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2013-06-02吴光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铜绿克雷伯埃希菌

吴光远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在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细菌之外的感染源引发,其中最常见感染源为病毒[1]。因为小儿免疫功能与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特殊性, 随着临床中广谱抗生素应用日益广泛,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在不断发生变化, 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升高[2]。为准确把握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 作者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 对患儿痰液标本展开常规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 所有患儿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于1999年所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208例, 女172例, 患儿年龄为5个月~7岁, 平均为(4.3±2.1)岁;将有重症肺炎、严重肝肾疾病和并发症患者排除。

1.2 方法 380例患儿入院后以无菌操作方法,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于负压下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吸取, 获取痰液标本。在流感嗜血杆菌平板、沙保氏平板、麦康凯平板与5%绵羊血琼脂平板中接种标本。将已接种平板置于培养箱内(在二氧化碳环境中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平板与血平板培养), 在37℃恒定温度下展开18~24 h培养, 对菌株进行分离, 采用ATB Expression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仪(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制造)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展开药敏试验, 具体操作按照相应说明书中展开。质控菌株取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 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作标准菌株, 这些标准菌株均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购入。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 在3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216株致病菌(56.84%), 包括48株(22.22%)革兰氏阳性菌与168株(77.78%)革兰氏阴性菌。在48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12.04%), 肺炎链球菌22株(10.19%);在168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9株(29.17%), 肺炎克雷伯菌38株(22.62%), 流感嗜血杆菌26株(15.48%), 大肠埃希菌37株(22.02%), 副流感嗜血杆菌18株(10.71%)。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依次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 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类似, 对复方新诺明与头孢类药物耐药性差异显著(P<0.05), 具体见表1。

表1 四种常见病原菌对各种常用药物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科中发病率较高, 主要是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引发, 是病原菌与被感染宿主相互作用造成的疾病[3]。广谱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促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然而抗菌药物滥用、不规范使用现象也日益常见, 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不断提高, 使抗菌药物应用寿命不断缩短。因此, 在临床中需对病原菌耐药性予以充分考虑, 在此基础上对抗菌药物予以合理应用, 促使药物经济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降低耐药性发生几率。

本次研究显示, 革兰阴性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这可能与在机械通气等医疗器械侵入性治疗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有关。在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感染中, 生物被膜的形成最为常见, 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较为复杂, 耐药性逐渐增高且清除难度大, 因此其引发的慢性感染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通过对常见病原菌展开药敏试验,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 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类似, 对复方新诺明与头孢类药物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报道,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强, 本研究发现其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也相对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性均较强, 而对亚胺培南几乎没有耐药性。

综上所述,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 病原菌对临床治疗中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在治疗中应对病原菌耐药性展开有效监测, 合理给予敏感性抗菌药物, 有效缓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形成。

[1]张蕾,李敏,董巍,等.77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检测分析.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37(1):1-2.

[2]陈淑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930例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9,2(16):2773-2774.

[3]赵碎巧.改变给药途经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12):2088-2089.

猜你喜欢

铜绿克雷伯埃希菌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