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及内涵*

2013-06-23李永强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李永强

[旅游教育研究]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及内涵*

李永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系,广西桂林541006)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阶段,但是主要集中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等队伍建设上,而“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评价尚未得到重视。从考核评价原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考核评价保障三方面入手,开展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了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旅游类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1]。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设计、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因而组建一支既具有较深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就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并健康发展,有必要重视对这个队伍的管理,特别是对这个队伍的评价,本文的宗旨就是希望构建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一、国内外“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2],国外专家学者虽然没有明确的“双师型”教师的提法,但培养职教师资队伍已具备了相应的措施,对该领域的研究时间也较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职教师资培养上也各有特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非常重视职教教师在职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后各种能力提升的协调;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强调教师要先到企业中工作,日本政府成立了雇佣——能力开发机构。虽然单独地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的也很少,但是他们也有着自身特点: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注重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看重教师队伍总体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看重全局意识。这对于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只是有着借鉴价值,但是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检索到的相关信息有:周江林的《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07)主要论述了我国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误区、制度缺失、结构失衡等三个方面,应采取转变观念、做好规划、制定考核体系、制定激励措施、加强师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解决我国旅游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郭艳萍《山西高职院校旅游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2009),主要论述了山西高职院校旅游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教师量的短缺和质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与认识不统一,加之教师的来源单一,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先天性缺乏。新形势下,必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其健康发展,注重培养方式与途径,合理引导、双层激励,不断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动性。李莉的《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09),主要论述了从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建设转变为注重“双师型”队伍质量建设,关系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生培养的质量。分析了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特别是资深“双师型”教师对专业建设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从中可以看出,前人在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选题的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双师型”教师概念、“双师型”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方面,而对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只是在有些文章中略有提及,并没有系统的论述。

在旅游院校实践研究方面,根据对中国旅游“五星”联盟院校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对于旅游类“双师型”教师主要是在资格认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途径和措施上进行了实践,但没有单独针对“双师型”教师制定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停留在传统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评价方式也只是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因此,在“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实证研究。

二、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内在素质和能力要求

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内在素质和能力要求,应从三个层次来考量。一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二是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三是旅游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法》指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构成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三要素”。高校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高校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当代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三个层次组成;高校教师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调节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概括性的心理活动系统。理想的能力结构,既可使教师较好地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又可使教师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和处于最佳状态,以适应大学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高校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之外,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治学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则构成了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规定:“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2)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3)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即具备较丰富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理论。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要求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4)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即既能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在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5)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6)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做为旅游类“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上述高校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能力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具备:(1)主动自觉的服务意识,能将这种意识言传身教给学生。旅游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教师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很难让学生融入到这一行业中去。(2)具备旅游行业某一岗位(群)特有的技术和能力。教师一般均应在旅游行业从事过具体的技术工作,熟练掌握1-2门专门技能。(3)“旅游人”特有的形象气质。作为旅游类教师,其谈吐、打扮、行为举止要让学生感觉到这就是他们将来要效仿的榜样。教师优雅的谈吐、规范的着装、大方得体的礼仪,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强烈的“旅游人”角色认同感。

三、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原则

纵观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师评价机制[3],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注重多维度,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广泛参与,而并没有简单的以学生学业成就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而国内对“双师型”教师几乎只是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忽略了对这部分教师评价,或者将“双师型”教师的考评简单的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中。对旅游类“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应体现以下一些原则:

(一)一票否决原则

师德是各类院校在进行教师评价时,所必须的重要内容。这同样也适用于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应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原则。

(二)立体、多维度原则

在校内要进行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一级、同行以及学生评价,在校外要进行旅游业内人士、行业专家对教师评价(主要是就顶岗、挂职情况给与鉴定),必须坚持校内外评价相结合这种立体、多维度考核的原则。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原则

按照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定性考核时应注重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定量考核时应注重实绩。

(四)导向性原则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双师型”队伍健康发展,那么考核时要紧紧围绕考核的评价的目的,以人为本,帮助和引导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与教师各类绩效挂钩。

(五)动态性原则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是一个刻板的、一成不变的体系,而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有必要依据行业变化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动态评价体系。即对教师进行规定动作考评,又要进行考评教师成长变化。

四、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部门[4]要主动承担起“双师型”教师的保驾护航职责,不仅要谋划人才培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还要关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发挥情况,即搭建科学合理考核评价平台。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自身特点[5]必须在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从政策制定、人员选拔、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到培训途径选、实施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拟定方案来执行。所以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应符合旅游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具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教师评价标准,同时还应该迎合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类绩效的主要依据。因此,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由6个一级指标构成。

(一)师德考核评价指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更应该强化这一点,这是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旅游相关各个行业,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因此作为文化传播大使[6]的老师,更加应该具备优秀的师德,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上述几个方面评价依据现实材料进行定性评价。应该严格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出现师德不良,严重违纪,造成重特大教学事故和恶劣影响的教师,可定性为师德考核不合格。

(二)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主要是通过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点对于旅游类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因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年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而且其中大部分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他们对教学方式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另一部分来自行业、企业,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能力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教师威信的体现,所以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强化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因此,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课题教学、说课表现、教学改革效果四个二级指标。

1.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考核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方面认识是否到位,以及是否实施因材施教,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

2.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承担专业课工作量和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态度、授课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该考核评价可采取随机听课。

