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学活性研究

2013-05-15马存强周斌星任小盈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氧化酶儿茶素普洱茶

柴 洁,马存强,周斌星,杨 超,郭 威,任小盈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1]。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种类型。普洱茶的固态发酵工艺是形成普洱茶“醇、厚、甘、滑”等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茶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还原酶,PPO,E.C.1.10.3.1)是茶树体内的一种重要酶类,它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在茶叶加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活性的高低也是决定茶树品种适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2]。茶叶所有化学成分中,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由多种酚类物质组成的羟基酚类化合物,是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和生理活性成分。茶多酚是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70%~80%[3]。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儿茶素类物质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其它的氧化聚合物,同时伴随儿茶素的氧化,氨基酸、胡萝卜素等香气前体发生偶联氧化,产生各种各样的香气化合物[4]。近期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儿茶素总含量显著下降,减幅达70%~90%,特别是酯型儿茶素(ECG、EGCG)的下降趋势很明显。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在茶汤中呈苦涩味,有较强的刺激性,与普洱茶品质相关系数为0.875[5],而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测定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普洱茶原料 临沧凤庆大叶种晒青毛茶(2012年4月),云南昆明茶叶市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邻苯二酚、L-脯氨酸、牛蛋白标准液Sigma公司;丙酮、石英砂、尿素、柠檬酸、磷酸氢二钠、酒石酸铁 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焦性没食子酸标准品 Sigma公司。

JH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HH-S28s型数显恒温水浴锅 金坛市环保仪器厂;SKG-02.500型电热恒温干燥箱 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R-1003电子天平 上海新诺仪器厂;ABW-1001-U艾科浦超纯水机 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KDC-2046低温大容量离心机 中国科学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中佳光电仪器公司;MDF-32V低温冰箱 日本三洋SANYO公司;PHS-3型精密P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Labonce-250TH恒温恒湿实验箱 北京兰贝石恒温技术有限公司等。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处理 取3份晒青毛茶茶样,每份5000g,采用 GB/T8304-2002[5]120℃烘干法测定毛茶含水量为5.56%,分别添加1620mL蒸馏水使含水量达38%,充分拌匀茶样,然后将茶样放置在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80%培养箱中发酵,每隔6d翻堆一次,翻堆时取样品测定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含水量,水分不足38%时要补水。

1.2.2 粗酶液的制备 发酵茶样翻堆时取发酵样0.5g,加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0.3g、石英砂2g及适量的预冷的pH5.6柠檬酸磷酸缓冲液,在冰冷的研钵中磨成匀浆,并用上述缓冲液定容至10mL再放置4℃的冰箱浸提12h,并搅拌几次。过滤后放到低温超速离心机中以4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酶制液[6]。

1.2.3 酶活性反应条件研究

1.2.3.1 最适pH的确定 取酶液1mL,加反应混合液3mL,按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mol/L,pH4.0、4.5、5.0、5.5、6.0、6.5、7.0、7.5)∶0.1% 脯氨酸∶1% 邻苯二酚(10∶2∶3)比例配制成反应液,在 37℃下温浴10min,立即加1mol/L偏磷酸3mL终止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定酶活力,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

1.2.3.2 最适温度的确定 取酶液1mL,加反应混合液3mL,按0.1mol/L pH5.6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脯氨酸∶1%邻苯二酚(10∶2∶3)比例配制成反应液,分别在30、37、40、45、50、55、60、65、70、75℃条件下加热10min,立即加1mol/L偏磷酸3mL终止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定酶活力,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

1.2.3.3 最适酶促反应底物 分别配制2mmol/L的EGCG、ECG、EGC、EC 和50mmol/L焦性没食子酸代替1%邻苯二酚作为酶促反应底物。取酶液1mL,加反应混合液 3mL,0.1mol/L pH5.6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脯氨酸∶反应底物分别依照 12∶2∶1、11.5∶2∶1.5、11∶2∶2、10∶2∶3 比例建立不同浓度的反应底物反应液,测定不同反应底物不同浓度下的OD值,每组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

