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

2013-08-15马牧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养艺术

马牧群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反映着国民的艺术素养水平,也影响着今后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破解“钱学森之问”,艺术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应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1)调查显示,西部高校文科大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明显低于来自县城和城市的大学生;在中、小学接受5年以上艺术教育的大学生,其艺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接受5年以下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接受校内和校外艺术教育的大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只接受校内艺术教育的大学生。而近5年兰州地区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处于低等水平的主要集中于男生、理工科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与消费水平低、接受艺术教育时间较短且接受的艺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的学生人群。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艺术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的兴趣。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排第三位,处于家庭艺术氛围影响之后,表明大学生并不把学校艺术教育看作是提升他们艺术素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校内外多途径的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限制,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学生大都存在着中学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大学阶段“后天失调、缺斤短两”现象,因而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状况非常严重。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2)作为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基本参照专业艺术院校,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和艺术需求。另外,教师忽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调整,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本身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究,从而造成教学和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效果较差。

(3)学校作为提供艺术教育的主体,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学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建设,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大多数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艺术教育的软(教师)硬件(场地、设施等)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艺术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广,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设置面不够宽泛,缺乏系统性;普及型艺术教育教材建设滞后等。

2 措施

2.1 强化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不仅体现为积极的审美态度、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促进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许多科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等卓越人士认为,艺术素养对他们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部分,从管理制度、课程等方面切实保障其有效实施;将“通识教育”思想引入艺术教育教学中,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加以落实。造就中西通融,具备国际眼光、优美情感的人才,使其接受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基于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我院将艺术类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为主,将公共艺术课程统一为大学生艺术素养,形成以美术、音乐、舞蹈、建筑、雕塑、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采用多教师、多模块、多媒体的导读形式实施教学。同时,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时效性,设计制作与教材匹配的多媒体课件,以适合在影像中长大的“90后”学生的需要。该课程在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学校经过5年的实践,在学生了解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加强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要使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学团队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使艺术教育规范化、系统化。

2.2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艺术实践

为避免将学校艺术技能化的倾向,一方面,要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而非技能来讲授,让学生在艺术与人类生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等的联系中,更好地理解艺术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更系统地欣赏人类各时代、各民族地区的优秀艺术作品,积累基本的艺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拓宽视野。

在教授艺术知识的同时,增设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课程。尽管高校艺术教育不强调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但多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达,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艺术抒发情感、美化生活。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或表演能力。所以,要创造性地开展针对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示范和启发也是学校艺术教育很重要的环节。

2.3 构建有效的校园文化艺术展示平台

艺术氛围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通过各种学生、教师艺术社团的建设,定期艺术活动或艺术节的举办,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以“读书节”“艺术周”“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为主体,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近几年连续举办的“经典诵读”深受学生的喜爱,“歌咏比赛”“毕业生文艺晚会”“迎新生文艺晚会”“元旦晚会”等文艺活动为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帮助和支持各系重点打造有特色的校级精品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精品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功。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形成“百团大战”的社团活动,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让其感受艺术、体验艺术,从而增强学习艺术知识的积极性,让校园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氛。

总之,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残缺、匮乏的现状,应唤起全体师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被打破,艺术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艺术态度的转变和基本艺术知识的普及做起,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追求艺术的热情,逐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用与时俱进的思路加强艺术教育,用创新的精神和魄力开创应用型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素养艺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纸的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