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①

2013-08-06顾月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龄入学苏州

顾月华

(苏州市教育局,江苏 苏州 215006)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这对苏州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研究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是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2012-2020年苏州学龄人口变化预测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我国学制和我市教育实际,本文主要依据本地户籍出生人口统计(表1)和过去七年在苏州出生的流动人口婴儿活产数统计(表2),以假设存活率为100%、流动率为0的原则进行年龄移算,同时结合过去五年幼儿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平均增长比例(表3),对全市2012-2020年3-17岁的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其中3-5岁人口为幼儿园学龄人口,6-11岁人口为小学学龄人口,12-14岁人口为初中学龄人口,15-17岁人口为高中段学龄人口。

(一)幼儿园学龄人口预测

根据本地户籍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生婴儿活产数进行年龄推算,2009年出生人口为2012年3周岁人口,即为2012年幼儿园预计入园人数,2007-2009年出生人口即为2012年3-5周岁学龄人口。依此类推,2010年出生人口为2013年幼儿园预计入园人数,2008-2010年出生人口即为2013年3-5周岁学龄人口。因为只有2011年以前的出生人口数据,所以幼儿园学龄人口预测值只能截止2014年。2015-2020年的幼儿园预计入园人数和学龄人口,将根据近五年全市出生人口年均增长率(7.75%)和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年均增长率(7.4%)的平均数7.6%的80%,即年增长率6%进行预测(表4)。

表1 1994-2011年苏州本地户籍出生人口统计(单位:人)

表2 2005-2011年苏州流动人口出生婴儿活产数统计(单位:人)

表3 2007-2011年苏州幼儿园、小学在校生人数及平均增长率(单位:%)

(二)小学学龄人口预测

根据本地户籍出生人口进行年龄推算,2006年出生人口为2012年6周岁人口,即为2012年小学预计入学人数,2001-2006年出生人口即为2012年6-11周岁学龄人口。依此类推,2007年出生人口为2013年小学预计入学人数,2002-2007年出生人口即为2013年6-11周岁学龄人口。考虑到2006年以前在苏州出生的流动人口数偏低,而同期流动人口在苏州就读幼儿园的人数急剧增加,超过同期在苏州出生的流动人口,所以小学学龄人口同时要参照2006年以来幼儿园在园人数和近五年全市小学在校人数年均增长率(3.1%)进行预测(表5)。

(三)初中学龄人口预测

根据本地户籍出生人口数进行年龄推算,2000年出生人口即为2012年12周岁人口,即为2012年初中预计入学人数,1998-2000年出生人口即为2012年12-14周岁学龄人口。依此类推,2001年出生人口为2013年初中预计入学人数,1999-2001年出生人口即为2013年12-14周岁学龄人口。考虑到本世纪初在苏州出生的流动人口数比较少,同期流动人口在苏州就读公办小学和民工子弟学校(年招生规模约1-1.2万人)人数却逐年增加,所以初中学龄人口同时要参照2006-2011年全市小学、初中实际入学人数情况(表6)进行预测(表7)。

(四)高中段学龄人口预测

根据本地户籍出生人口进行年龄推算,1997年出生人口为2012年15周岁人口,即为2012年高中段预计入学人数,1995-1997年出生人口即为2012年15-17周岁学龄人口。依此类推,1998年出生人口为2013年高中段预计入学人数,1996-1998年出生人口即为2013年15-17周岁学龄人口。考虑到全市高中段毛入学率连续多年达100%和部分流动人口在苏读完义务教育后选择回原籍接受高中段教育,所以高中段学龄人口预测将根据1997-2005年本地户籍出生人口和2009-2017年初中入学人数分别进行基本值、最大值预测(表8)。

表4 2012-2020年苏州幼儿入园数和学龄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表5 2012-2020年苏州小学入学数和学龄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五)学龄人口预测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与预测,各阶段学龄人口的情况大致如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龄人口自2012年起将逐年增加,至2020年,幼儿园学龄人口将增长39%,小学学龄人口将增长34%。初中阶段的学龄人口在2012-2014年间变化不大,2015年之后呈逐年增加之势,至2020年,初中学龄人口将增加40%左右。高中阶段的学龄人口,根据户籍出生人口预测,2012-2017年间基本在低谷徘徊,2018年以后呈回升之势;根据初中在校人数预测,2012-2015年间基本在低谷徘徊呈下降趋势,2016年以后呈回升之势,至2020年,高中段学龄人口将增加23%左右。从整体上看,全市3-17岁学龄人口在2012-2020年间呈逐年增加之势,至2020年增长超过30%,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苏州教育资源配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表6 2006-2011年苏州小学、初中实际入学人数一览表(单位:人)

表7 2012-2020年初中入学数和学龄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表8 2012-2020年苏州高中段入学数和学龄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二、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对硬件资源配置的影响

