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时代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3-07-09郭俊林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电子设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郭俊林

摘 要: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削弱了经典文本的阅读特权,重组了语文阅读教学秩序。在这个流行阅读取代经典阅读的时代,伴随着人们对视听盛筵的充分享受,高中生阅读也被裹挟在其中。本文着重探讨电子时代如何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融合到电子设备中,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与高中生阅读现状脱节的问题,引导师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审美式阅读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电子设备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电子媒介今天已深入地介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在各个方面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甚至是认知方式。以至于有人悲观地认为,电子时代的视频、音频、网络等媒介将会最终取代传统的书籍阅读。新近的调查也表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人们的图书阅读量下降,只有近50%的人读书,青少年图书阅读量下降幅度更大,同时网络阅读量上升。电子媒介的发展,对传统的文学传达形式形成挑战……电子媒介时代,传统文学传达媒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传达的文本传统垄断地位被打破 。”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只要手中配备一款电子书阅读器,读者就能在网站上下载到几乎任何想要的书籍、杂志等等。当然,伴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是现代人阅读方式和阅读口味的转变:从精读走向泛读、从朗读走向浏览、从单向走向互动。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走入一个一定程度上流行取代经典的阅读时代。大众对流行文化的热心,对经典的隔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而高中生大多处在15~18岁的年龄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智发育还远未成熟,处在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构建阶段。这一阶段中,好的文学作品,对其志趣和情操的熏陶至关重要。而当前网络、电视、电影、电子游戏等电子媒介以其特有的可参与性、可操作性、直观性、丰富性,吸引了大批高中生。学生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依靠形象而不是文字来和世界沟通了,从而丧失了对文字的崇敬和对语言的敏感。

一、利用电子设备来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上,重视其自我的体验和感受。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尽管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常偏重于语言文字的机械训练,将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点上,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有机性和人文性;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分数,偏重了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平常阅读教学还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不得不受限在语文阅读教材里,致使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成为难点和弱点,同时也流失了学生对它们的兴趣。

而电子媒介自身的特性,却正好能在这些方面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与阅读主体美感陶冶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使用电子媒介的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观念、能力和素质。但是也必须指出的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电子媒介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滥用,应避免养成学生的阅读惰性,走向学生培养的反面。

电子技术的介入,给教学手段带来了极大的丰富,给语文学习提供了很多新的资源。教学由传统的黑板,拓展到屏幕,由粉笔拓展到鼠标。一方面,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电脑、视频展示台、投影仪等,使得阅读教学能更直观生动还节省时间。另一方面,电子技术也使教师搜集材料变得简单,内容也更丰富,网络上的主要经典的电子版,主要工具书的电子版以及各种图文资料、课件资料应有尽有,极大地拓展了我们传统备课的范围,对老师阅读教学十分有利。

二、更好地运用电子设备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在处理信息时,接受的渠道越多,记忆的效果越明显。这就是说,在我们的阅读活动中,如果加上声音、图像等其他手段,效果会更好。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传承因素,来发展学生的精神品格;注重在教学中熏陶学生的知情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利用图像、声音等辅助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形成影响。

阅读教学要想提高学生兴趣,必须调动他们的直觉经验。直觉经验除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通过间接手段获取,如从书本上学习、从别人处听到等。借助现代电子技术,能够复制和模拟现实生活,通过观看,也能很好地提供直觉经验,给学生理解文本带来很多好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此而美化”。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能够营造一种新奇生动的课堂氛围, 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高保真画面,力求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庖丁解牛》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电影《新龙门客栈》当中厨师“解羊”的片段。厨师悠闲自得,炉火纯青的技艺让学生对庖丁解牛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再来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有了一个视觉印象,就不会犯难,并甚有兴味。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因为在古代小说当中,心理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对话来表现的,学生对原著缺乏了解并对人物性格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往往对曹雪芹作品精炼的文字缺乏感觉。例如黛玉初到贾府一节,只通过黛玉到贾母房中用膳、饭后漱口等简单几行字的描写,就把黛玉的性格细细地体现出来。而高中生却往往很难把握。笔者在教学中,将1987版的电视连续剧中的这一节剪辑下来,滤掉声音,投影到大屏幕,让学生从默片中黛玉的神情体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让一位同学从旁配读了原文,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对黛玉的心理变化马上有了把握,再通过接下来的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为什么不可企及有了深入细致的体会。

总之,恰当地运用电子技术,发挥其与阅读教学的互动相长作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会使我们的课堂别开生面。

三、发挥电子设备的审美教学功能

中国的教育走到今天,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教育理念。但如何实现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过程的审美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同样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创设审美化的情境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而电子设备,对我们创设审美化的情境教学,无疑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对充分调动学生的深度情感体验,以参与者身份进入到文本艺术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鉴赏力,带来了便利。

在诗歌教学中,因为体裁的原因,笔者更多地采用了电子设备教学,让诗歌之美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和震撼,顺着作者的情感旋律跨进诗境之门。而目前这类材料非常之多,从网络上能够免费下载到各种各样的诗歌视频,有些制作得非常精美。如在对《琵琶行》进行教学时,笔者首先放了一段琵琶曲,让学生熟悉琵琶的发声方式和音色、音调,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清脆悦耳的声音,什么是幽怨低沉的声音,什么是急促嘈杂的声音和委婉流畅的声音,让学生在没有读文字前首先沉浸在音乐中。等到学习诗文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如何才能把刚才的聆听表达得恰如其分?接着我们开始作者是如何在笔下将无与伦比的音乐倾泻出来的,例如体现作者的奇思妙想的比喻、对偶、顶真、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精妙无比却又难以把握的琵琶乐曲变得生动可感,整齐的句式使文字富有节奏感,几乎句句入韵又把语言熨得流畅婉转。学生自然会对白居易的文笔赞赏有加,甚至深感文字把乐曲的魂魄都写出来了,从而也引发了对琵琶女命运的深深怜惜,更深深体会到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叹息的深长意味。

这样的一堂课,把诗的境界、情感、语言都结合着分析出来,却一点也不枯燥,学生也懂得了如何欣赏一首诗,收获是让人满意的。

总之,电子手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联合,对拓宽学生的思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与其被动地接受电子媒介时代的冲击,不如我们首先利用先进科技来推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探讨审美式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重新构建阅读文本和阅读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对阅读主体的美感教育和陶冶。

参考文献:

[1]刘美志.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猜你喜欢

电子设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有机硅灌封材料对计控电子设备的保护应用
某型机载敏感电子设备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探析现代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BIT技术在星载电子设备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