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业老疫顽固新疫横行的原因分析

2013-08-15李勇平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霉菌病原

李勇平

(四川省武胜县畜牧食品局,四川 武胜 635000)

莫名高热病,顽固性腹泻,都是猪场的致命杀手,呼吸系统疾病,繁殖系统疾病令猪场入不敷出。更令人气恼的是,猪一旦发病,久治不愈,各种抗生素均无效,请教专家教授也是于事无补。疫病难防难治的根源在哪里?笔者现就养殖业老疫顽固新疫猖獗的原因剖析如下:

1 饲养结构不合理,致使病毒变异

部分养殖场中饲养了狗、猫,有的猪场空闲地养鸡、鸭等,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就在邻近的畜禽中来回感染、变异,如禽流感RNA病毒和猪发生重组后生成一种新病毒H1N1(猪流感-人兽共患病),给养殖场带来不能消除的隐患。

2 饲料投入品质量不合格

许多养殖场长期使用霉变饲料,久而久之,动物机体被逐日累计的霉菌毒素毒害,产生一系列不治之症,如肝硬化、全身感染等,更可怕的是霉菌毒素能令机体免疫系统损伤,降低甚至丧失抵抗力而继发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业界已把霉菌毒素病称为“底色病”,由于抵抗力低,药物治疗后,很快又会再次感染,因为顽固的霉菌毒素仍在体内。这就是病情久治不愈的原因。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严把饲料投入品质量关。

3 机体综合受损,导致免疫抑制

当机体受侵害时,各种因素侵害着免疫系统,致使动物免疫能力减弱或丧失。所以会出现打了疫苗也患病,越打疫苗越患病的情况。当疫苗不再能免疫,并且已成为机体脏器的负担时就会出现上述状况。长期用抗菌消炎药物致使免疫抑制,长期用氨基糖苷类和糖皮质类激素也会导致免疫抑制。机体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致使免疫抑制,如感染霉菌毒素、副猪嗜血杆菌、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都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术后服用抑制免疫类药物能形成免疫抑制;长期使用巨噬细胞兴奋类药会出现免疫麻痹进而免疫抑制。当产生免疫抑制时,机体很容易感染病菌且不易好转。因此,防止霉菌入侵,准确合理使用敏感菌抗生素,注重保健增强免疫,才能保证机体健康生长。

4 病原消灭不彻底

猪场在生产管理中,个别饲养人员串场,将刚杀灭的细菌病毒又带入场内,致使病原循环。严格管理的猪场也有病原,机体通常在疫苗接种后7天产生抗体,10~14天产生保护力,所以在疫苗接种后10天左右一定要消毒,这是同时消灭体内体外病原的最佳时期。要坚持勤消毒,杜绝饲养防疫管理人员串场和接待场外人员,对染疫病的生猪尽快隔离以减少疫病发行。

5 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在各养殖场已经屡见不鲜,这不仅催使了细菌快速变异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还杀死有益菌,给病菌创造了无竞争性繁殖。在抗生素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杀死了体内的有益菌,如乳栓菌、双歧杆菌等,使机体微生态失衡,导致病原微生物在没有益生菌竞争生存条件下快速增长,侵害机体。另外,滥用抗生素还伤及脏腑,造成免疫抑制。

6 滥用中草药等保健品

目前动物保健品中,尤以益生菌和中草药备受青睐。益生素能抑制病原菌生长为机体保驾;中草药保健品,能增强免疫,使免疫器官、细胞亢进,有效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但机体免疫组织长时间亢进,会导致机体免疫麻痹,对侵入机体的病原睁只眼闭只眼。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霉菌病原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