1.2.4 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 取酶液1mL,加反应混合液3mL(反应混合液按0.1mol柠檬酸缓冲液(pH5.6)∶0.1%脯氨酸∶1% 邻苯二酚 =10∶2∶3 配置)。然后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立即加1mol/L偏磷酸偏磷酸3mL终止反应。于460nm波长处,用10mm比色皿比色。空白管中反应混合液中的邻苯二酚用缓冲液代替,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酶活性以每克样每分钟E460增加0.1为一活性单位。

酶活性(U)=E460/0.1×W×t

式中:W-样品量(g);t-反应时间(min);E460-反应终止时在460nm处的光密度。

1.2.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酶蛋白含量

1.2.5.1 蛋白质标准曲线制作 利用0.15mol/L NaCl将标准牛蛋白配制成浓度为0.1mg/mL的蛋白溶液。考马斯亮蓝溶液配方: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解于50mL,95%乙醇溶液中,再加10mL,85%磷酸,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依次取 0.1、0.2、0.3、0.4、0.5、0.6mL 的 0.1mg/mL 蛋白溶液和 0.9、0.8、0.7、0.6、0.5、0.4mL 的0.15mol/L NaCl溶液与5mL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用漩涡混匀器震荡均匀后,在59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得回归方程:Y=186.24X-13.142,Y为蛋白质浓度(mg/mL),X为OD值;相关系数R2=0.9966。

1.2.5.2 蛋白质含量计算 取0.1mL粗酶液用0.15mol/L NaCl稀释10倍。取0.1mL稀释液采取考马斯亮蓝法在59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3次平行实验,求平均值。通过回归方程计算粗酶液中蛋白含量。

1.2.5.3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方程。

V=Vmax[S]/(Km+[S])

式中:V-反应速率,OD/h;Vmax-最大反应速率,OD/h;[S]-底物浓度,mmol/L;Km-米氏常数,mmol/L。

Km值表示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与pH和温度有关,而与酶液浓度无关。当Km最小时,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一般通过双倒数法计算Km和Vmax。以底物浓度的倒数为横坐标、以酶反应的初速度倒数为纵坐标,利用Line weaver-Burk双倒数法做图。

1.2.5.4 多酚氧化酶比活力 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或每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U/mg或U/g表示。

多酚氧化酶的比活力(U/mg)=每毫升酶液的酶活力(U)/每毫升酶液的酶蛋白质量(mg)

2 结果与讨论

2.1 pH对PPO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pH在4.0~5.5之间PPO活性逐渐增大,在pH5.5酶活性达到最大,而在pH大于5.5时,酶活力急剧下降,pH达到7.5时酶活力已不足最大时的一半。因此,多酚氧化酶酶适宜的最适pH为5.5,茶多酚氧化酶是一类含有铜离子在极端pH环境下变性失活的酶[7]。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PPO酶促反应的最适pH为5.5,这与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pH维持在5~6的弱酸水平相一致[8]。在碱性环境下会破坏酶蛋白的结构,导致多酚氧化酶迅速失活。

图1 pH对PPO酶活性的影响Fig.1 Effect of pH on activity of PPO

2.2 温度对PPO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该酶促反应的影响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茶多酚对温度很敏感,其最适温度为55℃。当温度<55℃时,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为55℃时表现最大活力。但是温度>55℃时,随着温度温度的升高,酶活性直线下降。因此,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5℃,过高的温度会使酶蛋白变性,破坏了三维结构导致多酚氧化酶的不可逆失活。

图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of PPO

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PPO的最适温度为55℃,而有研究表明[7]茶树等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最适温度为50℃,两者存在一定差异[9-11]。这应该与固态发酵的高温高湿环境以及微生物的参与有关。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由于微生物热的缘故,叶温持续升高,维持在50℃以上[12],PPO的本质为蛋白质大分子,只有在保证其活性部位三维结构的完整性前提下,才能发挥其酶促活性。较低的温度影响酶与底物结合的速率,过高的温度破坏酶的活性部位,甚至造成不可逆失活[9]。因此,温度对PPO具有筛选作用。

2.3 不同反应底物对PPO酶活性的影响

多酚氧化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反应学符合米氏方程,得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如图3所示。根据直线斜率与截距,求得Km和Vmax,详见表1。

