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2013-07-05王少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才能力教育

王少杰

(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邵阳422004)

社会上聪明的不在少数,可是有大成就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某一问题上或事物上,导致精力四处投射,能力当然就不能有效聚焦,没有成功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爱因斯坦的昔日好友贝索,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提示和帮助,为日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创立提供了一定的知识保障,甚至有人将贝索评价为“相对论的助产士”。贝索有着较强的洞察能力,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力,可他一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他的:“我坚信,如果你具有专注的热情,你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中孕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蝴蝶不是鼹鼠,但是,任何蝴蝶都不应为此而惋惜。”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暗含两点比较重要的东西:一是要对问题聚焦;二是不要羡慕他人,要去挖掘和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行强化。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模式[1-3],实现人才的个性和适应性发展。

一 “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构成

将物理光学“聚焦”原理引入人才培养模式,寻找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培养学生中实践和推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聚焦”培养,以加强针对性引导,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关注,让学生的能力最大化的提升。

“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对学生某方面的优势、亮点进行长期、反复的陶冶和训练,使之朝着最具发展潜力、最利学生的方向发展,最后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或是将一些或部分学生长期浸泡在某一特定环境中,让这些学生得到持续、健康的教育和熏陶,最后发展成为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力争将“聚焦”人才培养新模式导引进来,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目标,以课程聚焦为切人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设置符合人才成长的课程能力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各种有利条件,整合课余素质锻炼平台,使人才培养质量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聚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三个结合有机连接起来:1.结合教学与教研。以人才培养需求为核心,加大力度培养和扶植“聚焦”研究项目,让学生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自觉追求一体化的融合,从而使他们的整体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有效的提升。2.结合学校与社会。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结合的品平台,以“聚焦”项目为导向、光学有效“聚焦”等教学改革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结合德能。善于利用课内课外这个空间,采取“聚焦”项目的辐射和示范效应,逐步完成学生专业性技能训练与非专业素质协调发展,完成德能“聚焦”。

“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特点:

(1)“聚焦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将课内学习和实践的基础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实现举一反三的良性互动。

(2)将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到检验学生的层面,有互为驱动的双向功能。

(3)在受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科目的设置、实践的安排,方式的选择,通过采用这一模式,学生的成长更有层次性、目的性。

(4)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去学习,去锻炼,实现学生和老师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方位,立体式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5)导引“聚焦式”良性竞争模式机制,大力激发受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借助教务处、科技处、团委的相关力量,以图1、图2的聚焦模式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图1 “聚焦”模式图

上述有关联部门的工作进程:(1)教务部门:就学生的个性量身定做学生“聚焦”培养新模式方案,并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所对应的学分标准制定出来,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和学同步。(2)学生部门:结合教务部门的计划和安排,补充和完善“聚焦”培养新模式的跟踪机制,组织、协调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有序开展。(3)科学技术部门:给学生创建良好科技成果的催化、孵化、转化的平台。组织专家和学者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辅导和技术指导,提升他们的科研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创造能力。支持在这特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4)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为“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舆论和社会支持,营造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协调发展良好局面。(5)各系部:为有项目的学生提供基础支撑,包括实训场地的安排,指导老师的联系和配备,项目的实施和监控等。为这些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图2 “聚焦”模式流程图

二 实施“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意义

实施“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掘利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1.以“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基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

“聚焦式”教育新模式在推动学校开展实践、创新教育进程中,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聚焦自己的某一特定方面,找准自己的发力点,同时配备指导教师,在“聚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供图书、信息、有关场地、资金等配套设施,要让学生始终“以‘聚焦’为驱动,以任务为导向”,打破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程体系,以“聚焦”为着力点,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高标准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完成创新能力为目标派生“创新聚焦”;以思想理论为目的派生“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聚焦”。真正做到运用学——做相问、教——学互动的方法,采取“多重聚焦”、“单一聚聚焦”等手段,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2.以“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前提,提高现有教育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充分挖掘“聚焦式”内涵,开展实践、创新,让“聚焦”项目渗透到每个环节,可以让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可以让教学改革进行实质性的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产生更多切合实际的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得到有效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和利用,学生课内和课外的能力培养得到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了利益最大化的“被聚焦”。同时,团队项目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实践教学环境下的局部和个性聚焦。为学生的个性空间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新鲜血液。

3.以“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为主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聚焦式”模式为主线,积极稳妥的推进“行为导向聚焦”和“项目聚焦”,通过各个专业的功能模块的融合,为专业交叉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通道,为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不仅能将自己相邻专业学好用好,而且能将和相邻专业有关的其他知识用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准备了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就业的信心。

三 结语

实施“聚焦式”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利于将教育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改革的经验[4-6],着眼于我国的实际教育现状,进一步落实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的这一新模式,将会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展积累正能量,为我国高教发展构建可持续、健康稳定、效益优化,布局合理的教学体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实施“聚焦式”培养新模式,将最大可能放大学生某方面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8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回自信,真正做到有效聚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亮”起来,描绘和谐、全面协调的人才成长画卷。

[1]原 霞.高校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1):1-5.

[2]佟庆伟.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5-19.

[3]韩照祥,朱惠娟,韩桂泉.高校创新人才柔性化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15-17.

[4]曹二玲.高校柔性教学模式探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4):19-21.

[5]陈清龙.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31-32.

[6]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7-12.

猜你喜欢

人才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