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安市主要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初探

2013-04-18陈铃光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物入侵福寿螺福安市

陈铃光

(福安市林业局城阳林业站,福建 宁德355000)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面积1880km2,人口63万,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环三都澳区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近年来,由于外来生物入侵严重,给当地沿海地区的农、林、渔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了防范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福安市主要外来生物物种入侵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福安市近年来主要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种类及危害特征

外来物种是移入种和引入种的总称,前者是指由外地自然迁入本地的物种,如借风、海流、动物定向运动而迁移到本地并生存下来的物种;后者是指由人为无意或有意引入本地的物种。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的方式,福安市目前已相继发现了大米草、互花米草、水葫芦、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及红棕象甲、松叶蜂和华竹毒蛾等8种外来入侵生物。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分别对福安市的农、渔、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并且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福安市政府加以重点防治的主要对象。

1.1 大米草及其危害特征

大米草为多年生草本,属海滩植物。1963—1964年从英国、丹麦引进,1964年在江苏射阳育苗成功,1978年推广。引种目的是促淤,但也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海水的交换能力,使沿海养殖的多种生物窒息死亡。大米草已成为福安市近海养殖业的“头号杀手”,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据统计,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甘棠镇、赛岐镇等5个乡镇均发现大米草危害,受害滩涂面积高达2000hm2。1983年,在福安市下白石镇湖头村滩涂试种的0.7 hm2大米草,现已长成300多hm2,蔓延到甘棠、湾坞等地。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不仅如此,大米草还和滩涂植物争地、争阳光、争空气、争养分。

1.2 互花米草及其危害特征

互花米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碱,抗风浪。1979年引入我国,曾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危害在于: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甘棠镇、赛岐镇等5个乡镇均有互花米草危害,溪尾镇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已经成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又一危害物种。

1.3 水葫芦及其危害特征

水葫芦又称凤眼兰、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浮水草本或根生于泥中。原产南美,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大陆,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水葫芦在很多生境中均可生长,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等是其最为适宜的生境。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7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发生严重。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排挤本地水生植物,那些依赖这些水生植物生存的水生动物也受到了威胁。目前国内水葫芦的防除缺乏统一的、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大多数地区,水葫芦生长速度超过控制速度,在福安市发生面积日趋扩大,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1.4 福寿螺及其危害特征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原产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台湾、广东等地,最初价值很高,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销路大减,人们被迫弃养,福寿螺因此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由于福寿螺食性杂、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很快便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动物,福寿螺经常啃食水生植物叶片和茎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另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隐患。福寿螺对福安市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目前受其危害的农作物有0.11万多hm2,以沿海乡镇居多,每年造成粮食损失50多万kg,增加农民防治费用30多万元。大量繁殖的福寿螺,疯狂咬噬水稻、茭白等农作物,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1.5 红棕象甲及其危害特征

红棕象甲又名锈色棕榈象、椰子隐喙象等,是为害椰子树和其他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红棕象甲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冠心叶为害,一旦钻入树体,通常在5~6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该虫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3月开始实施新发布的19种林业检疫有害生物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林业局2003年公布的22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大量调运棕榈科植物,致使红棕象甲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对棕榈科植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2000年海南文昌椰子树受危害死亡近2万株。目前,在福安市甘棠镇中心小学的棕榈科植物上有发现,并已构成危害。

1.6 松叶蜂及其危害特征

松叶蜂类是世界松林的重大害虫之一,该虫属膜翅目、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湿地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该虫以幼虫取食针叶,严重危害时,可将松针取食殆尽,影响松树生长,翌年萌芽短小,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松叶蜂一年发生1代或2代。目前,在福安市穆阳镇、穆云乡的松林上均有发现该害虫,已构成一定的危害。该类害虫常周期性暴发成灾,虫口密度最高可达1.2万头·株-1,松叶常被取食殆尽,形如火焚。目前我国对松叶蜂主要采用人工喷雾、施放烟剂的化学措施防治,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我国森林害虫防治策略的转变,松叶蜂的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

