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内在策略研究

2013-08-15邱丽洪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福建摩擦

邱丽洪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后危机时代,各国为扶持国内经济和产业发展,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设置贸易壁垒,这不仅给各国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中国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2位,随着排名的上升,贸易摩擦的应对也越发繁重。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应对的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案件共842起,涉及案件金额736亿美元。2012年共有21个国家发起77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涉案的金额达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1.6% 和 369% 。[1]

国际贸易摩擦不仅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有的甚至可能使我国出口产品丧失国际市场准入机会,或者虽未失去市场准入机会,但因企业成本增加,失去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并对涉案企业有极大影响,可能使其出口产品减少,受影响严重的企业甚至被迫退出部分海外市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应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尽快改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出口产品“三高一低”的状况,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利发展。

一、福建外贸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内在原因

(一)福建外贸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

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47%,福建省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9.16%。福建作为我国的贸易大省,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也较大。2012年,我国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77起,涉及我省出口产品的案件达45起,涉案金额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涉案企业956家,同比增长13.4%。据统计,2013年1-4月,我国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31起,其中18起涉及我省出口产品,涉案金额共计7520万美元,涉案企业191家,涉案数和涉案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8.5% 、22.7% 。[1]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和贸易壁垒的设置所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已对福建省的对外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经常性的贸易摩擦不仅提高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难度和经营风险,还进一步制约了其外贸企业的发展。

(二)福建外贸企业国际贸易摩擦多发的内在原因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福建外贸企业遭受国际贸易摩擦如此严重,不仅表明了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还显示出福建外贸企业自身发展存在内在弊端。

1.创新能力低下是福建外贸企业发展的桎梏

2012年福建省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的外贸企业仅有4家,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不足1/5。福建中小外贸企业居多,由于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往往会优先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周期短、回报率高的项目,以获得近期的、现实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雄厚积累,科研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和自有品牌。

2.技术含量低、质量落后、附加值低是福建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重要特征

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出口产品质量已成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与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的分水岭。福建的中小外贸企业大多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长期以来,由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出口产品主要是以高投入、高增长、高污染、低效益等粗放式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3.福建外贸企业大多属于加工制造型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

发达国家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重要环节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把加工装配等低端生产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福建为吸引外资和追求技术进步接受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因此众多代工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代工企业不但利润十分微薄,而且生产完全依赖外单,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营销部,这种没有经营自主权的企业,无从谈及国际竞争力和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4.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福建外贸企业发展的极大障碍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福建外贸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它们虽然求贤若渴,但是其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发展期望等都无法达到大型企业的水平,因而缺乏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生产经营、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开拓规则的专业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的缺乏也是福建外贸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原有的发展模式不能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福建外贸企业大多缺乏水平过硬的生产技术人才,大多企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队伍。

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内在策略

国际贸易摩擦归根结底就是国际市场上产品技术和质量的竞争,福建外贸企业只有加强自律,苦练内功,才能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外贸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福建外贸企业大多依靠简单的加工方式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所来打造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模式,且大都从事代工生产,处在产业链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利润十分微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我国自然资源与人口红利的消失,微笑曲线的弧度将会变得愈加陡峭,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利润率也将进一步被削减,我省的外贸企业已经无法持续发展。[2]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力争掌握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另外,还需延伸现有加工贸易产业链,逐步由粗放型的加工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变,努力设计与研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水平,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从低附加值制造向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以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和在国际贸易摩擦中的抗压力。

2.培育自有品牌

当前,国际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逐渐过渡到品牌竞争,企业品牌战略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企业可否持续发展。我国素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少,但贴着中国品牌的产品却不多,在出口产品中我国自有品牌、无品牌、贴外国品牌的商品约各占三分之一。纺织、服装、鞋类、石材、瓷砖等是福建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出口商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福建外贸企业已具备培育和创建自主品牌的技术基础和加工能力。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今天,福建外贸企业要着力于构建自己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尽快实现从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的转变。逐步从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增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抵御能力。

