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傅小达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哌替啶药理学导向

傅小达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自2009年起,我们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与应用,实现了高职药理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统一、学生学习过程与行动实践的统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就业奠定了基础。

1 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现状

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参加执业药师等各类药学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仍然是学科体系或准学科体系,传统本科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对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药动学、药物应用注意事项、非处方药等内容的安排明显不足,尤其缺乏药师用药指导和处方分析等知识内容,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药理学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独立教学,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较大,内容广而深,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动手操作不协调,实践技能的训练被弱化[1]。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感到枯燥、茫然,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难以满足药师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2]。显然,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对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源于德国“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依次为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质量、评定工作成绩6个步骤。行动导向教学法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是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机构普遍认同并推广使用的教学组织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目前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代表。

项目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自完成一个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而进行学习。项目可以是设计与制作一件产品、排除一个故障、提供一项服务、找到某项任务的解决方案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则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和监督。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注重的也不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能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适用于学生已掌握较多专业知识,独立性比较强的情况[3]。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药学职业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药理学课程划分为9个项目,即药理学与药学服务基本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传出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代谢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抗恶性肿瘤药、其他药物。教师以职业典型工作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形式下达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讨论任务,得出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围绕工作任务来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完成任务,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的教学中,设计开发了“治疗疼痛的药物”这一项目任务[3~5],其行动导向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项目名称:治疗疼痛的药物。

(2)项目目标:①能力目标。能为急慢性疼痛选择有效治疗药物,准确判断疼痛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正确执行麻醉药品管理条例,指导患者合理使用相关药物。②知识目标。能说出治疗疼痛的药物分类及其代表药,掌握吗啡、哌替啶、阿司匹林等代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证。③态度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形成科学思维、自主学习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项目情境与任务。情景一:门诊西药房

处方一:患者,男,63岁。诊断:肾结石绞痛

RP:盐酸哌替啶片 0.5 g×9#

Sig:0.5 g tid

处方二:患者,女,65岁。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RP:阿司匹林片 0.5 g×36#

Sig:1.5 g tid

情景二:某乡镇医院。患者,男,49岁。上腹绞痛间歇发作7年,近两日绞痛发作,剧烈时放射至右肩及腹部,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医生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收住入院,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每3~4小时一次,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伤口疼痛,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3次/日,10天后痊愈出院。出院后仍感伤口疼痛,继续肌肉注射哌替啶。数日后停用哌替啶,患者出现情绪不安,手脚发麻、四肢冷,气急、说话含糊,发脾气,不听劝告,渴望注射哌替啶,肌肉注射哌替啶后转入安静,此后每天要注射哌替啶4次才能维持正常机能。

(4)进行头脑风暴形成学习型任务。即针对上述项目任务由学生或教师形成学习型任务。如情景二的学习型任务有:患者术前为何选用哌替啶和阿托品?患者机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出现此变化?如何使患者避免此现象?

(5)检索、学习项目相关资料。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检索、学习项目任务涉及的药物及其药理学知识等,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6)完成学习型任务。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各组分别应用学到的知识解答学习型任务,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7)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师生共同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经验,指出不足。

(8)教学评价。以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元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9)回归工作任务。布置作业,安排本项目的实训内容。

4 体会与思考

4.1 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显著增强

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和学习中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统一。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再割裂,理论知识不再抽象空洞,实践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孤立的技能训练,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其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4.2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工作经验,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增强,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使药理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4.3 促使和激励教师提高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拓展学习领域,使自身具备跨专业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因材施教,即时应对各种偶然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能促使和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我院高职药理学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无论是师生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是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都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其间必然有些不适应。例如,教材的不适应,现有教材更多地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并不适合行动导向教学。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动员工作,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白和了解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主动改变学习习惯,逐步适应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配合教师共同完成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任务,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

[1]盛艳梅,辛志伟.谈药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47-148.

[2]任亮,康红钰,王雁梅,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124-126.

[3]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3-64.

[5]钱之玉.药理学进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哌替啶药理学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比较芬太尼与哌替啶预处理防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效果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中毒家兔体内盐酸哌替啶的分布研究*
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影响
艺术药理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