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

2013-05-14杨金海

前线 2013年9期
关键词:道路理论

杨金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下简称8·19讲话)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为新形势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思想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从理论的层面加强对中国道路的阐释,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

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国道路的阐释

从理论上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建立一套新的符合当代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可以为世界人民所认同的话语体系。我认为,这套体系可以称之为新人文主义的话语体系,它是对旧人文主义话语体系的超越。旧人文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逐步形成的人文主义,它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今天看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历史局限性甚至反动性。它所宣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今天的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世界建构中越来越不适用了。即使是新自由主义也难逃经济危机的厄运。“民主”、“人权”等旗帜也逐渐演变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工具以及某些西方大国推行世界霸权的手段,越来越不得人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人类亟待建立一种新人文主义,其中包括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在这一历史关头,中华民族应当而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中已经蕴含着这样的新人文主义雏形。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包含着新人文主义的基本范畴,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特别是“和谐”、“公正”、“法治”、“友爱”范畴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特征,也最符合当今世界人民的要求。对这些新概念、新范畴要进行深入研究阐释。“民主”、“自由”等概念,在中国理论中也有了很多新含义,要作出新的科学表述。把这些新人文主义话语研究好、传播好,一定能够为国内外人士广泛接受。

其次,在讲好中国道路的文化、历史和现实基础上,要在“四个讲清楚”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研究好、宣传好中国道路,不仅对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利,也可以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所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告诉我们,研究宣传中国道路,不能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特别是要从文化、历史和国情的维度多作分析。比如,中国之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同时,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集体主义和朴素的共产主义传统。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仁人志士都追求社会和谐、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打着“均平富、等贵贱”的旗帜;孙中山很早就提出未来的中国要实行“节制资本”措施等等。又如,中国之所以实行民主协商制度,是中国各党派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在中国,从古至今、从政府到民间,遇事协商是习惯做法。这与西方投票表决的传统是不同的。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道路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再次,要在构建中国理论的学术概念和逻辑体系上下功夫。对中国道路的阐释,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还要形成科学规范的学术概念和结构严谨的逻辑体系。这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比如应当形成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点的、可以逐步参与乃至引领世界学术潮流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等。只有形成这些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和交流的学科体系,中国理论才能最终进入世界各国的大学、研究机构等,成为人们深入研究的对象。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还不够。比如,在经济学领域,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也逐步形成了这一理论,并且实践证明该理论是有效的,但在学术概念和逻辑体系构造上还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这是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在世界学术界影响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学科的情况大致如此。所以,在这方面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

最后,要在总结中国道路的优势、经验上下功夫。一种发展道路好不好,最终要看其实践效果。实践证明,中国道路有其显著的优势,但我们总结概括不够。要通过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比较,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清楚中国道路的优点。比如,中国道路的优点起码有四个方面,即稳定、高效、和谐、和平,这是西方很多大国的现代化过程无法与之相比肩的。又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比较成功,起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也是五个方面的经验,即一元主导、多样发展、增量改革、中庸和谐、坚强领导。讲清楚中国道路的实践效应,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备受世界关注,但我国的思想理论在国际社会影响较小。这种情况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也是国际社会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出现不少误解或误判的重要原因。西方社会或误以为中国人没有思想,没有理论,甚至认为中国人只是经济动物;或对中国道路知之甚少,作出各种误判,说中国走的是新自由主义道路、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或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会这样,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相应地,我们的思想理论发展还在进行中,有的问题仍然在探索中,还没有形成十分完备的足以引起世人关注的学术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态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这样。主观上讲,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思想理论总结概括不够,同时没有随着实践的发展及时调整对外交流的理念和思路。这些年来,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成就很多,但主要是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等对外交流较多,文学艺术等思想文化交流近来才逐渐增加,至于思想理论交流可以说少得可怜。另外,我国的外向型理论人才严重缺乏,中国学者中能够用外语交流和写作的人很少,这也是制约理论对外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升级,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多,所承担的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随着中国道路、理论、制度越来越成熟,需要我们主动发出声音,从理论上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也大有益处。当然,韬光养晦、不要张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到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过度低调,也会适得其反,甚至被人利用。只要注意掌握理论对外交流的时、度、效,做好理论外宣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近年来世界上研究中国的人员、机构等越来越多,迫切需要获得来自中国的权威理论信息,但目前我国能够提供的有关外语文献严重不足,主要限于党和政府公开发表的有关重要报告、领导人著作以及个别学者的理论文章和著作的外文文本,而西方大国一些学者关于中国的各种理论甚至误解、谬论则大行其道。我们对本来应有的国际话语权不去主动掌握,对国际社会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也没有及时澄清,影响了我们国际舆论环境的营造和世界思想界的健康发展。

