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3-06-12李珊珊张彦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风湿病学阻型握力

李珊珊,张彦



中药外敷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李珊珊,张彦

(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

穴位贴敷法;中药外敷;关节炎,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度致残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患病时间长,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多合并有消化道疾患,对口服药物耐受性差。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毒副反应少,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我科采用药泥外敷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获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风湿科住院治疗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其中男9例,女26例,男女之比约为1:3,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与国内外流行病学相符[1];年龄最小30岁,最大58岁,平均(45±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2.80±8.73)个月。

1.2 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及欧洲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2],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浙江省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3]。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0周岁;②符合西医分类标准;③符合中医痰瘀痹阻证;④近2个月未服激素者。

1.4 排除标准

①重叠其他风湿免疫疾病者;②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或精神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④对本次治疗药物成分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以生半夏、生南星、白附子、白芥子、麻黄、川芎、青风藤、乳香、没药等按一定比例研末,加蜂蜜、碎木屑搅拌调匀,并用加热的食用植物油调匀,最后在冷水中冷却。根据患部,将药泥均匀敷贴在所取穴位。肩关节取肩髎、肩髃、肩贞;肘关节取曲池、少海、尺泽、肘髎;腕关节取阳溪、合谷、阳谷、阳池;掌指关节取八邪、合谷、三间、后溪、中渚;指关节取四缝、中魁、阿是穴;膝关节取血海、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踝关节取昆仑、丘墟、解溪、商丘、照海;跖趾关节取八风、太冲、陷谷。药泥厚度约0.3 cm,外用不透气的胶贴包扎固定。于24~48 h内揭去,以患者自觉外敷处热辣为度,揭去时患部皮肤可有充血潮红或起泡。每星期2次,共治疗4星期。所有患者均作适当的功能锻炼。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以下指标。①晨僵时间(min)。②双手握力,检查者将血压计袖带充气至20 mmHg,然后由患者左右手握压3次,记录所达到的数值,平均得出握力数(mmHg)。③患者疼痛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患者有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临床缓解、显效、有效、无效4级。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

35例患者中,临床缓解1例,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

3.4.2 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VAS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0.05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致痹,聚于关节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失布,血滞为瘀,津停为痰,痰瘀同属阴类,二者之间又可相互转化、相互胶结,痹阻经络导致痹证不断加重。故痰瘀痹阻证为本病最常见证型之一,证见关节肿痛,疼痛多呈刺痛感,或持续性钝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或关节肿胀顽麻。关节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或面色黯黧,肌肤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有瘀斑,或舌苔白滑黏腻,脉沉细涩,或沉弦滑。《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了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只不过是给药途径不同。药泥外敷法可直接作用病变组织,通过扩张毛细血管起到体外微量给药的作用,使体内经络气血瘀阻得通,迅速缓解关节疼痛,消除关节肿胀。借助白芥子发泡之功,使药物由外而内直达病所,诸邪由内透表而出。生半夏、南星具有燥湿化痰散结之功;白附子具有祛风痰,解毒散结止痛之效;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散结通络止痛;乳香、没药调气活血,定痛追毒;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为风湿专药;川芎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麻黄助诸药发散之功。诸药合用辛散温通,燥湿化痰,调气活血,共起豁痰化瘀、通络开痹之效。

药泥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既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又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再加上适当的功能锻炼,能明显减轻患者痛楚,提高生活质量。此法无创伤,价格低廉,且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

[1] 张奉春,黄烽.风湿病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13.

[2] 张卓莉.类风湿关节炎新的分类标准诞生[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14(3):212-213.

[3] 肖鲁伟,张平,王坤根.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试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1-187.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2013-03-20

R246.2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8.675

1005-0957(2013)08-0675-02

李珊珊(1982 - ),女,护师

猜你喜欢

风湿病学阻型握力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不容忽视的握力
风湿病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讨
病例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