图3 PPO酶反应速率与不同的底物浓度的双倒数曲线Fig.3 Double reciprocal curve of PPO reaction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f distinct substrates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反应底物对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有不同的的Km值和Vmax值。Km值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从Km值的物理含义可以看出,Km值愈大,则与多酚氧化酶的亲和力愈小。对于同一种酶的多种反应底物时,各底物与酶的Km值则有差异。由此可知,EGC与多酚氧化酶的亲和力﹥EGCG﹥焦性没食子酸﹥EC﹥ECG,但是从反应速率来看是ECG的最大,多酚氧化酶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亲和力较小,这与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酶促反应底物存在相似性[13]。因此,EGC为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

表1 不同反应底物下的Km值和VmaxTable 1 The Kmand Vmaxabout distinct substrates of PPO

2.4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PPO酶活性以及酶液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从图4中可以看出,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第18d和第36d,出现2个波谷,第48d出堆时活性达到最大值160U。多酚氧化酶的酶蛋白含量前期缓慢下降,中期相对稳定,第36d酶液蛋白质的含量最小为36.3mg/mL,后期有所上升,发酵末期为61.5mg/mL低于发酵初期的76.2mg/mL,因此,酶液蛋白质含量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

图4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PPO酶活性和酶液蛋白质含量的变化Fig.4 Variety of PPO activity and protein content during post-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第30d和48d出现波峰。其酶活性发酵前期受发酵温度影响,中期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种类与含量有关,后期主要可能微生物生长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12,14]。

2.5 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PPO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

从图5中可以看出,多酚氧化酶的比活力有波浪式上升趋势。在固态发酵初期,多酚氧化酶比活力有小幅度上升,第12d之后,比活力有所下降,第18d多酚氧化酶的比活力为1.41U/mg。多酚氧化酶比活力从18d到30d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增加幅度为111.35%,之后其比活力有所下降,在发酵末期产生了一个次波峰,多酚氧化酶的比活力为2.58U/mg。

图5 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多酚氧化酶比活力的变化Fig.5 Variety of PPO specific activity during post-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

普洱茶固态发酵初期,由于酶活性的增长和酶蛋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部分降解,多酚氧化酶比活力有小幅度上升。第12d之后,由于酶活力的降幅大于蛋白质的降幅,其比活力有所下降。18d之后随着胞外酶的出现,多酚氧化酶比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30d之后,由于茶叶自身酶蛋白的降解,其比活力有所下降。发酵后期随着微生物种类趋于稳定,多酚氧化酶比活力也随之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3 结论

普洱茶固态发酵期间多酚氧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55℃,最佳酶反应底物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呈现波浪式的上升趋势。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酶蛋白含量在发酵前期缓慢下降,中期比较稳定,从第36d到发酵末期有所上升,总体较发酵前期有所下降,但变化比较平稳。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比活力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在第30d和第48d时产生两个波峰。

[1]虞富莲 .关于普洱茶种名[J].茶叶,2003,29(3):163.

[2]黄建安,黄意欢,罗军武,等.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4):454-458,485.

[3]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2-53.

[4]曾晓雄,罗泽民.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1993(5):24-27.

[5]梁名志,孙荣琴.普洱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C].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社,2004:121-128.

[6]钟萝,等.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69-470.

[7] KapilSharma,ShamsherS Barib,Harsh P Singh.Biotransformation of tea catechins into the aflavins with immobilized polyphenol oxidase[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2009,56:253-258.

[8]Tian Jun,Shen Fang,Liang Zi Da,et al.Analysis about the chang of total soluble-carbohydrate of pu-erh tea during pilefermentation[J].Value Engineering,2011(29):313-314.

[9]姜邵通,罗志刚,潘丽军.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J].食品科学,2001,22(3):19-22.

[10]孔俊豪,孙庆磊,凃云飞,等.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4):13-17.

[11]马文锦,刘树兴,凌建刚,等.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护色效果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24(12):187-190.

[12]黄振兴,赵明星,阮文权,等.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96-12498,12520.

[13]Youngmok Kim,Kevin L Goodner,Jong-Dae Park,et al.Change in antioxidant phytochemicals and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Camelia sinensis by oxidation during tea fermentation[J].Food Chemistry,2011,129:1331-1342.

[14]张灵枝,程楚镇,李烨.普洱茶渥堆过程主要酶系活性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1):1-4.

猜你喜欢

氧化酶儿茶素普洱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芹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抑制效果的研究
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