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风湿病学教学效果案例

安 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风湿病学属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该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风湿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学科涉及知识点也相对比较多,同时,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加上目前大多数医学院并未建立独立风湿病学专科,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湿病学的时候,学习难度往往会比较大,而教师如果采取常规灌输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风湿病学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认识到风湿病学的特点,将PBL教学法和CBL教学联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选择相应的案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风湿病学相关知识与内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一、风湿病学课程特点

风湿病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想要更好地保证风湿病学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风湿病学课程特点,然后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以下针对风湿病学课程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交叉性、综合性特点。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筋膜、血管、黏膜、皮肤、肌肉、关节、骨骼等都会被侵犯,所以想要诊断和治疗风湿病,不但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风湿病涉及的其他学科有很好的了解,包括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此外,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风湿病也有所涉及,这就表明风湿病学课程具有综合性与交叉性特点,教师想要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更加综合全面地掌握各种学科与系统相关知识,保证教学需求[1]。其次,分散性特点。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分散性属于共同特点,而风湿病学属于临床医学学科,且知识点琐碎、教学内容多,在这种情况下,风湿病学的分散性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风湿病本身发病机制复杂,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都具备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学生在学习风湿病学的时候,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分散性特点也就成为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明确注意的特点[2]。

二、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以下针对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代先慧, 苏丽萍[3]在相关研究中表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PBL结合CBL教学法是一种将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PBL结合CBL教学法中,学生的主动性更高,在案例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典型案例分析和研究中,教学实践性更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风湿病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风湿病学的时候,不单单需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会将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病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徐华平、王亮、张义胜等[4]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将PBL结合CBL教学法引入到风湿病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通过引入案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PBL结合CBL教学法属于新型教学法的一种 ,将其运用于风湿病学课程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以下针对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做好课前准备

任何学科教学中,课前准备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让课程教学更加有序、高质量。而风湿病学是一门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将PBL结合CBL教学法运用于课堂中,提高风湿病学教学效果,做好课前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晏丕军、张志红、徐勇等[5]在相关研究中表示,教师在进行风湿病学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运用集体备课方法,首先,将风湿病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知识单元,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然后以某个知识单元入手,通过分析发病机制、涉及的学科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保证备课效果。其次,教师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之后,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相应的临床案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考核学生的内容,以便后期能够指导学生来分析案例[6]。而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一些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尽可能不要选择超出学生知识水平之外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育龄期女性作为临床案例,然后从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入手,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保证教学效果。最后,设置问题。教师在选择相关案例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来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需要体现大纲知识点,同时还需要与案例相结合,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7]。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案例中,教师设置问题可以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是什么?”“为什么育龄期女性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会更高?”等。

2.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完成课前准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前自主学习方案,并且布置一定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方案和任务,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提前了解本课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从而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3.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完成课前准备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有效地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PBL联合CBL教学法的优势,保证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引入案例是第一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案例展示给学生,保证案例的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体征等,并且在每一个板块都适当地添加一些图片、音频、视频,让案例展示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完成一个良好的开始。在引入案例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案例内容,提出问题,先从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和思考的状态,而学生在回答简单问题的时候,学习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这个时候,再适当地增加提问难度,学生也能更快地适应,从而保证学习效果[8]。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分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分学习小组,由每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上的案例进行诊断、鉴别,并且尝试性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后,由组长将小组所有成员的讨论内容总结起来,进行归纳并且发言。小组发言之后,教师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进行组间讨论,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同时主观能动性随之提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堂课的具体知识点与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风湿病学的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PBL结合CBL教学法属于新型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风湿病学教学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PBL结合CBL教学法的应用,结合PBL结合CBL教学特点,提前做好课前准备,设置相应的课堂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再结合案例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保证风湿病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风湿病学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风湿病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讨
病例教学法在风湿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