖力是指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种猪繁殖水平的高低是遗传、育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繁殖技术、疫病防控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种猪繁殖力,必须从影响种猪繁殖水平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有效的生产管理。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 加强种猪的选育

种猪繁殖力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不同品种、不同品系、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力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种公猪,其品质对后代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每年都要做好种猪群的更新,对老、弱、病、残的种猪要坚决淘汰,保证种猪群的繁殖水平。

2 科学均衡的饲料营养

营养均衡是维持种猪正常繁殖机能的基础。种猪如果营养缺乏就会导致身体瘦弱、内分泌受到影响,性腺机能减退,生殖机能紊乱。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发情不排卵、产仔数少等现象;公猪表现为精液品质差、性欲低下等,最后造成繁殖力下降。因此,要根据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

后备种猪在配种前要适度限饲,保证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防止种猪过肥。后备种猪的初配年龄为7~8月龄、体重达到110 kg以上。母猪配种后要饲喂母猪妊娠料,一直饲喂到产前1个月。胚胎存活率受母猪采食量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配种后1~3 d,胚胎死亡率最高,因此母猪配种后要限饲,每日饲喂1.8~2 kg,保证胚胎存活率。妊娠中期营养水平对仔猪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每日饲喂2~2.5 kg,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后期要饲喂母猪哺乳料,除了保证母猪正常营养需求外,还要增加维生素E、维生素C的添加量,每日饲喂2.5~3 kg,产前1天母猪的饲喂量调整为2~2.5 kg。此外,还要饲喂一定量的青绿多汁饲料,一方面可促进胎儿发育和提高产仔率,另一方面可促进母猪食欲,防止母猪便秘。哺乳母猪产后3 d内以流食为主,饲喂一定量的麦麸、多维、葡萄糖、小苏打等,3 d后逐渐加料,一周后按照母猪需要饲喂,每日饲喂4~6 kg,饲喂次数调整为每日3次,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防止母猪掉膘,保证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期,增加下一繁殖周期的妊娠率和产仔数。

3 加强管理

注意环境控制,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生存、生产条件。高温环境下,种母猪的受胎率和种公猪的精子活力逐渐下降。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种公猪精液质量会明显下降,恢复正常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在高温季节要做好种猪防暑降温,加强空气流通,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热应激对种猪产生不良影响。种猪的适宜湿度为60% ~80%,避免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种猪的危害。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发情、配种和妊娠。光照时间不足或过长对母猪的生产力发挥和健康均不利。夏季适当减少光照强度,可以提高产仔数和产活仔猪数,冬季增加光照时间能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

4 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采集种公猪精液,经过精液品质检查和精液处理,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母猪生殖道内,使其妊娠的一种现代繁殖技术。实践证明,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良种公猪,使优良种公猪的遗传基因得到充分发挥。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是推广同期发情等繁殖新技术的一项配套技术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种猪繁殖力。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可使母猪分娩率提高8.4℅,窝产活仔数提高0.8头,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提高3.7头。因此,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不仅不会降低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各项繁殖技术指标均比自然交配均有所提高。

5 做好母猪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其是否发情,从而确定母猪配种的最佳时间,常用的发情鉴定方法主要是外部观察法。母猪在发情前1~2 d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其特点是:发情初期母猪食欲下降、鸣叫,对环境变化敏感,经常爬跨其他母猪,外阴部红肿,流出清亮、稀薄的黏液。发情盛期母猪会变得安静,出现静立反射。静立反射是指当发情母猪被压背、骑背或被其他母猪爬跨时所表现的以静立不动、耳朵竖起、后背弓起、后肢叉开、尾巴竖起、颤抖等现象。同时,阴门会排出较多的黏液。母猪的配种时间应在发情盛期,其特点是:母猪外阴部肿胀消退,阴门皮肤起皱、柔软、温暖,部分黏液干燥结痂、容易翻开。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母猪发情鉴定时,同时也要检查发情母猪的黏液是否正常。如果黏液出现异常,如黄色或红褐色,或质地不匀,说明母猪可能发生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这是造成母猪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应及时治疗。

6 加强种猪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注重种猪日常保健和诱导分娩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种猪繁殖力的技术保障。母猪的疾病主要是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弱仔少仔等为主要特征,如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细小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难产、子宫炎等。因此,我们要按照种猪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免疫接种,如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口蹄疫等。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内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做好母猪保健,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疾病,保证其断奶后正常发情。利用诱导分娩技术可缩短产程,降低死胎率。根据情况在母猪妊娠112~114 d时注射0.1 mg氯前列烯醇,一般在注射后24 h左右分娩,分娩后再注射一次,可有效降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缩短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

总之,我们通过及时更新品种保持合理的种猪结构,加强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控制,采用现代繁殖技术,做好母猪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免疫程序和正确的药物保健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猪群的繁殖潜力,达到理想的繁殖水平。

猜你喜欢

繁殖力产仔数种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