1.7 华竹毒蛾及其危害特征

华竹毒蛾是重要的食叶类害虫。以幼虫取食竹叶,大发生时可达300~500条·株-1,将竹叶吃光,使大片毛竹林被毁;受害轻时,竹笋显著地减少,直接影响竹林的发展。在福安市社口、晓阳镇均有发现,对该害虫可采用林业技术防治、人工防治、灯光诱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保持和利用天敌)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2 防控外来生物物种入侵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2.1.1 法律不健全是最根本的原因。现有的相关法规条例,更多地强调环境保护问题,而忽视了生态安全问题。对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和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和缺失。虽然我国参加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并在履行这个公约,但是至今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外来生物物种引进的法律,没有建立引进许可制度,没有建立外来生物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这就意味着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物种方面,相关执法部门却没有有力的法律武器,而且也没有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的生态保障机制。根据我国现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一个外来物种要经过合法的途径进入我国,必须经过提出申请、审批、多次隔离检疫、现场检查等多个环节。通过这种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病原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就降低到了较小的程度。但是,该法主要针对的是“病虫害”,即动植物的疫病,而不是物种,尽管该法也将“其他有害生物”列入病虫害的范畴,但对生物物种的有害性还是有益性如何判断是该法难以解决的,比如大米草、水葫芦等引进时只要没有病虫害就很容易进入我国。

2.1.2 一些已经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生物尚没有进入危险性检疫名录。

2.1.3 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检疫、交通、铁路、邮政、科技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高效的动植物引种管理机制。进出境对外检疫与国内检疫分立,国内检疫由多部门分别管理,条块分割明显,难以发挥管理优势。只有在发现大面积危害后,才由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而且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忽视外来生物入侵的潜在风险,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都十分不利于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的解决。

2.1.4 投入不足,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和早期预警监测体系,国内专职检疫和防治人员缺少培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另外,全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与控制的意识还不强。

2.2 防控外来生物入侵的对策

2.2.1 从源头上防治外来入侵生物,建立外来入侵种防御体系。首先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物种引入许可证体系”。该体系要求任何引入外来物种的个人或单位,在从国外引入,或者从国内跨不同的生态系统引入,都需要办理申请,经过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同意该引入计划。在确定该引入计划不会对我国或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后,才可颁发引入许可证;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外来物种是否入侵,只有通过风险评估才能确认。它可以用于“外来物种引人许可证体系”过程的评估,也可以用于当地管理部门管理当地外来物种,进行早期预警,确定监测重点对象,制定控制对策,以及开展宣传教育等;建立外来入侵种早期预警体系,加强检疫和控制引入,并不能完全阻止外来物种入侵,总是会有外来物种有意或无意地被引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可能形成入侵。如果不能及时探测到新的入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预测入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建立物种引入后的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为了能够及时控制入侵物种的大爆发,需要建立良好的快速反应体系,制定针对入侵的快速反应计划。计划应该包括,一旦探测到入侵现象,能够迅速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研究,提供物种信息,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并迅速提供能够保证这一系列行动的经费等。

2.2.2 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防治涉及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检疫、交通、铁路、邮政、科技等多个部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理清各部门管理内容、程序,使问题的解决得以规范化、有序化。各相关部门应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沿海群众充分认识到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唤醒企业、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人都做抵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卫士。

3 结语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决定着能否有效的控制外来种物入侵。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外来生物入侵管理机构来统揽全局。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防范外来生物物种入侵,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1]张世平.防范台湾有害生物入侵的对策与措施—以福建宁德市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6(2):42-43

[2]詹长英.我国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49-52

[3]柏 桦,李蜀庆.关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问题的思考[C]//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2004

[4]李振宇,解炎.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祝胜男 陈艳.防止外来种入侵亟需法律对策[J].野生动物,2003(3):42-43

猜你喜欢

生物入侵福寿螺福安市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爱心托起希望 助学点亮梦想——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构建特色学生资助之路
稻田里的福寿螺
福安市水蜜桃褐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福安市穆阳镇上榜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马缨丹入侵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福建·福安“富贵红”红桔质优畅销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石门县福寿螺分布和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