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知识共享研究

2013-08-01陈一鸣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陈一鸣,吴 艳

(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 言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由于地理位置接近,通过合作,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基地内的其他企业,这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转移扩散[1-2]。知识共享是创新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能否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的知识共享,对基地的发展具有关键影响[3]。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知识共享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散分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管理及产业集群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中,至今未见有全面系统的分析[4-10]。

本研究拟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探讨基地内知识共享的促进策略,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的知识共享。

二、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因素

1.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能力。成员企业的知识吸收及转化能力影响基地内知识的传播、转移和转化。成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其他成员企业的知识,之后传递这些知识到本企业内共享,故其知识学习能力直接影响获得知识的量和质。若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成员企业内应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并与他们吸收、传播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应相当。如果某些成员企业知识共享能力较弱,知识共享效率不高,则其他企业知识共享的积极性会下降。

2.成员企业知识外溢的保护手段。除了合作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各企业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成员企业出于自我利益保护目的,可能会采取措施防止本企业的知识外溢,例如,隐瞒企业已掌握的知识,设置知识共享的障碍。如果基地内多家成员企业都有这种有意妨碍知识外溢的行为,其他企业必然会效仿,进而导致基地内知识共享行为的萎缩,使知识共享成为空谈。

3.知识共享渠道的通畅程度。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各成员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在知识的存储方式、传播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常存在差异,需建立统一的知识共享平台以实现基地内企业间知识的有效共享。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尚处于初创阶段,很多成员企业目前未重视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导致基地内知识共享的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并缺乏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此外,中介服务机构是联结基地内成员企业的纽带,其基本职能是为基地内的知识源和受体牵线搭桥,为成员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目前,国内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及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基地内知识共享的要求。

4.外部环境的完备程度。(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专利权等相关知识保护制度完备与否影响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基地所属区域的法律环境越宽松,法律保护作用越大,则基地的知识共享空间越大。(2)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介入经济的方式与程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知识共享有直接影响。政府行为既可能促进基地成长,也可能阻碍基地成长。地方政府的有关税费规则及地方保护行为等都将影响基地的知识共享。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构建

(一)知识共享系统的逻辑概念模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系统的逻辑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知识共享系统包含三个层次:用户层、功能层、数据层。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系统的逻辑概念模型

(1)用户层。用户层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直观体现功能层的各项功能。该层负责响应用户操作,显示处理结果。

(2)功能层。功能层实现各业务功能的处理逻辑,由基地内知识共享系统各应用功能模块组成。

(3)数据层。数据层负责数据及知识的存储与管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是实现功能层各功能的基础。

(二)知识共享平台的功能及其总体架构

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系统管理平台各用户;整合基地成员的知识资源;对基地内的知识资源分类、汇总和检索;对基地的内外部知识资源具有文件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上述各功能相互关联,使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成为有机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总体架构

(三)知识共享平台保障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保障体系就是将资金、先进的技术手段、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实现知识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保障体系包括技术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1.技术保障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平台的技术保障体系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部分。(1)信息技术保障的硬环境,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地应不断增强核心传输网的能力,建立先进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和覆盖基地内各用户的网络平台。(2)信息技术保障的软环境,即软件服务平台、数据库与知识库。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应用软件。知识管理软件应满足用户在知识管理各方面的需求,交互界面应尽量符合各用户主体的使用习惯,易于用户理解和操作。

基地内的知识管理平台应利用数据仓库、智能代理、用户建模、网格等先进技术,将成员企业分散的信息系统整合成知识资源组织与服务基础平台。整合信息系统时,应利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如CORBA、LDAP和STEP等)以及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建立各个成员企业的知识门户以及跨组织知识交流平台;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各个成员企业的信息系统(CRM,ERP,SCM等)整合到基地知识管理平台中;应利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方法进行基地知识资源的统一深度开发与组织。

