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2013-05-14陶文昭

前线 2013年9期
关键词:特色世界国家

陶文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做好这项任务,关键是全面地观察、科学地比较、辩证地思考,从而排除偏见,求得对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

全面观察

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都很复杂,客观对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观察时力避简单化、片面化,而要全面地把握各个方面。

全面观察中国,一是不能以点代面。中国很大很复杂,各地区、各领域之间很不平衡。中国既有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基础设施在世界上也属于一流之列;又有很多老少边穷地区,有些还处于半自然经济状态。不能用一个边远乡村来说明中国很穷,也不能用京沪大街来说明中国很繁荣。中国各行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有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业,但更多的是中等水平的行业,还有不少比较落后的行业。不能用载人飞船说明中国很先进,也不能用还存在的自然经济说明中国很落后。总之,用城市、发达地区、先进行业代替中国不行,同样,用农村、不发达地区、落后行业代替中国也不行。二是不能以偏概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中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极为突出。尤其是,中国国家大、转型快,相比而言出现问题的概率更大。全面地看待中国,就要既看到成绩也看到问题,看到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简单地唱赞歌,只讲成就不讲缺点,人们不信;带着显微镜和放大镜去看问题,不讲成绩,全面抹黑中国,更不符合实际。

全面观察世界,一是世界是多元的。目前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就发展而言,有几十个是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有几十个较发达的国家,集中在与欧美关联的地区;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遍布亚非拉各地。就制度而言,有的国家坚持经典社会主义,大部分国家实行资本主义,也有不少国家以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为旗帜,甚至有多种主义的混合体。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程度差别极大,社会体制相差极大,历史文化色彩斑斓。很显然,那种将外部世界看成是单一板块、单一色彩是很不正确的。必须正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试图用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代替对外部世界的判断,是不准确的。二是每个国家都是复杂的。每个具体的外国,既有做得好的方面,也有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有的国家这方面做得好,有的国家那方面做得好,各国之间有不同的长处和特色,当然也有各自的短处和问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国家,即便是世界上几个所谓的典范国家,诸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福利国家的模式在国内和国际也是很受争议的,并不都被认同和模仿。因此,观察每个国家都要立足于客观现实,都要有二分法,而无须刻意美化或丑化。

当前对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认识中,有一个突出的极端倾向是美化外国、唱衰中国。一说到国外,就是如何如何好,彷佛全世界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尽善尽美的。而一说到中国,则是如何如何差,到处都是矛盾,遍地都是问题。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极端的倾向,即将世界说成一团漆黑,看到的都是战争、动乱、饥荒、犯罪,同时将中国描绘得歌舞升平如大同盛世一般,彷佛世上只有中国好。对中国报喜不报忧,对外国报忧不报喜。以上两种极端倾向,认识不是全面的、而是片面的,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他们所说的具体问题或许都是事实,但属于那种带有色眼镜有意截取的事实。

科学比较

对于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既要看得准确,还要比得科学。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有多种比较方法,结论也迥然不同。如果拿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比,中国在发展水平上差一大截;而如果将中国放在发展中国家中间比,中国属于佼佼者之列。如果拿中国的短处比别国的长处,中国大为不如;而拿中国的长处比别国的短处,结论就颠倒过来。很显然,以上这些比较方法都有失偏颇,但却在现实和网络中到处可见。

科学比较就是要将中国与世界各种国家、与这些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其一,放到世界大格局中比较。在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均GDP排在100位左右,属于中间位置。如果从人均角度看,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数。目前世界人均GDP平均水平9000多美元,中国只有6000多美元,即世界平均数的2/3。中国与最发达的国家比,人均GDP还差将近10倍。即使这些国家发展停滞不动,中国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追赶,要达到他们现在的水平,也还需要几十年的光景。因此,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时间差距,都还是很大的。与最不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已经初步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列,在现状上已经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发展前景上更是看好。其二,综合各个方面的比较。就中国与某个国家比较而言,单拿别人的某项优势对比中国的劣势,或者单拿中国的优势比较别人的劣势,都不准确。巴西足球踢得好,中国乒乓球打得好,中国与外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有一种现象,拿中国的每个方面的指标与世界各国最优的指标比,如福利和瑞典比,环境和加拿大比,科技与美国比,守法同德国比,廉洁同芬兰比,显然中国在大多数方面都比不过。但这样比较是不科学的,用最优指标要求每一个国家是不公平的,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各个方面都占据鳌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多数指标都可能处于下游。中国还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各个方面都得到提升,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当前中国几个突出的负面问题,如贫富差距与腐败问题等。中国这些年基尼系数比较高,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甚至比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要高。这种状况与中国所宣传的、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应该看到,世界上贫富分化的基本趋势是,发达国家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平稳发展的国家较低,剧烈转型的国家较高。中国恰恰是发展中的剧烈转型的国家,而且内部极为不平衡。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但也不能随意放大和歪曲。腐败问题也是中国累遭诟病的问题。中国的腐败多发,与党和政府的目标差距很大,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差距很大。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廉政搞得好的其他国家相比,反差很大。但是,治理腐败是世界性难题,诸多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中国要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权力的制约问题,但不能夸大中国的腐败程度,不能忽视中国在反腐败上所做的努力。其他的诸如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突出的问题,也都要进行客观、历史地评价。

