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2013-07-25薛实军王明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实训人才

薛实军,向 专,王明端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创意型传媒人才”也就是在传媒领域通过一定的智慧、技巧创造出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作性内容的高级、专门劳动者。“创意型传媒人才”本身的特点鲜明,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因为工作特质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重要的能力要素,也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他们喜欢自由,思维敏捷,所以也就充满了高流动性[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地,但创意型人才和创意型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创意型传媒人才更是如此。山西高校培养的创意型传媒人才也是严重不足,除了传媒专业设置不足之外,主要的还是没有一套针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实操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传媒行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2010年中国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近50万人,批准公开发行的报纸2160余种,通讯社2家,杂志9500余种,广播电台1200余个,电视台980余个,电视频道3000多个,晚报150余家,新闻期刊230余家,加上近15万的传媒企业,对传媒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有创意和创新经验的毕业生有很大的需求量。张京成著的《2011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创意产业就业方面,就业人数的增速明显快于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平均增速,对高学历和高职称从业人员的汇聚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的高智力特征明显,显示出创意产业对高智力、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在美国,创意阶层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职业群体之一,占总劳动力人口的30%,这占比还一直在增加[2]。截至201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19亿人[3],而创意产业的主要劳动者是技能型劳动者。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力总量为93727万人[4],技能劳动者占劳动力总量比重为12.7%,真正从事创意产业的劳动者比例就更小了。这些都表明,随着我国产业布局的深化,创意型传媒人才有了庞大的社会需求空间。同时,传媒行业对高校进行创意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意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以往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进行创新,真正结合传媒行业的行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进行。

文化产业钻石要素(TEA)模型是用来分析评估文化产业生产力要素的,可以说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图1所示,CI指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T指3T,包括了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s)和宽容的政策性环境(Tolerance)三个方面,E指经济(Economics),A 指艺术(Arts)[5]。

图1 文化产业钻石要素(TEA)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发现,推动并维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有两个:一个是资源动力(包括以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以经营人才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另一个是产业动力(包括经济上的商业模式、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一个是内动力,一个是外动力。资源动力主要是经营人才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作为素材进行创意策划、智慧生产;产业动力主要是新技术的普及程度、市场机制的发达程度和企业经营的主导力量。而不管是资源动力还是产业动力,都离不开个人或集体创意的生产和执行。人力资本是传媒产业重要的生产和竞争要素,尤其是创意型传媒人才更是最核心的要素。能否拥有相当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各类创意人才,成为传媒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意人才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二、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现状

山西省的新闻媒体和传媒企业数量与全国各省同类行业相比高于平均值,但全国市场反馈好和战略定位高端的传媒单位较少,品牌经营和策划、设计引导的创意传媒理念相对落后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山西高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设置有传媒专业的占比还不到全省高校的10%,学校教育中,需要新观念、新技术、新创作内容的创意传媒人才培养相对优质专业,其资源配备更谈不上优良了。2012年广东某艺考培训学校提供选择的67所传媒高考学校中没有山西省1所;提供选择的36个专业,山西省设置有传媒专业的学校综合起来还涵盖不全。

(一)在传媒专业课程设置上明显反映出落后于产业整体布局

国家产业由“制造中心”向“创意中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理念变更的趋势。传媒产业在创意产业中发展较早,相比新媒体和其他新兴创意行业,其产业化进程和创意表现渐趋强烈,大学传媒专业认知就应该是最先传播这些信息的。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兴盛,一些大学也增添了不同的传媒艺术类专业,播音主持、电视编导以及表演艺术专业在各大学基本普及,它对文化的要求比较低,对艺术的要求又不像音乐美术那样需要从小培养,自然成了高中生踏入大学的捷径。于是专业越设越多,择业时竞争对手也愈来愈多,就业的压力自然愈来愈大[6]。加上对教学辅助器材和教辅资料配备得不够,使得传媒专业教育不到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二)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差异化不够

在学生素质教育当中,所有专业被等同对待,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校在传媒专业中没有结合创意的独特性加以引导;对创意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局限于技能型的培训,不重视基础技巧的领会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忽视创意表达和沟通协作等职业素养的提高。技能型的传媒人才输送到传媒平台上,大多处在执行的水平上。

(三)学生实习实效性不强

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有形式没内容,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在实习证明上盖到了一个戳;还有一些参加了实习的学生,也只在传媒平台上走马观花了一遍,要么是以参观为主,要么就是简单的加入到执行环节,根本没有运用到传媒专业知识,更不用说参与到传媒平台的创意活动中去;只有少数能真正深入到传媒平台中去,体验传媒内容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暴露自身能力的缺陷,但是学校建立的传媒实习基地很少,学生参加的一次实习不足以提供给他们很好的专业水准,也不能让他们明确就业的方向,从而减少就业压力。

(四)传媒行业创意型人才需求拉动不足

社会各种传媒平台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但高校和传媒平台之间还缺少对话机制和良性互动。山西省新闻媒体和传媒企业等传媒平台正在努力学习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但起步相对较晚,其拓展市场的战略部署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多为断层的状况。很多传媒平台需要的大部分还只是偏执行的传媒人才,对策划、设计等创意要素的整合还是更多的依赖大型、专业的外包公司。

三、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传媒学科除了要求有厚实的理论和学识基础外,又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7]。创意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加强实训和实践性教学,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操能力。山西高校培养创意型传媒人才,必须走一条“良好教育”之路。

