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比赛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8-15吕吉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国球发球乒乓球

吕吉旭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乒乓球是我国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乒乓球也是我国在国际赛场上屡次夺冠的优势体育项目,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因而,高校学生熟练掌握乒乓球基本动作要领和技术技巧,无论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体育运动项目,还是对于增强自身体魄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当前我国高校乒乓球项目教学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如许多学生学习乒乓球一两年之后仍连最基本的技术动作——攻球、推挡都没有掌握好;又如很多学生不知道在双打比赛中如何接发球,不知应该如何欣赏比赛、组织比赛;有些学生知道技术,却不知道原理;还有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平时技术水平也发挥得很好,但是到了比赛的时候,却怯于心理压力,导致发挥失常。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其当作一门功课来学习,一旦上完课便将其彻底地丢弃,从而让该门课程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无疑,这背离了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同时,对发展我国国球、传承国球文化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要想改变此种状况,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入比赛教学法,教师在比赛中教,学生在比赛中学,通过比赛增进技能,通过比赛传播国球文化,通过比赛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 比赛教学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乒乓球的理解,做到终身受益

乒乓球作为一门课程,是富有趣味性的课程,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课程[1]。但是传统的教学任务过于侧重于基本技战术的掌握,对于规范动作要领仅仅通过老师的教授讲解,而后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老师边讲解学生边练。显然,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反复地示范讲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导致了学生需求与老师教的脱离,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此外,乒乓球技术种类繁多,对于单个的技术,即使是专业的运动员也要练习数年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要让大学生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只靠上课时间掌握好这些技术是不可能的。有些业余者技术动作不规范,但是比赛能力却与之相反,并且能够坚持终身。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这样,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所以,比赛教学法引入乒乓球课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要想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国球,传承乒乓球文化,实现体育功能,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将教学比赛的理念引入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程中是必要而且紧迫的,且有着重大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乒乓球,掌握乒乓球。

1.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乒乓球运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运动。首先,它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乒乓球有着不同的发球方法,如侧旋球、倒旋球、长球、短球等,不同的发球就要求采取不同的接球方法,否则很可能在接球的时候失分或者处于不利局面。而要看明白对手的发球方法,良好的观察力无疑是必须的。其次,要有良好的判断力。由于乒乓球速度快,有时学生往往来不及仔细观察对手的发球方法,对手就已经把球发出,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可以根据球的力量、角度、旋转方向等及时判断出球的落点,以做到提前站好位,及时应对[2]。再者,它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能。乒乓球是一项十分消耗体能的运动项目,如现行比赛赛制要求单打七局四胜,有的时候一天要连续和多个对手比赛,因此,没有充足的体能肯定是无法顺利完成比赛的。最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乒乓球比赛中,比赛形势瞬息万变,有时候一个球没有处理好,很可能马上就会攻守异位,由最初的领先几分而变成落后几分,即使是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也经常会在赛场上面对不利的局面面对逆势,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在比赛中自乱阵脚。所以说,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育项目,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果紧靠平常的理论教学,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比赛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的实战中不断锻炼,才能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 乒乓球比赛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在高校,乒乓球课程往往是依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而采取分组训练的方法[3],且学习的时间非常短,要让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内只靠上课时间掌握好乒乓球技术是不可能的。为了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将学习阶段分为初、中、后期三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混入不同的比赛,以增强学生对该项运动的认识,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2.1 教学初的摸底比赛

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水平进行摸底,具体操作如下:

2.1.1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类

比如一个班级包含的学生数量为32个,在上课前,首先进行调查并将其分为3类:学习3年以上,接受过教练指导;打过乒乓球,但是出于兴趣,自己摸索动作;没有打过乒乓球。假设4个学生接受过业余体校的指导,但是时间不长,也就是说有基本功但是实战能力差;20个学生打过乒乓球,时间较长,但是断断续续总计的时间不长;剩下的学生没有打过。