与科学比较关联的问题有三个重要的方面。其一,端正目的。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去比较,值得探究。比较就是鉴别,就要分出优劣高下。当前世界各种制度、各种模式竞争,就是通过比较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每个国家都有长处和短处,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合理性。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的国家,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国家。如果为了说明外国比中国好,可以找出各种各样好的实例。同样,为了说明中国比外国好,也能找出中国各种各样的闪光点。但这样去比较,动机不纯,方法变形。我们比较中国与外国的目的,不是去刻意抬高或贬低某个国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比较中学习、提高、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全球的进步和繁荣。

其二,平等的立场。比较中国与世界,既不要居高临下,到处指责别的国家,彷佛世界上唯我独好;也不要自我矮化、自惭形秽,彷佛中国一无是处。我们希望中国好,但不必通过贬低外国抬高自己。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世界是个大家庭,我们也希望外国好,大家都好才是真好。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正是传递着这样的理念。

其三,平和的心态。当今国内外存在对中国的种种非议,客观上是中国存在着诸多的、有些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还要看到,中国与自称世界主流的西方社会制度不同,西方国家非议中国是最正常不过的。中国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势必涉及国际格局、进而是国际利益的改变。世界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是平静的,都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和刁难。中国在成长之中,必定要经历“挨骂”的阶段。对待外界的非议,既要警惕其背后的用心,也不必凡事都认为是阴谋;既不可忽视这些议论,也不必将这些议论看得太重,要以平常心对待之。我们要学会在别人挑剔声中,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中国要以我为主,搞好我们的发展,做好我们的工作,增强我们的话语权,让世界更客观更公正地看待中国。

辩证思考

辩证思考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中国特色。中国与世界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求中国具有世界眼光,把握世界趋势,顺应世界潮流。中国与世界相互区别,要求中国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道路。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两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和辩证统一的。如果将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强调过头,就会在认识上、进而在实践上出现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只讲世界眼光,不要中国特色。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与世界是完全同一的,世界发展模式是单一的,发达国家怎么样,中国就要亦步亦趋跟着做。这在近代历史上表现为全盘西化,在当今则突出地表现为一切以西方尤其是美国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月亮是西方的圆,道路是美国的好。另一种是只讲中国特色,不要世界眼光。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与世界迥然不同,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当今则突出表现为:凡事问“姓社姓资”、“姓东姓西”、“姓中姓外”,凡是资本主义的、西方的、外国的东西,一概予以排斥。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将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强化世界眼光。前苏联曾是最早和最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发展中日渐显现出积弊。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以苏为鉴、以苏为戒,终于走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是中国现代化亟需的资金、技术的重要来源和外贸的主要对象。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开发西部等重大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观照了美国的做法。中国在与美国的学习、合作、竞争、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赋予中国特色。中国在对外开放中没有迷失自己,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自己的道路。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响亮地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三十年后党的十八大重申,“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体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与世界,现今是、将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能否不断了解世界、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中国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在观察形势时要善于通盘把握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善于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充分利用国内有利条件和国际有利条件,在处理问题特别是各种突发事件时要善于综合考虑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赢得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要增强我们的宣传自信,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世界,不好的要报道,好的也要报道,以打开我们的国际视野。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自信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自己服务,是要更好发展我们自己。如果在国际比较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这样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将中国与世界比较,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当今中国是一个发展强劲的国家,在硬实力方面,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多数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软实力方面,改革开放创造了后发国家发展的成功范例,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们今天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实力更强了,经验更多了,因而信心也更足了。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客观事实。树立中国自信,这是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沿着业已开创、并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保证。

当然,我们的自信是一种理性的自信。一是要清醒认识中国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说明中国的实力还有限,发展的路还很长。二是要清醒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但不去贬低和否定他人的选择。我们要自信,但不要自大和自傲。“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改正弥补自身的不足,建设一个更强大、更完善的中国。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特色世界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