2.服务保障体系。(1)组织保障。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是基地内知识管理的主要主体。在基地内的知识管理机构中应成立领导小组,以实现统一领导,并加强基地知识资源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各用户共同构建知识管理平台。(2)资金保障。政府投资应是基地内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的主要资金来源。基地内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在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完善其他激励政策,充分吸收各方面的资金。(3)人员保障。在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的初期及其应用和维护阶段,都需要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需要组建理论研究队伍对出现的有关问题开展研究,为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四、苏州工业园区知识共享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围绕科技跨越计划和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瞄准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动漫与游戏、纳米技术、下一代通信等产业重点发展,有可能在将来被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苏州工业园区为实现知识共享所做的主要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为实现知识共享所做的主要工作可归属于文化、组织结构、技术、专有知识四个层面,见图3。

图3 苏州工业园区知识共享的实现途径

1.营造知识共享的园区文化。园区管委会为此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1)阐明知识共享的意义。在管委会的领导和推动下,经过反复宣讲,使园区内有关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知识共享的意义及不进行知识共享的不利影响,让有关人员意识到知识共享的必要性。

(2)定义知识共享行为。园区内配备了辅导有关人员的知识共享顾问,对于共享哪些知识、知识共享的对象、采用哪种方式共享知识等问题予以引导,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法,从而有效调动有关人员的知识共享积极性。

(3)设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内制定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管委会在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金钱奖励方案的同时,设立了个性化的非金钱激励方案:推动知识共享给有关人员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致使知识共享逐步成为有关人员的内在需求。

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建成需要有科学的知识共享评价制度。园区管委会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知识报告对组织的贡献需仔细甄别,不以知识报告的数量及其长度作为评价知识共享的主要依据。

(4)持续推进知识共享。管委会非常重视知识共享所取得成果的及时总结和宣传,采用了先易后难的知识共享实施策略:在易于产生效果的地方先实施共享知识,逐步建立起人们对知识共享前景的信心后,再在其它领域推广。

2.构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园区内设立了负责知识共享的领导机构——综合信息处,建立了知识共享社区,配备了专职的知识管理人员,定期召开知识交流会,知识共享活动均留有记录。管委会聘请了深圳蓝凌科技(著名的知识管理服务商)的员工担任知识共享的专业顾问。

3.构建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苏州工业园区采用了清华紫光电子政务知识共享解决方案和苏州欧索软件公司量身定制的Bluten政府知识共享平台。

清华紫光电子政务知识共享解决方案包括知识共享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和效率管理系统三个方面。知识共享平台提供基础数据访问、数据交换、目录服务、页面表现等基础服务,具有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等功能,可实现园区内外网数据的整合。数据分析系统可利用先进的数据引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的数据源多样化,数据报表的表现形式丰富化。效率管理系统中设有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它集成知识管理和紧急通讯系统,可登记和处理突发的紧急事件,为专家定位、辅助决策和紧急通讯等提供支持。

Bluten政府知识共享平台分为政务中心平台、资源中心平台和管理中心平台。该平台融合了消息平台、组织设计、自动工作流程、行政审批、公文流转、决策分析等功能,为提高管委会工作效率、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和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

4.推动专有知识建设 。园区内设立了知识库,区内存储和检索有关知识极为方便。管委会要求有关人员定期提交知识报告,由综合信息处负责将有关信息加工整理成知识。经由内外部网络的联网,园区内有关人员可随时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并能与外界顺畅地交流知识。

(二)苏州工业园区内知识共享的成效分析

(1)组织文化。园区管委会借助于制度规范和激励措施,全力营造互信和便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被赋予崇高地位,知识被认为是园区内的重要资源,员工在工作中能自觉参与知识共享。

(2)组织架构。园区管委会是扁平化了的两级组织,不存在中间层次。信息的上传下达等通常由中层管理人员担负的任务改由信息系统完成,信息传递的效率大为提高,并设立了综合信息处负责知识共享。

(3)技术和知识层面。苏州工业园区内实现了内部网和外部网的互联,采用了先进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系统,电子政务在此得到良好应用。园区管委会重视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交流,并对知识开发及知识库建设大力投入,为园区内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提供了保证。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的知识共享方案是涵盖组织文化、组织架构、技术、专有知识四个层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它有效推动了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创新,提高了园区的学习能力。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促进策略

(1)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规划的制订。基地的战略规划可引导成员企业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中,而不会对此有顾虑。基地内的所有成员在具有前瞻性的基地战略规划统领下,可通过知识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核心竞争力。