学龄人口的变化必然影响学校的布局调整和设施设备的配置。在人口高峰期,学龄人口增多,就要增加学校的容量和规模,而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就会伴随学校的撤并以避免资源浪费,但无论是学校规模的扩充还是撤并,都要以科学预测为基础。从前面的数据分析来看,我市2012-2020年各学段学校资源配置需求有明显的差异。

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如果按照每园3轨9班,每班按平均30人计算,全市2012-2020年必须建设600所幼儿园;如果按照每园6轨18班,每班按平均30人计算,全市2012-2020年必须建设300所幼儿园(表9)。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2011-2013年拟建设幼儿园197所,截至到2012年8月,实际完成建设80所,占计划建设数的54.4%。另外,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加大了无证办园点的清理难度,截止2012年8月,全市仍有无证办园点487个,在园幼儿数3.7万人左右。(注:上述统计数据中“缺口情况”分别以每园3轨9班规模和6轨18班规模计算,每班按平均30人计算。根据省优质园评估标准,幼儿园班级数必须达到每个年级两个班,每园必须保持6个班以上)

二是义务教育资源逐步告急。2012-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进入入学高峰,现有小学、初中资源基本满足需求;2017年小学、初中在校学生总数出现历史(可预测到的)极大值,分别接近60万和25万。到2020年,如果按照6轨36班、每班按平均45人计算,需新建小学110所左右;如果按照9轨27班、每班按平均45人计算,需新建初中102所左右。

表9 2012-2020年苏州各区、市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情况一览表(单位:所)

三是高中段教育资源出现暂时闲置。2012-2018年高中段在校学生总数基本维持在16万左右。如果按照2012年全市普职比的中数47.1∶52.9来计算,普通高中人口在校学生总数将继续下滑,普高教育资源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闲置,2019年后普高在校人数将逐步回升。对于闲置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普职沟通和扩大职业教育向其他地区的招生规模来统筹配置。

(二)对师资队伍配置的影响

教师配置取决于两个重要参数,一是在校学生人数,二是教师编制,即生师比。根据2002年江苏省编办、财政厅和教育厅共同发布的《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实施意见》,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19至24.5,初中13.5至23.9,高中段11至13.5,我们取其中数,即小学21.75、初中15.5、高中段12.25,及全省幼儿园平均师生比为1∶13.2,根据以上对不同学段学龄人口的预测,可以计算出全市2012-2020年各学段教师需求总量(表10)。

根据2011年市教育局的统计,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别是幼儿园13964人(在编教师9702人)、小学24555人、初中16439人、高中段15166人,以此为基数,考虑每年3%的自然减员,则可以对2012-2020年各学段教师余缺情况进行预测(表11)。

表中的正数表示教师需求量,负数表示教师富余量。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尤其是有编制的幼儿教师缺口最大,至2020年幼儿老师增长达75%;小学教师2012-2014年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15年后需求量逐年增加;初中教师2012-2015年相对富余,2016年后需求量逐年增加;高中段教师2012-2018年相对富余,如果按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细分,则会出现普通高中教师富余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紧缺并存现象。

三、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的政策建议

为有效应对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市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根据城乡一体化和学龄人口变化的要求,配合苏州中心城市“一核四城”建设,全面加强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城镇化规划、国土开发利用规划、产业振兴规划的有机衔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的规划,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使教育事业社会效益最大化。深化和完善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和建设。根据就近入学的要求,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段学校的顺序加快推进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进程。

表10 2012-2020年苏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需求预测(单位:万人)

表11 2012-2020苏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余缺预测(单位:万人)

(二)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破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的办学差距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公共财政责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城乡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更新改造加固工程,扩大优质校舍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以建设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省、市优质幼儿园,市现代化小学、初中,省优质高中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力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比例。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切实解决好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实现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和残疾学生免费15年教育全覆盖。坚持以智慧教育建设为契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新模式,积极推进学段之间的衔接、学校之间的联系、普职之间的沟通,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融通共享,建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三)推进机制创新,大力扶持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今后一段时期,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实现投资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有助于打破长期以来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投资办学体制,有利于积聚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学龄人口变化引起的各类教育资源短缺现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加大民办教育统筹规划力度,切实把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落实民办学校在征地、税收、供电、供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财政性经费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鼓励和支持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扶持办学质量好、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的民办中小学,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对于公办学校的补充作用。

(四)构筑人才高地,整体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崇高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自觉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建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年提高教育人才投入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以人才建设的大投入带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使教育系统成为我市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地之一。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健全教育准入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编制标准和职务(职称)系列,推进与国内著名高校、一流师范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拓宽教师选择面,严把教师入口关,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制定教育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对从外地引进的名特优教师,将给予住房补贴、优先晋级晋职等政策待遇。积极探索教育系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富余教师脱产进修提高,引导区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均衡教师资源配置。

猜你喜欢

学龄入学苏州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