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主动实施中国理论国际化战略,加强理论对外交流。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之必须,也是世界文明进步之需要。

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创新工作方式

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目的是要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民心、争取话语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这就要创新理论外宣工作方式。在这个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重点要在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上下功夫。

创新理论外宣工作理念。其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为此,要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要寻找最大公约数,占领道义制高点。即使讲中国故事,也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原则。在对外交往中,不宜多讲中国利益、中国情怀,以免给攻击我们的所谓“中国例外论”、“中国自私论”等提供口实,而应多讲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共同价值等。这样才能展现我国包容开放、豁达大度、公平正义的大国形象,从而赢得国际认同和赞誉。

其二,要树立“主动发声”理念。理论外宣的目的决不仅仅是把中国的发展现状告诉世界,而是要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舞台上有所作为,从舞台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随着我国在世界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需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特别是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及世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既要善于开展和风细雨的舆论引导工作,又要敢于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对恶意的排华、反华言行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回击,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以树立伸张正义、有理有据的风范。

其三,要树立科学外宣理念。要遵循传播学规律,以受众为中心,认真做好中国理论在对象国的“本土化”工作。要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叉文化研究,了解对象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精神需求等,“因地”传播、因材施教,使得中国精神在对象国民众中喜闻乐见、深入心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受众的精神文化素质;要借鉴文化传播乃至宗教传播的有益经验,善于把软实力做硬,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如中国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等,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要善于把硬实力做软,注意在经济交往、军事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使得中国文化逐步渗透在世界文明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理论外宣工作内容,需要根据理论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有若干层面,如话语体系、哲学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逻辑体系、理论效应等。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系统或学说体系。

创新理论外宣工作手段,要着力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解决“谁来讲”、“讲什么”、“给谁讲”、“如何讲”的问题。为此,一是要精心组织和培养理论外宣队伍,特别要尽快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外语的外向型理论人才,同时要发挥华人华侨、国外友人等作用,形成一支有效的外宣队伍。二是要组织编写、翻译理论外宣材料,既要有党和政府的文件,还要有学术著作、文章以及各种各样的国际化的大众普及读物。三是要选准对象国受众,包括各个国家的政治人物、智库人员、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以及一般民众。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外宣平台,既要用好传统的媒体、期刊、图书以及政府交流、学者交流、会议论坛等,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特别要利用好互联网,尽快建设大型的国家层面的多语种的理论外宣网站。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形成理论外宣的良好态势。

推动中国理论国际化:加强组织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和要求,对于外宣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大宣传”理念,要求我们以“大外宣”的思路开展工作,要求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都要积极参与外宣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固然是外宣部门的工作,也是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因为它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大事。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重视外宣工作,在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走出去工作,积极组织领导。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人们,特别是理论工作者都要有外宣意识,积极参与理论外宣工作。

围绕中国理论国际化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历史视野、未来意识,充分认识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转型特征;充分认识我国今后若干年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角色的转变特点,即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配角到主角、从无声到有声;充分认识由此带来的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包括人们心理情绪的变化。据此,制定科学的理论对外传播战略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

实施中国理论国际化战略,要有落实措施。要组织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决策咨询机构、翻译出版部门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投身到理论外宣工作中来;积极联系世界各国相关部门和机构;搭建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理论交流平台;建立加强理论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通过这些努力,调动各个方面参与理论外宣的积极性。

实施中国理论国际化战略,还要处理好对外交流工作方面的几个关系。在政府与民间的关系上,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国内外理论交流的主导作用,又要大力鼓励国内外学者之间、学术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流;在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上,理论交流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开展自由宽松的学术讨论;在提高与普及的关系上,既要注重学术交流水平的提高,又要注意思想理论的普及;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上,既要推动理论文化交流事业,又要推动理论文化交流产业,做到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有机结合,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理论国际化将引导世界各国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与世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推进人类文明事业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作者: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道路理论
道听途说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小小的道路,大大的勇气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盛满理论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理论与实际
各种各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