3.说课的考核评价

说课是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熟悉程度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说课能力应该作为一项考核评价指标。评价时应该严格按照说课的程序,即说本课在本专业教学大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说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方法、科研项目的效果等。

4.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

教学改革是[7]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组织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校本教材等一系列活动的体现。是教师课堂之外的主要工作,也是教师科研能力的考量,评价时可参照教师实际佐证材料进行。

(三)专业素养的考核评价指标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考核教师的个人形象、实践教学能力、生产实践能力,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也是实现旅游高等应用型人才和旅游市场需求能够进行“无缝”对接的关键。要让学生在跨出校门前就具备很好的形象气质、扎实的实践技能,教师首先就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气质,掌握实用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教师专业素养是考核评价的重点。因此,教师专业素养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教师个人形象、实践教学能力、旅游行业生产实践能力3个二级指标。

1.教师个人形象评价

作为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师个人形象应按照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所规定的主动自觉的服务意识、细致入微的服务能力、“旅游人”特有的形象气质,这是教师传达给学生最直接的职业养成习惯。

2.实践教学能力考核评价

主要评价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学生实习实训大纲的制定、编排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能力。

3.旅游行业生产实践能力考核评价

旅游行业生产实践能力其实就是评价“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指标。教师需要提供近三年内参加生产实践有效的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的佐证材料。

(四)科研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学会“三条腿走路”,一是教学能力、二是科研能力,三是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理论研究型院校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旅游学科地位本身不高,还受到各种排挤,因此,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重视旅游相关科学研究,做出重大研究突破,借此提升旅游学科的地位,为旅游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科研评价可参照教师近三年发表“旅游”相关专业论文(每年至少1篇),主编或参编“旅游类”教材、著作,旅游类科学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等。因此,科研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教师旅游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教研科研成果2个二级指标。

1.教师旅游专业课程开发能力

根据旅游相关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能力,能够承担旅游相关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授课教材和讲义;能够深入旅游市场调查,对旅游市场需求做出分析,注重学生素质养成;能经常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活动,能将行业、市场的最新变化融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教师教研科研成果

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的各项成果。

(五)社会服务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主要侧重教师行业兼职、企业兼职、科技支持、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评价。因此,社会服务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旅游行业、企业兼职,服务社会能力2个二级指标。

1.旅游行业、企业兼职

有旅游行业、企业顶岗、挂职的经历,在社会兼职活动中起到作用较大,成绩较为显著,得到社会的认可。

2.服务社会能力

有旅游业相关技术开发与技术支持能力,熟悉行业发展规律,并积极参与企业运营,指导生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六)创新、创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主要是评价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创新能力和对学生创业的指导能力评价。因此,创新、创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教师个人创新能力,对学生创业指导能力2个二级指标。

1.教师个人创新能力

有主动创新的意识,具备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活动。

2.对学生创业指导能力

能够将旅游行业、企业以及旅游市场最新的动态融汇到学生创业训练与培养中,组织开展创业活动,成效较为显著。

五、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及内涵

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及内涵

六、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的运行保障

(一)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的保障

1.制度保障。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制度建设过程。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应纳入“双师型”常规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并且要从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中分离出来,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各类绩效的依据。学校对考核评价合格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凡考评“优秀”的应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国内外培训交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各教学院系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如推荐挂职锻炼、顶岗工作等等,帮助教师提升生产实践能力。

2.组织保障[8]。学校职能部门、院系组成校、系两级考评组,针对相关项目分别进行考核评价。具体考核细化如下:

师德考核评价:主要由院系、党委宣传部、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由教务处、人事处、教育督导室、院系进行评价。

专业素养的考核评价:主要由院系、同行、教务处进行评价。

科研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由科技处、教务处进行评价。

社会服务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由科技处、行业专家(主要针对近三年行业、企业顶岗、挂职情况给予鉴定)进行评价。

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由科技处、学生进行评价。

(二)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的监督

1.对考核评价的标准、使用的工具、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全程性、多角度监督。

2.对考核评价的质量、考核评价的结果进行监督。

3.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一方面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以及构建的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是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当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支队伍。他应该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考核评价方面,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未来应该对“双师型”教师配套相应的政策待遇,从全校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并加强“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的实证研究,才能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绩效。

[1] 林伯明.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81-85.

[2] 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7(3):51-52.

[3] 杨莎莎.国外“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07(6):95-96.

[4] 柴越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尽快实行制度化管理[J].鸡西大学学报,2005,5(3)1-3.

[5] 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J].旅游论坛,2009,2(4):628-631.

[6] 刘红委.“双师素质型”教师评定考核与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6,27(19):60-61.

[7] 郭艳萍,马志敏,等.山西高职院校旅游类_双师型_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3)120-121.

[8] 徐绍莉,等.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及构建原则[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4):17-20.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dex Connotation of"Double Type" Teachers i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A Case Study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Li Yongqia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Guilin 541004,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type"teachers i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but the focus is mainly on some points,such as training and recognition,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always been seriously ignored.How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evealuation system?Taki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as an example,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index and gurantee,the paper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how to build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double type"teacher evalution system,hoping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double type"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double type"teachers;evaluation;index connotation

F592.7

A

1674-3784(2013)05-0105-06

[责任编辑:谌世龙]

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0年立项项目(2010JGB131)

2013-08-08

李永强(1979- ),男,青海西宁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系党总支书记,讲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硕士。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