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媒新闻摄影的“流媒体转型”分析

2013-08-15文丨任海宁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受众转型

文丨任海宁

(南京大学新闻系,南京 210093)

1 纸媒摄影部为何转型

这些年,业界已对新媒体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媒介的萎缩现状达成共识。从国外各大报业裁员到纽约时报的改版,传统媒介的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新媒体的不断向好,不论是网民的数量还是商家的广告投入都另传统媒介经营者羡慕不已。

这时候,纸媒的积极转型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不被甩在身后最终被淘汰是纸媒领导层所需考虑的问题。作为纸媒中的视觉部门,要适应当今受众多元化的视觉需求,单单依靠少量的几张图片是不够的。此时,流媒体报道形式应运而生。流媒体作品相对图片有自己的优势。在一个流媒体中,不仅有静态图像的独特魅力,还有视频、音频流的动态展示,它还可以利用插图、动画、特效、音乐等一切手段为你的信息服务,这种展示绝非视觉加听觉这样1+1式的传播,它所带来的综合感知效应,将很快可以带动观者的心理变化,从这个方面说,流媒体作品的传播效果相比单纯图片无疑更好。另外,流媒体作品的容量很大,作者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展示。国外的流媒体报道发展比中国早很多,例如《达拉斯晨报》,他们的记者都是可以同时拍摄视频和图片的全能记者。

相对在纸媒上发表图片来说,流媒体为摄影记者的作品提供了更好的载体。因为容量的无限性,摄影师的作品能够更多更全面的展示在受众面前,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所关注的内容。另外,流媒体作品形式的多样性又给作者提供了创作和发挥的空间。面对同一个事件,摄影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其做成电视台式的新闻,也可以做成更加深刻的纪录片形式,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被受众做接受和认可。

2 摄影部的转型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做什么”的问题。例如京华时报视频部成立之初,为了“以做什么样的视频为主”这样一个问题争论了很久,而争论的点主要围绕是做深度报道还是日常新闻为主。其实,界很多专业人士鼓励记者多拍摄高品质的流媒体作品,例如纪录片。但就个人认为,日常动态新闻应成为流媒体产品的主打。虽然专题更能体现制作团队的能力和制作水平,但是,媒体面对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考量流媒体能力的专家,而是普通读者。在信息需求层面而言,动态、鲜活成为普通读者的基本需求。并且相对普通群众,媒体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随时随地都有新鲜的线索可供拍摄。

其次,当今社会,不论是手机还是摄像机拍摄视频都相当方便,每个人拿起手机都可以很轻松的记录下身边有意思的人和事并上传至网络平台。相比纸媒流媒体拍摄制作人员,这些所谓“拍客”无疑具有一些优势,例如上传速度快且分布范围广。那么相较而言,纸媒摄影部发展流媒体有何优势?从阅读需求而言,初级海量的产品泛滥过后,制作精良、高度清晰的专业流媒体新闻作品将成为最终的主打。而这些高质量的网络视频是普通网民和拍客所不能生产的,这样,专业的纸媒流媒体作品就有了发展空间。另外,在拍摄一些网民也可以参与的新闻事件时,流媒体拍摄者还应有速度意识,初稿可以不用完整的精心剪辑,抢时间发至网络,然后再精剪一份终稿。这样可以有效的与“拍客”竞争。最后,纸媒摄影部不应把自己孤立,而是要寻求合作。因为目前国内几家门户网站和几家专业视频网站的市场份额很大,例如新浪和优酷。现阶段纸媒摄影部应该和这些优势网站积极合作,将自己生产的流媒体作品通过这些传播力更强,受众更广的的平台发布,以求提高自身的认知度,从而慢慢实现品牌认知,等受众认识并接受这样的作品形式后再建立自己的平台,发布流媒体作品,最终实现盈利。

3 摄影记者的转型

面对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传统媒体摄影记者的生存环境变得极其严峻。以前摄影记者总以自己出现在第一现场为优势,而现在面对无处不在的拥有手机或相机的市民,摄影记者的现场优势和速度优势正在渐渐失去。近两年国内外发生的大的灾难事件,有一些就是通过手机传到网络上的,生活中不少新闻也是通过朋友等渠道传播的,而这些新闻传播都已经脱离了传统媒体。同时,受众的阅读兴趣更多地转向互联网,单纯的图片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另外,纸媒摄影部一般由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组成,摄影部整体的转型最终通过个人的转型来实现。这种转型不仅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意识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说,拍摄流媒体作品与单纯拍着图片作品有很大区别。图片往往需要的是决定性瞬间,但流媒体作品不是。它需要一个剧本的概念,也需要一个故事的概念。拍摄者需要的不单单是几张照片或几个瞬间,还需要很多能够使这个故事完整的画面。记者不仅要完成静态和动态影像的拍摄,还需要进行视频后期制作。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能够熟悉的掌握各种视频后期制作软件。

更为核心的转型来源于意识方面。全国报刊的摄影部成立应追溯到2000年,到今年为止,摄影记者习惯于拍摄照片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一些摄影记者到新闻现场还是习惯性的按下快门,拍摄照片。所以,意识方面的转型尤为重要。专业的流媒体摄影记者应该在关键镜头时习惯用视频方式记录。还有一点需要强调,虽说要求摄影记者成为全能摄影记者,但在实际的采访和拍摄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有所偏重。在转型时期,作为摄影记者,一方面,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下,要积极学习并掌握流媒体拍摄和制作方法,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找到拍摄照片和视频的平衡点。

[1]任悦:《照片叙事的多媒体之路》《中国摄影》2010.01

[2]梁音:《流媒体——纪实的MV》《南方都市报网》2009.07

[3]骆永红:《流媒体与报纸变局》《中国新闻摄影协会期刊》2008.11

[4]陈力丹、李冠礁:《纸媒会消亡吗?》《学习时报》2008.11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受众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