2.1.2 组织比赛

由于初步调查局限性比较大,因此我们在实际对抗分组时,可以将三类学生进行混编,如每组配一名接受过指导的学生,再加入一些自己摸索动作的同学和一些完全不会打球的同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对乒乓球了解技能掌握的程度、兴趣的强弱也不尽相同,了解不同学生乒乓球基础掌握程度对后期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也能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2.2 将比赛引入到教学课堂中

对高校学生在教学的第二周到第六周,前半节课安排技术练习,后半节课安排比赛。在乒乓球比赛中引入竞技体育,但是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对竞技性的比赛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其成为一种娱乐、健身的活动,促进学生对乒乓球的喜爱之情[4]。同时,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学到比赛中应该注意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打乒乓球的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如让有无乒乓球基础的学生相互搭配,开始的时候让技术好的带技术一般的,以促进初学者尽快掌握基本要领,缩短全班学生的学习时间。随后采取基础薄弱的学生之间合作,而基础良好的学生之间进行搭配的方式,以使初学者进一步巩固基本技能,熟练者进一步提高技巧。比赛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前四周,让学生以练习反手推挡为主,强调上旋推挡。每节课后半段都要组织进行特殊教学比赛。比赛以一种单项技术推挡配合为主,具体来说,好差两个人一组在附近两桌,忽略时间,以连续推挡次数最多者为获胜者;另一种单项技术推挡配合比赛以精确性为主:水平相近的两人一组,每个人发球次数为10次,不管其发球的方式、选择与否。初学者可以发平击球,但要平稳,有一定速度,只要能够发到制定的区域即可;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既要注意落点的变化,又要注意旋转的变化,将乒乓球桌分为9个区域,各个区域难度不同,分值不同,得分最高者获胜。

每次课都有一个小的比赛,组织方式便是以上三种。每隔三周,就进行一次大型的比赛,正式算分,每个学期大约有5次。为了激励学生,可将每次成绩与最终期末成绩相关。

进行小组单循环结合升降级比赛,每组划分学生的人数控制在4~5人,尽量保证水平持平。每局比赛11分,发球合法,如果出现10比10的情况,则需要领先2球以上才算胜利,三局两胜。每次大型比赛,每组第一名、中间学生、最后一名、齐全者加分分别为3分、2分、1分、0分。每次循环赛后,重新调整组别。

2.3 对学生考核总评进行改革

对学生没有实质性的评价,其教学过程所获得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对于高校学生的乒乓球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作出评价,不仅需要过程性的评价,还需要形成性评价,但是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比赛的分数。比如,学生成绩分为四大部分:课堂表现分、技术考试分、考勤分,尤其要保证30分的比赛分。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每次比赛的结果评价,如果学生分数加满则不再加分。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但是评价要关注过程。

把乒乓球比赛的组织能力加入学生的评价成绩中。为了促使比赛的顺利完成,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比赛规则的掌握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应该让学生学会组织比赛,并进行计分,填写表格。这样,便可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综合能力以及组织基层乒乓球竞赛的能力,增加常识的同时学会欣赏比赛。

3 结语

在高校乒乓球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比赛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学理论和实际比赛练习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的各种技术,另外对于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是有益的。对于在高校课堂上开展比赛教学来说,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其不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而且和比赛教学能否取得实质的效果也有很大关系。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层次组织不同的比赛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娴熟地运用各种技巧,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国球的魅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吴忆秋.教师如何在乒乓球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广东科技,2009(2):121-123.

[2]熊志超.乒乓球学与赛的教学方案设计[J].体育学刊,2009(4):59-60.

[3]杨益群.浅议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J].今日科苑,2009(8):201-202.

[4]许欣烈.比赛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134-135.

猜你喜欢

国球发球乒乓球
国球国车一起炫!风神携手国乒公益直播传授乒乓技艺
乒乓球悬浮术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我国竞技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战术运动规律研究
中国的“国球”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国球”是这样炼成的
乒乓球
靠拢的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