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加工工艺研究

2013-05-15王立霞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梨汁果蔬汁姜汁

王立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710100)

生姜系姜科姜属植物根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含姜酚、黄酮等200余种化学成分,系药食两用产品[1]。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姜可“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2]。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3]之说,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4]。我国生姜产量巨大,仅2010年就678万t[5],如此大的产业急需开发利用。雪梨味甘微酸,含苹果酸,维生素 B1、B2、C及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6]。雪梨具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润肺,祛脂降压,利尿消肿,养颜护肤之功效[7]。《奇方类编》中记载姜汁雪梨百花膏可滋阴降火,主治肺痿声哑,气急哮喘,久嗽等[8]。生姜、雪梨复合做成果蔬汁,使二者营养价值融为一体,可为新型饮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新鲜生姜、雪梨、白砂糖 西安市长安区华润万家超级市场;柠檬酸、VC、亚硫酸钠、果胶酶、壳聚糖、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西安融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6新世纪紫外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普及型pH计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恒温水浴锅 江苏金坛正基仪器有限公司;九阳JY—155B型榨汁机 中山市立诚信电子电器有限公司;WYT—15型手持糖量仪 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FA2104型电子天平 武汉爱斯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C-TPH-1型托盘天平 上海穗康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加工工艺流程

1.2.2 生姜汁制备要点

1.2.2.1 选料及预处理 选择新鲜肥厚、无虫害、无发芽生姜,洗净切2~5mm薄片,沸水热烫2min,降低POD(过氧化物酶)活性[10-11],立即冷却至室温。

1.2.2.2 料水比选择实验 分别按料水比1∶3、1∶6、1∶9、1∶12、1∶15(m∶m)打浆、离心(3500r/min)过滤,测提取率,确定最佳料水比[12]。提取率计算公式如下[4]:

表1 生姜雪梨果蔬汁感官品质评分标准Table 1 Standards of grading for compounded juice made from Ginger and Snow pear

提取率(%)=提取液固形物质量(g)/生姜质量(g)×100

1.2.2.3 过滤 生姜浆液离心30min(3500r/min),除残渣,得生姜汁,测其固形物含量,备用。

1.2.3 雪梨汁制备要点

1.2.3.1 选料及预处理 选肉脆多汁、酸甜可口、水分充足、无腐烂雪梨,流动水洗净。

1.2.3.2 护色工艺选择 将雪梨切2cm左右小块,不同浓度柠檬酸(0、1、2、3、4、5、6、7、8g/L)、VC(0、0.2、0.4、0.6、0.8、1.0、1.2g/L)、植酸(0、0.05、0.10、0.15、0.20、0.25g/L)及复合护色剂中浸泡 1min 护色[13-14]。然后按工艺1.2.1制得梨汁,420nm处测吸光度(A),吸光度越小,护色效果越好。

1.2.3.3 澄清工艺选择 向压榨粗滤后的雪梨汁中加入一定量果胶酶(50℃下处理1h)(0、0.2、0.4、0.6、0.8、1.0、1.2g/L)、PVPP(0、0.05、0.10、0.15、0.20、0.25g/L)和壳聚糖(0、0.1、0.2、0.3、0.4、0.5、0.6、0.7、0.8g/L)。室温放置1h,625nm波长下测透光率(T),透光率越大,澄清效果越好[15-17]。

1.2.4 调配 对生姜、雪梨汁复合比(9∶1、7∶3、5∶5、3∶7、1∶9(m∶m))进行单因素实验;以最优比配成复合果蔬汁,先后添加白砂糖(2%、4%、6%、8%、10%)、柠檬酸(0.10%、0.15%、0.20%、0.25%、0.30%)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对以上三因素进行交互作用研究,按1.2.7方法对每组研究对象进行感官评定[18]。

1.2.5 灌装、杀菌、冷却 将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装入洗净玻璃瓶,100℃杀菌30min,杀菌后立即冷却至室温[19]。

1.2.6 分析测试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折光计法;pH测定:pH计;吸光度(A)、透光率(T)测定:分光光度计[20]。

1.2.7 感官评价标准 复合果蔬汁制成后,选取口味敏感的10人,经过训练后组成评价小组,取感官评价平均值[16]。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感官评价评分标准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姜汁制备中料水比选择

料水比对生姜汁提取率的影响见图1。图1表明,随料水比增加,生姜汁提取率先增大后趋于一致,当料水比1∶6时,生姜汁提取率为85.6%,之后趋于平缓,考虑到能耗,选择料水比为1∶6。

