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3-08-15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刘恭懿

中国商论 2013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融资政府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刘恭懿

根据定义,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上均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在2011年6月18日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各行业有关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得以明确规定。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占全国企业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正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各项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就业创业岗位等众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中小企业每年均为我国的GDP贡献60%以上的力量,解决80%以上的就业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观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却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走的并不顺利,尤其是资本市场融资困难这一根深蒂固的问题从始至终都在限制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政府职能的缺位、资本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缺陷都是造成融资困难的“元凶”,各个部门只有反省自身、相互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挥自身应尽的各项职能,才能真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入手,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考察制约其发展的各个因素,希望能为企业找到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相应对策。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1 外部原因

(1)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过小。政府的政策导向会影响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步伐,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的限制,政府的扶持就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调控与引导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共计1200多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国家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上,忽略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其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对企业在中小板上市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这些经济指标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从而使最为关键的上市融资这条道路无法成为解决融资困难的途径。截至2013年5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2494家,中小企业板却只有701家,占比不到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即使目前存在中小企业板,但是由于无法满足严格的上市条件和监管程序,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并不能得不到满足,上市融资也并不能成为其主要融资渠道。

(2)国家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全面。截至目前,我国仅出台过一部与中小企业相关的立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其内容单纯侧重于体现我国相关政策的倡导与宣传作用。虽然从15年前开始政府就陆续颁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中小企业指导文件,各地地方政府也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的政策指导意见,但仅仅通过一些影响力较小的指导性文件做出一些低层级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措施基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且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有助于企业融资的民间借贷并不被政府看好,普通民众中有大额闲散资金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由于缺少政府的合理引导与制度限制,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借款成本让中小企业对这部分资金望而却步。在国家并不鼓励民间借贷的情况下,不能受到相关政策保护的普通百姓也并不放心把个人资金投入到企业的运营中去。

(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收益歧视。根据央行数据显示,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占比高达90%以上。然而银行从提高收益和控制风险的角度考虑,更倾向于贷款给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状况优秀的国有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益歧视。尤其在银行加强了自身信贷审核的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管理层面的紊乱及相应资信度的低位而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金额较之大型企业相对较小,在相同审核程序与办理手续的条件下,无疑就增加了银行的各种成本,而出于节省成本的初衷,银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也是无可厚非。即使贷给中小企业一定的资金,也多为短期贷款,较短的还款时间限制使这些企业很容易陷入无法稳健经营的恶性循环。同时银行由于缺乏对贷后资金的监管也变相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4)相关金融机构较匮乏,融资渠道单一。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意识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后相应增加了部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但相关金融机构的匮乏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仅靠银行的力量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地方金融机构培育滞后,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等原因都使现存资本市场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拥有比金融机构更充分更全面的信息,对自身财务状况也更加清楚,这就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不愿冒险为刚成立或不了解的中小企业贷款。政府在这一领域也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政策支持或税收减免,又加剧了现存的金融机构只愿意贷款给一些收益较高或有国家背景保障的大型企业。

1.2 内部原因

除了上述几种客观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下面将针对这些主观原因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的限制。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指导,通常内部秩序较为混乱,财务状况也很复杂,管理的不善和自身规模的限制导致其抵御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不稳定,内部结构不健全,很容易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这也是造成银行对其存在贷款歧视的主要原因。

(2)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渠道不够全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没有充裕的资金获取全面的融资信息与融资渠道。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才开始搜集融资信息,但由于时间滞后和缺乏经验,在金融机构较高的信贷要求前融资往往以失败告终。

2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首先,国家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的中小企业上,逐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支持,在全面调研后出台一些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政策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在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法律氛围。其次,还需要政府对目前尚不成熟的行业与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调控,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在逐步推进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风险降低,从而起到有效保护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政府三方的利益的重要作用。

2.2 减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偏见,拓宽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

首先,商业银行应从根本上消除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歧视与偏见,积极平等地与中小企业进行沟通合作,帮助其成长壮大为大型企业。其次,还需要金融机构对自身的结构体系进行完善,拥有更多的信息采集渠道,并为企业研发出适合不同类型公司的融资方式,在减少风险的情况下尽量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再次,需要政府像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学习,组织设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有效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许多欧洲发达国家为了支持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会成立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实用性很强的贷款支持,可以向他们学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国家可以利用特权采取一些措施,激励相关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例如税收减免、利率调整或政策支持等举措,都能够有效提高各类金融机构愿意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同时也能增加自己从中获取的利润。

2.3 中小企业加强自身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提高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自身也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管理不规范、结构不合理、、诚信度不高等问题都是造成融资难的“元凶”,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以外,加强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无疑也对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对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宣传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与系统运行,领导层需要及时充电学习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活力与实力,对企业经营、管理、监督人员均展开专业的信用提高和专业技能培训,在保持良好营收业绩的基础上,使企业维持在较高的信贷水平上,这显然有利于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升各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能力,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也愿意向这样的企业发放贷款。

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主流、最活跃的力量,它们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它们不仅是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助手,更为解决国家就业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却与自己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这种不相称,除了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简单狭窄,方式的单一匮乏,还表现在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健全和结构的不合理。许多发达国家在面对该问题时都会采取一些政策性的金融支持手段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从短期来看,要想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实施结构性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应该长期建立充分开放和有效竞争的金融市场,提升信用基础水平,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分析自身与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的差距来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信通过政府、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巩固我国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主力军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更加坚实、突出的力量。

[1] 张文君.产业聚集的外部性与企业融资行为[J].上海经济研究,2011(6).

[2] 苑慧玲,王向荣,刘新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方式——项目融资[J].企业经济,2012(8).

[3] 季秋怡.试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解决对策[J].时代金融,2013(2).

[4] 明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09(1).

[5] 卢文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3).

[6] 马蔚华.应开拓更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EB/OL].http://finance.qq com/a/20110914/005173.html/,2011-09-14.

[7] 刘克,王岚.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研究:制度理论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0(3).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融资政府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