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登瀛:新中国第一批电力劳模

2013-05-22ArticlePictures

河南电力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农兵劳模代表

文 Article / 图 Pictures_郭 蕾

“看到刊登我姥爷汪登瀛事迹的报纸,姥姥激动得热泪盈眶。”近日,家住在郑州百花路46号院的吕静涛,QQ签名换了新内容。

吕静涛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力劳模汪登瀛的外孙女,她是听着外婆讲故事长大的。在外婆的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吕静涛的外公汪登瀛作为全国劳模应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的故事。

艰苦创业

开封供电公司的前身叫普临电气公司,出生于1918年12月26日的汪登瀛是普临电气公司的一名员工。

“家里人口多,经常吃不饱饭,家里穷上不起学,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今年95岁的外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回忆起当年汪登瀛当选劳模的事情,老太太还记忆犹新。“当时他听说普临电厂招工,就去报名试试看。”就这样,汪登瀛报名当了一名学工。

芦沟桥事变后,日军于1938年6月6日侵占开封,对普临公司实行军管,工厂名改为“华北电业株式会社开封支店”。自从日军侵占开封之后,发电机房内筑起炮楼,厂区四周修筑哨台,由日本人昼夜站岗,监视工人操作值班。工人们衣衫褴缕,吃着谷子、烂豆子度日。工人曾争取过涨工资,均被武力无理地镇压下去,工人就以消极怠工、破坏设备等方式进行反抗斗争。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停止,大街上的弹壳还来不及清理,解放军就派代表进驻开封普临电气公司。解放军代表进驻普临电气公司不久,中共开封市委派杨志超、徐学龙进厂任党代表,建立了党的组织,组织职工开办榨油作坊、面粉加工等副业,开展生产自救,使职工思想和生活迅速得到稳定。

汪登瀛和工人师傅们忘我地整修着千孔百疮的供电线路,抢修已停机多日的发电设备。当时11月的开封已进入隆冬季节,汪登瀛和师傅们冒着严寒、踩着冰块在丢弃废旧设备上做试验。那时什么设备都没有,全靠人工肩扛手抬。天气冷,大家手上都冻出了冻疮。

繁重的劳动不断地考验着汪登瀛和伙伴们,苦和累自不待言,但他们的劳动成果逐渐显现:仅用了27天的时间就修复了80千瓦小煤气机,于1948年12月8日下午5时,恢复市内路灯供电。

“看着一盏盏街灯亮起来,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创业时的激情,也感染了汪登瀛全家。

1949年2月,他们日夜奋战,修复已停机年余的2000千瓦发电机组,所有人都在为全市供电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这一年,按照工厂的安排,汪登瀛被分配到修理车间,当上了一名修理工。汪登瀛这个新中国的电力工人,心里激荡着激情,浑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1950年9月22日,他们将1000千瓦发电机组组装投运,恢复全市24小时昼夜供电。这对迅速稳定开封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

1.周恩来总理给汪登瀛的委任状

2.欢送汪登赢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

当选劳模

机电修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技术,组里的活,他不管分内分外,总是抢着干。半年下来,他当上修理车间的技术骨干,全家人都替他高兴。”

汪登瀛学技术的热情也感染了老师傅们,他们把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汪豋瀛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了提高修理电机的本领,汪豋瀛一遍一遍拆装旧设备,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记,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厂技术大比武时,他带领的第一青年班,以连创五个“百日安全”、各项指标领先的优异成绩震响全厂,在场的许多老师傅都竖起了赞扬的大拇指。

对党、对国家、对普临电厂朴素的感情,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汪豋瀛和伙伴们的工作热情,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新中国的工业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渐渐壮大起来。

1950年9月25日,是开封供电公司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汪登瀛肩负着大家的委托,脱下满身油腻的工装,换上刚刚发下的蓝色卡几布新衣,进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去见毛主席。这个事件是收录在开封供电公司厂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与汪登瀛一起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共有19名来自全国的电力劳模。这一年,全国工农兵战线共评出459个劳模,而汪登瀛是开封唯一当选的全国劳模。厂领导和工友都赶来欢送他去首都北京参加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职工们敲锣打鼓,夹道欢送,仪式简朴而隆重,大家笑逐颜开,别提有多高兴!

给汪豋瀛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当然不仅仅是全厂员工的重托,还有他在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1950年9月25日下午4点,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联合举行开幕典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首次英模大会师,共和国开国元勋全部到会,萧华和李立三分别代表两个筹委会宣读了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名单,朱德代表主席团宣布大会开幕,陈云致开幕词……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毛主席神采奕奕地步入会场,向大会致祝词,并与献旗献礼的代表亲切握手。终于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汪登瀛激动得热泪盈眶。9月27日,是那年的中秋节,晚上全体代表去北京饭店参加了中秋晚宴,宴会上,毛主席询问了他的情况,并亲自给汪登瀛斟酒碰杯,汪登瀛欣喜不已。宴会结束后,毛主席还送给汪登瀛一支钢笔和一床毛毯,“现在这床毛毯还完好地保存在我家的衣柜中,可惜那支笔,被儿子弄丢了,还被他父亲批了一通。”老太太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老泪纵横。

见证巨变

如今,老人依然珍藏着当年周恩来写给汪登瀛的委任状、《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等汪豋瀛荣誉证书。这些证书是光辉历史的见证,也是不断激励汪登瀛及其子女们奋发努力的最大动力。

汪荷花是汪豋瀛的大女儿,是郑州锅炉厂的退休干部,汪豋瀛去世后,母亲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尽管父亲去世已19年,但提起这段历史,汪荷花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她拿出了一本纸张泛黄、紫红色布面封皮已斑驳的纪念刊,那是她父亲从北京观礼回来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组委会寄给他父亲的纪念物,封皮上依稀可辨出写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第198页印着汪登瀛的照片及汪登瀛事迹简介,汪荷花翻出一份方格纸信笺,那是她抄录父亲退休以后回忆那段历史的手稿,通过这份珍贵的手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汪登瀛当年参加劳模庆典活动的详情。“参加这次庆典活动,成为父亲一生最感光荣的事,他从北京回来,向家人一遍又一遍讲述所见所闻,心中充满着幸福和自豪。”谈起父亲当年进京的事情,汪荷花满脸欣慰。

汪登瀛从北京回来后当上了修理车间副主任。1962年6月,汪豋瀛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年的干部培训班。先后学习了化学、数学、机电、机械修理等专业课程。1966年,他听从政府安排,先后被组织调到河南省总工会、郑州市劳动局、郑州冶金厂等,1983年从冶金厂厂长的位置上离休,直到1994年4月去世。

如今的开封供电公司,与汪豋瀛工作的时代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大规模的电网改造之后,开封电网形成以500千伏祥符变电站和开封火电厂为电源支撑,城网形成开封火电厂—杏花营变—前台变—杏花营变开封火电厂的220千伏单环供电网络;110千伏网络构成环网结构,正常状态呈开环放射状运行方式。城区10千伏配电线路,主干线基本形成了手拉手供电方式,具有较强的联络互带能力,运行灵活,供电可靠性较高。2012年供电量突破70亿。比1947年全年供电量多了23000多倍。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38.9万千瓦,这比百年前普临电厂初建时的装机容量高出一万多倍。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流供电企业”等,开封电力在时代的浪潮里,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猜你喜欢

工农兵劳模代表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