2.2 雪梨汁制备

2.2.1 护色工艺选择

图1 料水比对生姜汁提取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ginger juice

2.2.1.1 单一护色剂对雪梨汁护色效果的影响 护色效果见图2~图4。图2表明,当柠檬酸浓度为6g/L时,吸光度比对照组减小了70.1%;当柠檬酸浓度小于6g/L时,吸光度明显增大;当柠檬酸浓度大于6g/L时,吸光度几乎不变;故单以柠檬酸为护色剂时,浓度以6g/L为宜。图3表明,吸光度随VC浓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VC浓度为0.6g/L时,吸光度最小,比对照组减小了62.6%,故单以VC为护色剂时,浓度以0.6g/L为宜。图4表明,当植酸浓度小于0.1g/L时,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明显减小;当植酸浓度大于0.1g/L时,吸光度趋于平衡;当植酸浓度为0.1g/L时,吸光度较对照组减小了78.5%;当植酸浓度为0.15g/L时,吸光度较对照组减小了82.8%;单以植酸为护色剂时,浓度以0.1g/L为宜。

图2 柠檬酸对雪梨汁护色效果的影响Fig.2 Color-protecting effect of different c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Snow pear juice

2.2.1.2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雪梨汁护色效果的影响 依单因素实验结果,按L9(33)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雪梨汁护色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植酸(C)>柠檬酸(A)>VC(B);最优水平A3B2C3,即柠檬酸7g/L、VC0.6g/L、植酸0.15g/L。由表3方差分析知,柠檬酸、VC、植酸差异显著。

图3 VC对雪梨汁护色效果的影响Fig.3 Color-protecting effect of different VCconcentration on Snow pear juice

图4 植酸对雪梨汁护色效果的影响Fig.4 Color-protecting effect of different phyt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Snow pear juice

表2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2.2.1.3 验证实验 正交实验中吸光度最小的组合为A2B1C2,正交表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A3B2C3,对两组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分别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最优组合 A3B2C3吸光度为 0.039,组合A2B1C2吸光度为0.050,因此护色剂最优组合为A3B2C3,即柠檬酸 7g/L、VC0.6g/L、植酸 0.15g/L。

2.2.2 澄清工艺选择

2.2.2.1 单一澄清剂对雪梨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澄清效果见图5~图7。图5表明,随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多,雪梨汁透光率先增大后缓慢减小,当壳聚糖添加量为0.5g/L时,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达89.3%,故单以壳聚糖为澄清剂时,添加量以0.5g/L为宜。图6表明,随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多,雪梨汁透光率先增大后缓慢减小,当果胶酶添加量为0.4g/L时,透光率最高,达78.9%,故单以果胶酶为澄清剂时,添加量以0.4g/L为宜。图7表明,PVPP添加量小于0.15g/L时,雪梨汁透光率随PVPP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添加量大于0.15g/L时,透光率趋于平衡;当PVPP添加量等于0.15g/L时,透光率为84.3%,单以PVPP为澄清剂时,添加量以0.15g/L为宜。

图5 壳聚糖对雪梨汁澄清效果的影响Fig.5 Clarification effect of chitosan on Snow pear juice

图6 果胶酶对雪梨汁澄清效果的影响Fig.6 Clarification effect of Pectinase on Snow pear juice

2.2.2.2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雪梨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依单因素实验结果,按L9(33)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由极差分析知,各因素对雪梨汁澄清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壳聚糖(A)>PVPP(C)>果胶酶(B);最优水平A2B2C2,即壳聚糖0.5g/L、果胶酶0.4g/L、PVPP 0.15g/L。由表5方差分析知,壳聚糖、果胶酶、PVPP差异显著。

图7 PVPP对雪梨汁澄清效果的影响Fig.7 Clarification effect of PVPP on Snow pear juice

表4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4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5 方差分析表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2.2.2.3 验证实验 正交实验中透光率最大的组合为A2B2C3,正交表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A2B2C2,对两组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分别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最优组合A2B2C2透光率为95.013%,组合A2B2C3透光率为93.162%,因此护色剂最优组合为A2B2C2,即 壳 聚 糖 0.5g/L、果 胶 酶 0.4g/L、PVPP 0.15g/L。

2.2.3 调配

2.2.3.1 单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结果见表6~表8。表6表明,生姜汁与雪梨汁质量比为3∶7时,果蔬汁有生姜和雪梨风味,口感良好,感官评分最高,为45分。表7表明,白砂糖添加量6%时,果蔬汁甜辣适中,评分最高,为23分。表8表明,柠檬酸添加量为0.20%,果蔬汁酸甜适中,评分最高,为23分。

