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013-08-15牛彦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办学

牛彦辉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卫生职业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需求的“德能、智能、技能”的“三能”人才与卫生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单一、人才雷同、特色缺失之间的矛盾。为此,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成为卫生职业院校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创新的切入点,其形成和发展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积累。

1 特征与定位

1.1 卫生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特征

(1)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卫生职业院校的办学风格或优势。卫生职业院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尽管其各自的办学风格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类群,有其共同的、区别于其他职业院校类群的特质。卫生职业院校办学规模适中,专业面不宽,有一个或若干个特别突出的传统优势专业,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其教学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得到本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短期内其他职业院校难以企及和超越。

(2)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卫生职业院校的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卫生职业院校的特色与行业或产业同生同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社会公认的贡献,具有稳固的社会地位。

(3)特色集中体现在专业建设之中。卫生职业院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针对特定专业领域或与其特定专业相对应的特定行业或服务对象为目标进行建设和发展,有着专业优势,引领着专业发展方向,并通过专业的交叉和渗透,带动相关专业的互动发展,形成较为厚实的专业群,体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

(4)在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互动中进行发展。卫生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与行业需求密切相关,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水平和竞争力,其价值和贡献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5)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动力。卫生职业院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始终将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实用为本、技能精湛、学以致用是其主要的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无不体现出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宗旨。

1.2 卫生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定位

(1)尊重传统和历史。现实往往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积淀和未来的起点,学校发展若隔断历史和抛弃传统,则注定不会长久,更不利于文化的积淀。卫生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定位既应源于历史、尊重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特色只有在历史的洗礼和创新发展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扬光大。

(2)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卫生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这是学校的立命之本和发展之基,是学校特色得以保持的核心所在。在特色发展进程中,卫生职业院校要不遗余力地持续推进专业发展,并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形成绝对优势。

(3)明确服务面和服务对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保持与相关行业和专业领域间的密切互动,原有的行业应成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并建立持久、稳定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保持信息的畅通,构建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体系,提高专业与行业间的依存度,使其成为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同时,在立足主要服务面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向相关领域拓展和延伸,扩大服务面,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的服务体系。

(4)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特色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要有别于其他职业院校,以培养务实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实用为本、够用为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强于同类学校,成为具有竞争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5)彰显办学特色。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形成特色,不仅是学校培养特色学生的主要途径,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主线。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学校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只有通过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学校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发展特色,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明确就业导向;打造办学特色,扩大办学规模;打造专业特色,促进科学发展;打造校本培训特色,开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佳途径;打造校园文化特色,铸造学校发展的灵魂。

2 实践与思考

2.1 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卫生职业院校要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从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转变,并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校园为重点,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以建立仿真实训教学场所为基础,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始终将“学中教,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构建“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

2.2 打造发展特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卫生职业院校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基础能力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发展特色。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德育为首,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置身德育情景之中,置身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二是以“铸师魂,重知识,强技能,提内涵”为工作重点,实行“师徒结对”制度,创新兼职教师聘任机制,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体,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三是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地方财政专项经费为主体,学校自筹经费为补充,多方筹措资金,建设设施齐全、与医药卫生岗位工作环境对接的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并在省内外二甲以上医院和康复保健机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打造“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专管共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2.3 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明确就业导向

卫生职业院校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依据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专业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构建“工学结合、行业融入,‘学—做—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药专业积极推进“任务引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护理专业全面实施“三对接、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2.4 打造办学特色,扩大办学规模

卫生职业院校要积极拓展办学渠道,通过“四个拓展”,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特色。“向上拓展”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展成人专科和本科教育,创新管理理念,积累教学经验;“向下拓展”指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向内拓展”指积极参加职业教育集团,为集团化办学搭建平台;“向外拓展”指签订“校企(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省内外实训基地,全面实施“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2.5 打造专业特色,促进科学发展

卫生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行动导向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如根据中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医院用人需要,构建“双证融通”的中医(针灸推拿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多证融通”的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和模块化的中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研发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不断发展骨干示范专业整体特色,创设普通专业局部特色。

2.6 打造校本培训特色,开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佳途径

打造专业特色的核心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为此,卫生职业院校应根据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结合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立足教学,面向未来,积极开展校本培训[1]。特别要注重教师的行业背景教育和行业经历的训练,提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了解行业、热爱行业和献身行业的意识,并向学生传授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和热爱行业的敬业精神。

2.7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铸造学校发展的灵魂

校园文化是卫生职业院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2]。为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优势,统筹规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配套相结合,政府投资与自筹经费相结合,校企(院)互动,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精神层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管理、办学决策等环节中通过校园建设及教职工自身行为向公众展示学校形象,显示隐形文化,扩大学校知名度;根据卫生职业教育的特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医药文化和校企(院)文化的融合,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项目。

[1]牛彦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基本构成与校本培训的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35-36.

[2]张建国.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0(3):104-10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办学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