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3-07-09张颖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

张颖

摘 要: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过程中,学生体会、想象文本的意境,就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的提升,“想象阅读”的方法为我们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阅读 想象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理念的改变,其根本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是一种阅读学习: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心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文素养中的识、读、写、说能力和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品德的修养、审美的情趣都可以在健康的阅读中得到提升,可见阅读应该是一种人生的常态。阅读过程中,学生想象、体会文本的意境,就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的提升,“想象阅读”的方法为我们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想象阅读”教学的内涵

人所共知,画家是借线条和色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音乐家是凭借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感情的,文学则是通过语言符号,塑造形象,来描述社会,反映思想的。语言艺术作品,虽然没有绘画作品的直观性——“形”,也没有音乐作品的直感性——“声”,但文字这个媒介,依然隐含着一种“形”与“声”的结合,如何把这种文学作品中的有形性和有声性挖掘出来,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想象阅读”,则是阅读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所说的“想象阅读”,通俗地讲,就是边阅读,边想象,在阅读中想象,将想象作为一种阅读的自觉行为。将“想象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立足于“想象”一词,而建筑于听、说、读、写结合的产物;也是根据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体味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感悟和理解,即所谓的“知人论世”,“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认为“想象阅读”,一定要成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而且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

二、“想象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在“想象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导和评的载体

在“想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文本的意蕴及思想内涵的呈现,应该依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的思考成果。“想象阅读”是读、说、写结合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三项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吟咏、凝神、遐思的状态,进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细嚼慢咽品味作品,这样才能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

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词时,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本诗创作的背景及作为伟人的胸襟和眼界,是我们不熟识的,也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年龄阶段相去甚远,这就给解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学生在课前对时代背景和毛泽东生平的资料收集,以及在早读时间对诗歌的反复吟咏,课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自主发现,对“体会伟人的情怀”这一题目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小结的教学设计,顺利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问题。

(二)在“想象阅读”教学中,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到最佳的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最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提高创新的能力。而在过分的监管和过度的指导下,恐怕很难有奇迹发生,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会被扼杀。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时,这是一首具有建筑结构美、韵律音乐美、情感真挚的诗歌。作者大名鼎鼎,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的兴趣,所以,在课前鼓励学生展现朗诵才华,“知人”才能“论世”为目的反复朗读,查阅资料;课上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提出疑难,发表见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再现康桥美丽的风光,体悟它作为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轻柔优美的诗风。课上学生踊跃朗诵,积极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想象阅读”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历,扩充想象空间

要启动一个人阅读的欲望,首先要调动他阅读的兴趣,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想象的能力,将很难领会文学之中的审美意味,而任何想象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不会凭空产生,总要借助一些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把文字活化成形象、意境。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深入到生活,观察生活。教师作为文本和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都高于学生,所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扩充想象空间。现实的环境可能制约学生的想象空间,在生活中、大自然中进行积累,但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丰富阅读的阅历来弥补生活阅历的不足,通过阅读开阔视野,神游宇内,“笼天地于形内,错万物于笔端”,放飞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阅读”教学的成效性

语文教师不单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想象阅读”教学不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想象阅读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阅读过程,它以尊重学生个性化为前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主导,以激发学生对文本兴趣为主线,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阅读感悟不再千人一面,让语文教学不再流于枯燥的文本分析,激活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为语文阅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开红,梁艳玲.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

[2]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