表6 生姜汁与雪梨汁复合比对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the ratio of ginger juice/snow pear juic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mixed juice

表7 白砂糖添加量对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Table 7 Effect of white sugar on organoleptic quality of mixed juice

表8 柠檬酸添加量对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Table 8 Effect of citric acid on organoleptic quality of mixed juice

2.2.3.2 正交实验 依以上单因素实验结果,按L9(33)进行正交实验,依1.2.7进行感官评定,结果及数据处理见表9,方差分析见表10。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影响大小顺序:柠檬酸含量>白砂糖含量>生姜汁∶雪梨汁(m∶m);最优水平为A2B1C1,即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最优配方为生姜汁∶雪梨汁3∶7、白砂糖4%、柠檬酸0.15%。由表10方差分析知,生姜汁∶雪梨汁、白砂糖、柠檬酸差异显著。

表9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9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10 方差分析表Table 10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2.2.3.3 验证实验 正交实验中评分最高组合为A2B3C1,正交表分析得出最佳组合为A2B1C1,对两组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分别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最优组合A2B1C1分值为96.6,组合A2B3C1分值为93.5,因此复合果蔬汁最优配方为生姜汁∶雪梨汁3∶7、白砂糖4%、柠檬酸0.15%。

3 结论

3.1 生姜汁制备中最佳料水比为1∶6。

3.2 雪梨汁制备中,护色剂最优组合为柠檬酸7g/L、VC0.6g/L、植酸0.15g/L,吸光度为0.039;澄清剂最优组合为壳聚糖0.5g/L、果胶酶0.4g/L、PVPP 0.15g/L,透光度为95.013%。

3.3 生姜雪梨复合果蔬汁最优配方为生姜汁∶雪梨汁为3∶7,白砂糖含量为4%,柠檬酸含量为0.15%,感官评分96.6。

3.4 该配方制成的复合果蔬汁清爽可口,有清新的梨香气和生姜的微辣味,无异味;淡黄色;清亮无杂质;集营养与保健功能于一体。果蔬汁固形物:9%~11%,pH≤4,砷(以 As计)≤0.5mg/kg,铅(以 Pb计)≤0.5mg/kg;细菌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致病菌无检出。

[1]邹磊.生姜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9(12):6-9.

[2]孙鹏.浅谈生姜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6-7.

[3]李爱华 .生姜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1995(12):35.

[4]董文明,邓光.生姜甜橙复合饮料的研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6):41-43.

[5]尹捷,李德芳.天然姜汁加工工艺研究[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6(2):17-20.

[6]林金莺,刘展眉.姜汁饮料稳定性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0(2):97-99.

[7]郑仕宏,周文化.刺梨果汁榨汁工艺中护色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5,23(2):30-32.

[8]乔秀红.生姜运动饮料的研制及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64-65.

[9]赵锁军,孙瑞敏.赵州雪梨的营养价值与食疗法[J].河北农业科技,2008(10):50.

[10]李思宁.雪梨汁饮料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2,48(1):97-98.

[11]邓洁红,谭兴和,潘小红,等.生姜速冻前热烫工艺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技,2006(6):58-60.

[12]周德庆,张双灵,辛胜昌,等.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食品科学,2004,25(12):198-201.

[13]孙珊珊,陈义伦,高二东.雪梨汁护色澄清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11):107-110.

[14]连予生,梁洁红.VC在橙汁饮料中的稳定性[J].食品工业,2002(2):14-15.

[15]李增新,李俊,韩菁,等.天然沸石-壳聚糖对苹果汁的澄清作用[J].食品科学,2008,29(2):199-201.

[16]王鸿飞,李和生,黄晓春,等.壳聚糖对苹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91-695.

[17]梁锦丽,郑锐东,郑燕丹.红枣生姜复合饮料的研制[J].保鲜与加工,2011,11(3):27-29.

[18]刘娟,史晓媛,李雪娇.果肉型甜玉米复合浆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11):218-225.

[19]Yanhong L.Technology and formula of the tomato juice soybean[J].Food and Machinery,2001,86:35.

[20]何志勇,夏文水,郭建国.壳聚糖澄清沙棘果汁工艺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5,21(3):26-28.

猜你喜欢

梨汁果蔬汁姜汁
自制润肺止咳的秋梨膏
姜汁撞奶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临证指南医案》中生姜汁应用试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现榨果蔬汁的消费提示
刺梨汁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血清TFF-2、EGF及NO的影响
奶奶不爱喝梨汁
果蔬汁对身体和环境有害?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国标2015年将实施
醋姜汁热敷治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