在《麦肯锡报告·塑造未来》(2009年7月)中,巴伯(M.Barber)提出了一个模式,体现了“受到良好教育意味着什么”,被称为“良好教育的公式”:

字母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方式”;L代表“综合体现领导才能的能力”;E代表“道德品质”。结合公式(1)和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得出创新的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图2 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方面

从公式(1)和图2可以看出,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和知识方面的综合,道德品质设定为学会做人、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学会做事,知识层面主要包括学会学习。

道德理想是激励和鼓舞人的重要方式,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润滑剂。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产物。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诸如会做人、遵纪守法、有团队意识、做事讲原则讲方法等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参数。为了提升学生的这些道德品质,学校需要加强教学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中的相关内容。首先,要利用公共课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教育课打造为精品课程,组织公开课;强化该精品课程教学师资,抽调有哲学和政治学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进行教学;课堂的教育理念,在图1中创意型传媒人才素质和能力构成基础上,多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进行展示;课堂上调动学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的情绪。其次,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课程。通过开设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课程,让学生了解组织的管理和运行规律、组织中的个人心理和行为特性,从而主动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达到追求自我价值和意义的目的。这一特殊过程不仅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方法。再就是,为学生配备人生导师。通过公开的方式为学生选聘人生导师,让导师的道德品质和专业思维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员配备上,1名导师最多带4名学生,人生导师应该为学生提出具体的服务指标,能够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提升道德品质,增强专业素养,改善知识结构。最后,在实践环节上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多联系社会现实和职业群像为学生量身定做互动教学内容,多用身边小人物和发生在传媒行业的成功与感人事迹教育学生;学校或学生群体组织的课外交流和实习活动,也需强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把握价值尺度审视社会现象,动手、动脑处理相关工作;学校建立实训基地,设定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教育方面

从公式(1)和图2可以看出,能力教育主要是由四个层面的实训构成,即思维方式、基础知识、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执行力、选择力和沟通力。整个能力教育要想很好地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还得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分析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找到职业奋斗目标的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观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先促使学生明白“我是谁”的问题;依据专业教育,促使学生主动接触新闻媒体和传媒企业,客观地分析其所处的传媒市场环境,确立传媒行业职业目标;然后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制定出学习和实践的计划,并有效地执行下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不是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在短期计划执行中,允许计划有变更,但是不能放弃任何计划的执行;也允许计划有失败,但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进行,贯穿于四层面实训整个过程中,为实训提供清晰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激励。

2.实训的安排。首先是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传媒实训基地集中设置演播室、录音棚、摄影工作室、动画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后期制作工作室等相关工作单位,结合专业课教学,让学生能真实接触到传媒渠道,加入到这些单位中去,参与实际创作项目,实现广告设计、宣传片、电视连续剧、电影动画等作品地策划、创作、执行、完成和运营。设置配音与主持、影视编导、影视摄影、灯光、影视动画、影视后期、平面设计,甚至是相关传媒设备的生产、使用和维护等专项技能岗位,吸收学生作为岗位助理,让他们有机会把书本和课堂知识中的理念用到实操中,强化专项技能。实训强化了专项技能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面对实操的岗位,基础知识如果不清晰参与性就很差,这会促进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高校在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与传媒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平台;甚至直接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输送人才;还可以把企业的制作和生产平台引进到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实训机会。在创意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了解企业的技术、理念、规范和运行,对于发展和激励创意文化与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

其次就是组织课外交流和实习。课外交流和实习的形式主要有:每年举行1次模拟新闻媒体或传媒企业运行的活动,选拔有创意的人才参与角色塑造,规范运行流程,邀请专家评委鉴定和点评;与传媒企业家对话活动,邀请传媒企业家和学生面对面,谈创业经历和人生哲理;组织传媒活动策划和市场调研,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传媒市场和社会;推荐学生到传媒平台顶岗实习;开展传媒专题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心与爱心;组织学生参加创意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还有一些就是学生社团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这些课外交流的形式,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执行力、沟通力和选择力,淬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达到实训的目的。课外交流和实习活动之后,重要的是用其成果去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意结合传媒专业知识设计产品和流程,获得个人知识与技巧的精进。高校可以常规性举办学习成果展示会,让创意实现成为一种优秀的行为,并加大奖励力度,促使学生互相之间形成积极的正能量,提高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

在实训的安排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创意思维方式的锻炼。创意地去设计、生产和组合消费传媒产品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具有创意思维的人才无疑是传媒平台所急需的。但创意的思维方式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巩固,需要建立一个多形式、多层次,不同年级学生都可参与的创意创作体系,用来盘活大家的“点子”“想法”。当创意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习惯,也就成为一种能力。这也是学生今后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部署,诸多新兴传媒形态的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创意产业的宠儿。高校在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基础而有效,山西高校创意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应结合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进行,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又注重专项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培育;既狠抓道德品质水准,又推动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成长成才。

[1]吴存东,吴 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36 -137.

[2][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85.

[3]赵 超.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近1.2亿[N].甘肃日报,2012-12-09.

[4]陈 伟.顺应人口结构变化,推进经济结构优化[N].中国证券报,2013-01-21.

[5]向 勇.文化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素质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09(20):58.

[6]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6 -79.

[7]蒋小花.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思路探析[J].新西部,2008(24):155.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