(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1.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我国在新近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草案》中,强调要实现“质量强国”的战略,企业必须树立质量是第一生命、质量是第一竞争力的经营理念。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质量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已成为外贸企业的第一发展要素,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试金石。福建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外贸企业必须用全球化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定位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价值、质量意识、质量理念和质量基础。出口企业不论大小,都要建立一个常态化法规性的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完善和提高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评价体系。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事后检验”放到事先控制,即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另外,由于福建省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工序较为简单,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产品价值链较短,产业内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监控,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和进行差异化生产,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外贸质量,即在外贸创造效应下的效率质量(附加值质量指数)、效力质量(科技竞争力指数)、生态质量(节能环保能力指数)和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指数)等。[3]

2.更新质量评价标准

出口产品质量是国际贸易市场和各国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持续改进的产物。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环保技术落后或过于追求低成本等原因,采用的技术标准或环境标准低于发达国家,致使发达国家采用技术壁垒或绿色壁垒为由限制商品进口。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而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状况十分落后。因此,我国要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福建外贸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出口产品特点,结合目标市场的产品质量衡量标准,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如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工程理论及体系、卓越质量绩效理论体系及奖励模型等,强化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自觉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标准接轨,才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摩擦。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产业集聚与整合

在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势下,福建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要在国际贸易中寻求新的生机,应该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以产业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为核心,在其价值链上一个或几个价值环节进行协作,并依托区域内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实现产业集群价值链垂直方向的有效整合,逐步走向高端市场。通过优化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在产业集群内形成纵向分工链条,提高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价格,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根据福建的外贸企业分布情况和发展状况,做以下设想:在传统的服装、鞋业、纺织、手工艺品、石材、瓷砖等出口产品方面,根据产业基础和优势分别以石狮、晋江,莆田、泉州,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为基础进行产业整合。在汽车出口方面,要加快厦门汽车出口基地的建设,以此带动更多的汽车、汽配企业成为出口基地企业。在机电产品出口方面,对以福安为基础的闽东地区进行产业整合。在服务业领域,以福厦软件园为依托,积极承接国际金融、保险、电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务,通过外资参股,吸引国际软件外包企业落户,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制造业领域,可以中华映管、冠捷、戴尔等几家初具规模的企业为产业链基础,吸引高技术、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转移到省内落户,以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增强集聚效应。

2.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福建外贸企业要摆脱对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加大力度开拓新兴市场。过去福建外贸企业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国家,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要在保持传统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开拓原有出口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企业要积极利用国际贸易平台,通过参加各类综合或专业展会,加大对拉美、中东、南非、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扩大建材、工程机械、电子及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对新兴市场的出口,[4]并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努力加强与新兴市场的互补贸易。另外,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行业内可统筹安排出口产业,实现产业的原产地多元化。甚至可以鼓励出口导向型的对外投资,如将服装、制鞋、玩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到非洲、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投资设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那些在外贸中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严重的外贸企业,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争取逐步实现市场的内部化。

(四)加快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外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外贸企业应对各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福建外贸企业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要把思想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从促进发展主要依靠外生动力转变到依靠内生动力提升上来,从注重积累式、渐进式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跃发展上来,这就必须从注重物的因素、忽略人的因素转变到注重各种因素相结合,尤其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福建外贸企业必须以改善人才战略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一是要高薪吸引一批高素质、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二是要引进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通法律外语、了解当地文化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三是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在岗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积极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把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四是要加紧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这些人精通外语、金融、法律,熟悉国际投资游戏规则,并且能迅速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避免企业一旦遭遇贸易摩擦就措手不及的情况发生。

结语

在贸易全球化的形势下,各国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福建外贸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不足,遭遇国际贸易摩擦严重,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才能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1]福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EB/OL][2013-05-13].进出口公平贸易信息月报(总第98期).http://fj.trade2cn.com/fujian/moca/index.html.

[2]李锦秀,陈菲.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自主创新研究[J].发展,2012(6).

[3]杨昌荣.以质量促外贸转型发展[J].国际商务财会,2012(12).

[4]叶双瑜.挑战 信心 持续——当前福建外经贸发展形势的调查与思考[J].发展研究,2008(9).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福建摩擦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那个梦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神奇的摩擦起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摩擦是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