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3-07-09张景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经皮冠脉心肌梗死

张景轩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4

引言

对于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世界已公认AMI后早期再灌注可以立即恢复冠状动脉闭塞血管有效的前向血流灌注。对于12 h~1个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 (PCI)的临床效果、对心功能的恢复、顿抑心肌细胞的复苏有何影响,延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有多大临床意义仍有不少争议[1]。本文回顾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科采用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况,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65.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①持续缺血性胸痛>30min;②至少相邻两个导联ST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③心肌酶谱中肌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 B)≥2倍正常值,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者。梗死部位:前壁21例,广泛前壁18例,前间壁14例,下壁11例,右室7例,复合壁5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和防止心脏重塑等。药物有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对于高血糖、高血压做相应药物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发病5~10d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IRA的血流参照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 (TIMI)血流分级标准。按标准方法行PCI术,根据病情及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对狭窄超过70%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金属裸支架。除IRA外,对少数病例非IRA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同时或分次行PCI术。PCI成功的标准:残余狭窄小于2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所有介入治疗病例PCI治疗均成功,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n=38,(±s)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n=38,(±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住院期间 随访期间 住院期间 随访期间LVDd(mm)55.07±4.6450.14±4.28*组别54.21±5.19 60.37±3.24 LVSd(mm)39.17±11.28 35.26±9.14* 38.19±10.44 41.22±8.37 LVEF(%)53.28±8.0155.40±9.15*52.43±10.10 47.23±6.02

2.2 随访期间两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组3例发生梗死后心绞痛,2例发生再梗死,总事件发生率为13.16%(5/38);对照组7例发生梗死后心绞痛,4例发生再梗死,1例死亡,总事件发生率为31.58%(1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早(<12h)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达到有效再灌注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防止心室重构,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2]。但由于各种原因能受益于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患者较少。对于错失早期开通IRA机会的患者,有研究发现,此时再开通IRA尽管不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能保护心功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3-4]。延迟PCI与直接PCI不同,其晚期重建血运仍可提高TIMI 3级血流恢复率。其改善预后的可能机制有:①心肌再灌注,存活心肌的功能恢复。②使“冬眠”心肌或“顿抑”心肌功能恢复。③减少梗死区扩展,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④恢复梗死区心肌供血,为其他区提供侧支血流[1]。本组资料中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延迟PCI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有效。

[1]董守仁.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5):71-73.

[2]杨春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123-125.

[3]张立权,丁绍平,胡东升.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6):427-430.

[4]沈美娥,韩建云,王新平.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0):24-25.

猜你喜欢

经皮冠脉心肌梗死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