(2)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基地文化。前述案例分析表明,若要实现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基地内必须培养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基地文化。基地内应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形成以知识共享为荣的环境。企业应认识到:基于诚信合作的知识共享能为其带来额外收益;若没有良好的基地文化,即使有很好的技术支持平台,也难以实现成员企业间的有效知识共享。

(3)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并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学习型组织可激励员工通过学习不断获得知识,并创造知识。它提倡学习和交流以充分实现知识团队的高效率。通过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企业内的各层次员工可在组织学习中面对面地交流,实现个人拥有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并将未被认识的知识发掘出来,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企业应推出相应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措施,除了传统的奖金等激励机制,还应包括鼓励知识个体介绍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产权激励,知识管理者定期检查知识共享的效果,建立个体贡献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奖惩措施,知识管理绩效机制,等等。

(4)重视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的政策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地区的中观政策等,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地方的公共服务规范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基地内应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部门应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商标、专利、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制度。

(5)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成员企业间的交流。可由基地内的核心企业牵头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这一形式协调知识的提供者与享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培训、学术讲座、技术沙龙、产品展示等形式,促进基地内各企业间的交流,并向前来学习的企业收取学费,以之补偿知识提供者的外溢利润。这一收费制度可推动先进知识在基地内的传播,提升知识提供者外溢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基地应采取措施保障强势企业的知识溢出收益。具体方法包括:在基地中设立防范内部恶性竞争的治理机构;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之间避免直接竞争;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弱势企业回馈从基地内知识扩散中获得的部分收益给强势企业。

(6)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基地内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中介服务以降低交易成本。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朝运作市场化、服务产业化发展。为此,基地内应建立主体多元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咨询、知识产权转让等中介服务的配套建设。

(7)图情机构主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组织信息资源。图情机构应夯实基础,掌握基地内企业的信息需求,然后针对性地予以满足,逐步形成包括专利、期刊、标准、产品信息、政府信息等相互补充的多源信息资源体系。图情机构应改变单一文献资料查阅的被动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开展文献资料的二次加工和文献跟踪研究,如组织专业的图书情报分析师跟踪研究所涉专业的各类文献资料。

图情机构应特别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即构建集成高校、情报系统、公共图书馆三大系统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积极发展学科馆员制度;3)积极发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8)重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作用。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基地获得新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基地创新能力。为了实现隐性知识合理的显性转移,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并建立基地内的人才培养机构,针对基地发展的需要,将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对基地内企业员工的在职学习、培训、教育,以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3)建立基地内企业员工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借助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渠道实现基地内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4)建立有效的基地外人才引进制度,通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将外部具有创新潜力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基地内部的竞争优势。

六、结 论

总结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能力、成员企业知识外溢的保护手段、知识共享渠道的通畅程度、外部环境的完备程度。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知识共享平台设计原则及其保障体系,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系统的逻辑概念模型及其总体架构。基于案例分析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知识共享的促进策略:重视基地战略规划的制订;基地内营造合作共赢的环境,建立利于知识共享的基地文化;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并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重视政府相关引导政策的制订;促进基地内企业间的交流;基地内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图情机构主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组织信息资源;重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基地的作用。

[1]Macdonald A.,Roderick J..Strategic Alternatives in Emerg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5,3(3):158-169.

[2]Ki-Chan Kim.The Effects of Electronic Supply Chain Design(e-SCD)on Coordin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awaii,2002:2149-2158.

[3]邓胜利,周婷.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与保障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7):6-13.

[4]霍国庆,李天琪,张晓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12,(6):79-85.

[5]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J].软科学,2013,27(4):32-37,44.

[6]郝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信息服务平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44-53.

[7]Nancy C.Shaw,J.M.Mary,D.T.Francis.A Case Study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o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M].Proceedings of the 3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awaii,2003:598-604.

[8]Arvind Malhotra,Sanjay Gosainy.Absorptive Capacity Configurations in Supply Chains:Gearing for Partner-enabled Market Knowledge Creation[J].MIS Quarterly,2005,29(1):145-187.

[9]J.Jung,I.Choi,et al..An Integrating Architecture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s[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7,58(1):21-34.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