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优化对策

2013-08-15北京工商大学耿倩郭馨梅

中国商论 2013年17期
关键词:制成品密集型进口额

北京工商大学 耿倩 郭馨梅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418.6亿美元,增加了176.4倍。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0.78%上升到2011年的9.93%,上升了12.7倍。从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排名看,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1位,1999年~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位于世界前十位之内,2011年更是跃至世界第2位。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

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主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总额呈递增趋势,从1980年的91.1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5.45亿美元,增加了11.0倍;出口比重明显下降,由1980年的50.30%下降到2011年的5.30%。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额也呈递增趋势,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7978.36亿美元,上升了199.6倍;出口比重显著上升,由1980年的49.70%增长到2011年的94.70%。198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首次超过了初级产品;此后,除1985年外,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商品出口中都处于主导地位。

1.1.1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呈现剪刀差

1980年~1984年,我国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而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1985年~2011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则越来越大,二者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且差距越来越大。

1.1.2 出口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工业制成品分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总额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总额都呈上升趋势,但前者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小,后者占比越来越大:前者占比由1980年的75.90%下降到2011年的43.56%;后者占比由1980年的21.80%上升到2011年的56.54%。但是,这一比例仍不合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2003年~2011年的8年时间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比重从51.4%增长到56.54%,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20%。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从进口额来看,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都保持增长态势。从二者分别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来看,1980年~1982年,初级产品占比增加,工业制成品占比减少,二者之间的差额呈缩小趋势;1983年~1985年,前者占比急剧减少,后者占比急剧增加,二者之间的差额呈明显扩大趋势;1986年~2011年,前者占比呈增长态势,后者占比呈减小态势,二者之间的差额逐渐缩小。

1.2.1 初级产品进口额呈递增趋势,但占进口总额比重的变化不大

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69.59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6042.69亿美元,增加了86.83倍。从初级产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看,1980年~1982年,初级产品进口额的比重波动不大,保持在34%~39%之间;1983年~1986年,比重明显下降;1987年~2003年,比重比较平稳,在13%~21%之间;2004年~2011年间,除了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比重下降外,初级产品进口额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该比重达到了34.66%。

1.2.2 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呈递增趋势,在进口总额中比重较高,但波幅较小

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130.5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1392.15亿美元,上升了87.24倍。但进口比重由1980年的65.23%增长到2011年的65.34%,变动微小;具体地,1980年~1982年,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比重连续下降;1983年~1986年,比重明显上升;1987年~2004年,比重比较平稳;此后,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比重介于65%~78%之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 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2.1 合理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助于缓解人口众多带来的就业难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但是,过分强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要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发展,将劳动密集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投资,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竞争优势。

2.2 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比重仍然不高,在60%以下;尤其是近几年来,该比重增长有放缓趋势。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大力促进其向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并购、重组,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技术创新的实施,要求企业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

2.3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有较大的部分。为了减少原材料的进口额,弥补我国原材料供应不足,要积极寻找原材料替代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对高新技术的研发给予重点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争取实现突破。第二,对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实行激励体制,给予政策扶持,例如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第三,要加强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导外商在我国投资,例如设立研发机构、直接向企业注资等。

[1] 杨飞虎.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学术论坛,2007(5).

[2] 马常娥.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0(5).

[3] 肖艳霞,刘江涛.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及借鉴与建议[J].决策探索,2011(7).

[4] 何春燕.贸易大国背景下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政策选择[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06(1).

[5] 周惠.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基于竞争力视角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3).

[6] 张辉.中国贸易结构优化路径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5).

[7] 刘静.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1(3).

猜你喜欢

制成品密集型进口额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1-2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635万t 同比下降58.1%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2012 年1~12 月中国花卉进口额月度走势
2013 年1~12 月中国花卉进口额月度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