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地区樟子松衰退原因及防治技术

2013-08-08王晓春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彰武修枝樟子松

王晓春

(辽宁省彰武县林业局,辽宁 阜新123200)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造林树种。彰武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经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引种造林取得成功。目前,樟子松人工纯林面积已近6600多hm2。由于樟子松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点,已成为彰武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已建成了以万亩樟子松林为知名品牌的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园,如今樟子松已成为彰武的“烫金名片”。20世纪90年代初期樟子松枯梢病开始发生,90年代中期,樟子松出现了大面积枯梢死亡衰退现象。本文总结分析了樟子松衰退原因,并提出了科学防治方法。

1 樟子松衰退原因

1.1 气候差异因素

本地区与樟子松原产地相比,气温偏高,空气湿度偏低,因两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樟子松在新的环境不适应,导致树势弱,抗性差,易染病。樟子松与本地油松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树势、抗性都差许多。由于气温升高,年生长期增长,导致樟子松提前成熟与衰老。

1.2 水分、营养因素

彰武属风沙严重地区,干旱少雨,加之樟子松密度过大,吸取地下水分过多,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土壤水分不断减少,不能保证樟子松生长的需要。研究表明樟子松营养失衡,树体内含铁量偏高、缺氮,氮、磷比例失调,从而影响了樟子松生长。

1.3 病害因素

松枯梢病在樟子松衰退死亡中起直接作用。松枯梢病即松球壳孢菌侵染致病。目前对松球壳孢菌侵染途径有分歧:一则认为植物伤口是病菌侵入的必经途径;另则认为病菌不但可从植物伤口侵入,而且病菌还可直接从植株幼梢侵入。但植物伤口侵入应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自然条件下,病菌的主要侵入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樟子松树势弱、抗性差,相比乡土树种油松等容易致病。因此松枯梢病加速了樟子松的衰退。

1.4 虫害因素

樟子松是最易受松沫蝉侵害的树种之一。经1998年调查,本地区10~40年生的樟子松有松沫蝉植株近100%。今年章古台大部分樟子松林分松沫蝉发生较重,6月份在省市森防专家指导下及时进行了防治。松沫蝉1年1代,以卵越冬。彰武地区于翌年5月上旬开始孵化。松沫蝉幼虫取食季节正是松球壳孢菌的主要侵入期,间接促进了松枯梢病的发生。松球壳孢菌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才能萌发,实验证明松球壳孢子在蝉沫中萌发率在90%左右,松枯梢病孢子从虫口侵入的机率非常高。因此松沫蝉取食产生的伤口为松枯梢病病菌的侵入提供了便捷途径,对樟子松的危害具有双重危害作用。松沫蝉在樟子松衰退死亡中起间接促进作用。此外赤松毛虫为害樟子松针叶对樟子松衰退病也起促进作用。

1.5 经营因素

彰武地区樟子松多为纯林,混交林少,违背了生物多样性原则。森林中害虫天敌减少,植物抗性降低,致使樟子松病虫害严重,树势弱,植株过早衰退。

调查结果表明,受经营规则限制,樟子松保留木密度过大,致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土壤中水分、养分不能满足樟子松生长的需要,导致樟子松过早衰退死亡。

1.6 大气污染因素

大气中氮的增加,氮的大量沉降,使得植物对氮的吸入量过多。结果降低了植物对不良气候、生物因素影响的抗性,由此引发森林衰落。这也是樟子松过早衰退的一个初始原因。

2 防治方法

2.1 选种育苗

要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清除已感病树木,种子、土壤要消毒。对樟子松进行抗性选种、育种,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害及不利环境能力。

2.2 栽植

营造带状、块状林及混交林。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如1m×3m等,促使樟子松尽早成林,提高树势,增强树木抗性。成林后要适时间伐,保留合适株数。

2.3经营措施

2.3.1 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可有效增加樟子松害虫天敌,提高植株抗性、增强树势。因此,提高物种多样性是造林的一项重要原则。

2.3.2 保留合理株行距 林分要及时强度间伐,保留合理株行距。樟子松40年生左右的林分,一般均已发病且较重,治理措施应以卫生伐为主。伐除枯死木和濒死木(枯枝比例达2/3以上,健康侧枝不足5轮的林木),逐步改造成疏林草地。30年生左右的林分。生长比较迟缓,染病相对较轻,需要进行密度和结构调整并辅以卫生伐。20年生左右或更小的林分,生长比较旺盛,健康或轻微染病,应及时卫生伐、间伐调整密度。见表1:

表1 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

对已发病林分卫生伐可进行块状择伐,伐除所有发病木,阻止病害蔓延,并及时在林间空地栽植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间伐要坚持“留优去劣”的原则。当单位面积株数较多,株行距整齐的林分,可采用机械(行状)间伐,即隔三伐二、隔二伐二、隔一伐一等方法。

2.3.3 人工修枝 通过修枝,减免树木无效蒸腾,缓解水分矛盾,是防病治病的良好措施。试验证明,树冠保留在1/3~1/4区间,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而且并没有影响树木的生长量,反而使生长量明显增加。修枝既修除病枝,又要在未感病林分中进行修枝。包括已调整完密度的中、幼龄林分和符合保留密度的林分。

具体修枝强度要求:20年生以下的幼龄林冠高比例2∶3~1∶2;21~30年生的林木冠高比1∶2~1∶3;31年生以上的林木冠高比1∶3~1∶4。对20年生以上的林木,以保留10~15轮侧枝为宜。

2.4 病害防治

2.4.1 苗圃地防治 樟子松1年生播种苗,2年生移植苗,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每半个月喷1次药。药剂为50%多菌灵500倍液、50%苯来特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各药剂要交替使用,避免病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苗木移植时,用上述药剂浸苗。已感病苗木,要及时清除,消灭病源。

2.4.2 大树防治 樟子松大树应以经营措施为主,必要时辅以化学药剂。对20年生以下发病林分,进行卫生伐和间代。对20年生以上发病林分,进行卫生伐。伐除感病树木。同时缩短轮伐期,彰武地区樟子松健康植株到40多年生便达到数量成熟,感病植株到30多年生便达到数量成熟。

2.5 虫害防治

2.5.1 松沫蝉对樟子松衰退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防治方法:每年松沫蝉若虫期,即5月末,用50%甲胺磷500倍液喷雾,或采用氧化乐果、甲胺磷的适量药剂注干或涂干;每年松沫蝉成虫期,即7月下旬至8月初,在樟子松郁闭林分,采用“林敌”烟剂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防松沫蝉、防松枯梢病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

2.5.2 松毛虫为樟子松重要害虫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松毛虫的防治。每年主要采取人工绑毒绳的办法;其次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释放赤眼蜂防治为主,增强林分抗病虫的能力。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防治方法可有效延缓樟子松过早衰退。

[1]何秉章,高玉梅,姜俊清,等.樟子松主要病害和防治[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3

[2]A.P.加也里.论沙地造林与水分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彰武修枝樟子松
彰武小钻杨间伐效果的研究
修枝对连香树林分生长的影响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分析及其意义
促进彰武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主要措施
盆景树
杨树修枝技术研究进展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彰武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