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2013-05-29雷莫章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饮食血压老年人

雷莫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常引起起心、脑、肾并发症[1],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陆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40%~60%,是一个极大的发病群体[2]。有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近半数很少或不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率不到25%[3]。如何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一直是社区护理工作的热点。本研究将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东莞市厚街医院社区患有高血压的55 例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东莞市厚街医院社区年龄≥60 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 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4],其中男55 例,女37 例,年龄60~85 岁,平均(73.6±8.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3 例,高中及中专31例,初中21 例,小学及以下7 例;合并疾病:冠心病12 例,脑血管疾病3 例。其他8 例。排除有语言沟通交流障碍、精神智力障碍、不配合参加者。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常规高血压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在本社区定期举行高血压控制防治讲座,传授高血压的病因及危害、高血压的分型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自我保健及测量血压方法、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等知识,课后安排20 min的答疑,以增强讲课效果,观看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并发放健康手册。(2)饮食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讲解合理饮食,特别是盐、酒的摄入控制对高血压的重要性。饮食中应注意限钠盐,提倡低钠饮食,每日摄取食盐不宜超过6g。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牛)脑,猪肝、鸡蛋、鸡肉等,禁食腌制品如腌鱼肉、腌菜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浆等,必要时适当补充钙剂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平时注意戒烟限酒,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3)体重控制: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极拳、降压体操、跳舞等有氧运动。不宜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一般在清晨或晚饭后30 min进行,每周至少锻炼3~5 次。每次30~60 min。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宜,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结合饮食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为宜。(4)药物指导: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压作用好、不良反应小的降压药物。高血压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指导患者要持之以恒,坚持治疗,督促患者每天按时服药。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及终身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遵医嘱服药。要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疗效等,强调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学会出现毒副作用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一般要求血压达标(BP<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以下[5]。 (5)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易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6]。应向老年高血压患者讲解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针对干预对象情况采用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消除焦虑或减轻精神压力,指导自我放松或取得家属的配合,保持平稳心理等;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6)家庭随访:安排医务人员对本社区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跟踪,可以选择在门诊、居委会约见,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

1.3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生存质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方面,每项指标的总分为100 分,并测定患者总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 个等级[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情况 经过随访调查,干预组在护理后体重控制情况、饮食、服药依从性及定期检测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情况比较[n(%)]

2.2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经护理后,干预组优15例,良26 例,优良率达74.55%,对照组优10 例,良16 例,优良率4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主要危险因素[8],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此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而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体重控制、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措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水平,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最有效的手段[9]。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树立健康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高血压应采取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目前,比较公认的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高盐与高脂饮食、遗传因素、体力活动减少、过量饮酒和应激。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55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用药等。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效果方面,干预组在护理后体重控制情况、饮食、服药依从性及定期检测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干预组优优良率达74.55%,对照组优良率47.27%,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护理干预,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认识了高血压病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让患者改变其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应激能力,使患者建立了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了高血压病情和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钟水英.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医疗,2008,27(28):148-149.

[2]陈晶华,邓风清,周月英,等.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3):73-76.

[3]鄢凤仙,王云霞,赵月仙,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34-36.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5]罗福华,邓小玲,陈敏玲,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3):101-102.

[6]杨晴.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645-2645.

[7]张红梅.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26-27.

[8]孙剑梅.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19):152.

[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猜你喜欢

饮食血压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何为清淡饮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