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溪县竹类造林模式的分析

2013-08-08罗朝光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竹类迹地尤溪县

罗朝光

(福建省尤溪县国有林管理站,福建 三明365100)

201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提高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绿化造林工作,联合出台了文件《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闽委[2010]37号)。尤溪县执行有关文件,进行了大面造林,2011年尤溪县造林总面积达14 589.5hm2,涉及小班6 183个。其中竹类造林378.4hm2,占2.60%,涉及小班294个,占小班计数的4.75%。本文对2011年尤溪县的竹类造林模式进行研究总结,旨在为尤溪县及其他区县的竹业决策提高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福建省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北段西坡,地理坐标介于25°50′—26°24′N,117°48′—118°40′E。该县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有的季风气候,全县年均温为18.9℃,1月均温为8.9℃,年降水量在1 400~1 800mm,常年相对湿度83%。全境土地面积3 463km2;地貌类型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尤溪县人口42.29万,8个乡7个镇,250个行政村。共有森林面积250 000hm2,其中竹类面积43 000hm2,森林覆盖率74.2%,是全国重点林业县、竹子之乡。

2 研究方法

根据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于2012年1月对2011年造林情况汇总的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进行有关研究分析。地类划分执行《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规范及核查办法》[1],造林类型划分及造林面积统计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二类调查技术规定)[3],林地清理参考福建省标准《造林技术规程》[4]。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地类型分析

对全县的竹类造林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将造林地分成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非林地、可封育荒山、疏林地、林中林缘空地、火烧迹地等7个类型(表1)。结果显示2011年竹类造林地面积共378.4 hm2,其中宜林荒山荒地占主要,面积为196.8hm2,占52.0%;采伐迹地、非林地也占有一定的比值,分别为65.3、60.0hm2,占17.3%、15.9%。占比值较小的是林中林缘空地、火烧迹地。

表1 造林地类型情况

在计数上,2011年尤溪县竹类造林地总涉及小班294个,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分别为127、111和42,比例分别为43.2%、37.8%和14.3%,三者合计95.2%。可见宜林荒山荒地占有较大的面积,福建省尤溪县开展的“绿化”,对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造林地类型的各面积区段情况

分析造林地类型的面积特征,面积<0.5hm2的造林地数量最多,计数(片数)151片,占51.4%,而这区段的林地面积最少,占总面积的9.1%。这部分林地造林的技术指导较为困难,且这部分林地使用权通常存在争议,因此,落实这部分林地的造林难度较大;1~5hm2的造林地应最值得关注,因为所占造林面积最多48.8%,同时数量占27.6%,位居第2;5~10hm2的造林地虽然数量不多,但面积较大,占19.5%。

3.3 林地的清理方式分析

林地的清理方式就是人们在造林前的耕作方式,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的生产手段和科技水平。表2显示,目前对竹类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人工劈杂、炼山,在面积上分别占竹类造林总面积(378.4hm2)的60.8%、35.3%,在数量上分别占造林总数的65.0%、28.9%。分析表明,其他林木造林的林地的清理方式74.5%是炼山,人工劈杂面积占22.9%,而竹类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人工劈杂为主,炼山为次。人工劈杂对保护生态、提高林地的有机物含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代的耕作方式机械割除在生产中已有一定量的应用,在2011年尤溪县竹类造林中,机械割除占面积的2.4%,计数占1.4%。

在林业生产中,炼山一直是造林的主要手段,因为炼山简便易行。竹类造林之所以以人工劈杂为主的原因之一是因相当部分的原造林地有小部分的竹类树种,人工劈杂可以保存这部分竹类,原因之二是部分竹类林地为非林地,人工劈杂较易进行。

表2 林地清理方式的面积情况

3.4 造林方式情况

将造林方式分成荒山造林、采伐迹地更新、疏林地补植、坡耕地造林、人工促进更新、火迹地更新等6种。总共造林地面积378.4hm2,其中荒山造林占主要,面积为133.5hm2,占35.3%;其次为疏林地补植,其面积112.5hm2,占29.7%,两者合计占全部造林的65.0%(表3)。在计数上,2011年竹类造林总涉及小班294个,以坡耕地造林、荒山造林为多,二者分别为112、105,比值分别为38.1%、35.7%,二者合计73.8%。

坡耕地多为荒废的农田或林地边角地带,特点是或难以耕作或使用权不定,同时面积小,管理困难,因此农户造林的积极性不高。可是坡耕地造林不但数量多而且面积大,可见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表3 造林类型情况

3.5 造林树种

毛竹、绿竹是2011年尤溪县竹类造林的主要树种(表4),面积分别为232.0、115.0hm2,占总面积的61.3%、30.4%,两者合计91.7%;在小班数量上分别为151、127,比值51.4%、43.2%,两者合计占94.6%。

毛竹造林以混交林为主,混交林的面积占41.8%;绿竹以纯林为主,面积占20.0%;34.8%毛竹的混交林大部分是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成林较慢,农户较喜爱营造混交林;绿竹成林较快,纯林管理方便,所以营造纯林为主;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管理较易进行,混交林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农在造林方面的价值取向。

表4 造林的树种情况

4 小结

福建省尤溪县2011年竹类造林面积共378.4 hm2,宜林荒山荒地是造林前主要地类,面积为196.8hm2,占52.0%;采伐迹地、非林地也占有一定的比值。竹类造林地总涉及小班294个,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三者合计95.2%。

在造林地类型的面积特征,面积<0.5hm2的造林地数量最多,占51.4%,而这区段的林地面积最少,仅占总面积的9.1%;1~5hm2的造林地应最值得关注,因为所占造林面积最多占48.8%,同时数量占27.6%。

研究竹类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人工劈杂、炼山,在面积上分别占造林总面积(378.4hm2)的60.8%、35.3%,在数量上分别占造林总数的65.0%、28.9%。人工劈杂对保护生态,提高林地的有机物含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人工劈杂可以保存原造林地的竹类树种。统计表明,现代的耕作方式机械割除在生产中已有一定量的应用。

造林方式以荒山造林占主要,占35.3%;其次为疏林地补植,占29.7%。在计数上以坡耕地造林、荒山造林为多,二者分别为38.1%、35.7%。坡耕地多为荒废的农田或林地边角地带,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毛竹、绿竹是2011年尤溪县竹类造林的主要树种,面积分别为232.0、115.0hm2,占总面积的61.3%、30.4%,两者合计91.7%;在计数上两者合计占94.6%。毛竹造林以混交林为主,混交林的面积比值41.8%;绿竹以纯林为主,面积比值20.0%;毛竹的混交林大部分是毛竹+杉木混交林,占34.8%。混交林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家林业局.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工作规范及核查办法[C].2003

[2]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C].2003

[3]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二类调查技术规定)[C].2006

[4]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局.造林技术规程[S](DB35/T84-2005).2005

猜你喜欢

竹类迹地尤溪县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福建省尤溪县老年大学校歌重焕青春谱辉煌
爸爸的手提包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
中国竹类资源与分布
落实村级“零接待”制度的几点思考:以尤溪县为例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