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辩 备辩 激辩 悟辩

2013-07-09陈薇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辩题辩论观点

陈薇

所谓辩论式学习,即指全体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运用自己搜集的材料来说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并力求驳倒对立的论点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解读新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辩论活动,意在提升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

一、立辩选题,加强辩论议题的导向定位

辩题是一堂辩论课中最重要的元素,一切辩论皆由此展开。在辩题的选择上,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性。辩题的价值在于要有争论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2)教育性。辩题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不是偏离课本或凭空想出来的。(3)公平性。辩论的过程中需要有平等的正反两方。因此,辩题要在理论、事实和逻辑等方面没有倾向性,才能让两方学生公平、公正的激辩。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这节内容后,考虑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课程应该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时事,来补充新教材的不足之处。因此,围绕人口、经济、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新老南通城市的图片”、南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现在的城市面积图以及对南通外来人口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然后提出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利弊”的辩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备辩组织,加强辩论程序的公平公正

在辩论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可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课后寻找资料,在寻找、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学会甄别材料。这个过程需要生生之间的合作,即主要辩手之间、辩手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在课前辅导和课堂辩论过程中,教师自身要确保公平、公正,不要有偏袒之心。

例如,持“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观点的一方,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商议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这个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出路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再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从上述几方面搜集和整理资料,才能为辩论做好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三、激辩对抗,加强辩论过程的协调统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成学习共同体,展示集体成果,即把自己在课外精心准备的材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正反两方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辩论式学习实践活动的统筹协调,更好地做到正反两面兼顾、紧密衔接。这不仅是保证整个辩论式学习活动整体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辩论式学习活动解决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例如持反方观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弊大于利”的辩手,从“流动人口的增加不利于城市的繁荣和宜居程度的提高”和“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不利于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发展”等几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时班内对抗气氛越发热烈,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当然,辩论过程不仅仅是几个辩手在唱独角戏,教师也要善于将非辩手根据所持观点分为正反方“观众”参与辩论,可通过递纸条出主意的方式为本方辩手提供帮助。例如持正方观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的非辩手用传条的方式给辩手加油,通过这样的观念传递积聚众人的智慧,对于本方的获胜发挥合作的效用。

四、悟辩总结,加强辩论效果的深层反思

辩论式学习使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和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正反两方观点的主要论据,在辩论结束前,教师用一个课堂小结对这一辩题作总结感悟,以促进学生认识上的升华和能力上的内化。辩题经过学生们所摆的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论证,其观点也会越来越明了的被学生逐步感悟,教师通过总结,引领学生悟出事理。

例如在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中,我首先总结了正方的观点:“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带来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从当前中国国情来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来到城市里,能填补城市劳动力的空缺,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然后总结了反方的观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入会带来交通、住房、学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压力,还会引起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最后阐明了正确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权利。引导学生从“凡事有利也有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对引发这种现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思考,从而去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总之,辩论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主体性理念,通过辩论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在辩论式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调查研究、分析整理,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新课标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观点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观点
从2017中国辩论公开赛辩题看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备赛培训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