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丹东地区的造林绿化

2013-04-18王铁亮

防护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丹东市林农造林

王铁亮

(辽宁省宽甸县牛毛坞镇林业站,辽宁 丹东118200)

丹东地区地处辽东山区,属于长白山余脉,植被为华北植物区系与长白植物区系交替地带,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5~200d,年平均降水800~1200mm,是辽宁省降水的中心。年平均日照时数2350~2530h,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200~1350h。≥10℃的活动积温为2800~3500℃,区域内积温分布的不均衡性,常造成局部地区农作物不能安全成熟,据统计平均每隔3~4年遇一次低温冷害。针对丹东地区气候特点,结合实现“十二五”以造林绿化为主的林业生产目标,今后在林业生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时造林最重要

林业生产对区域与时段气象条件优劣影响明显,其影响在春季3—5月表现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而决定成效好坏的主要气象条件是降水问题,所以满足了基本的降水保墒造林,造林以及其他林业种植业的成活率就会有所保障。

丹东市春季造林总体而言,土壤含水量和墒情完全可以满足植树造林以及育苗生产需求,虽然造林不缺水,适时进行植树造林效果会更好。要抓住此间有利时机,顶浆植树、抢墒造林。城乡绿化造林时间段可以安排在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土壤化冻30cm即可造林,城乡绿化栽植大苗可适当提前。要指导林农做好造林作业设计和造林地清理与整理。选择良种壮苗、合理确定造林密度、适地适树造林,科学选择造林模式,推广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林业发展培育资源是根本,在落实好林业政策基础上,要采取苗木补助措施,引导林农见缝插针造林,不分林型和林种,凡是能植树造林的地方,一定要鼓励林农先栽树后经营利用。大力推广集水造林、容器苗造林、浸根剪根造林、截干造林、深埋造林、覆盖造林、壁植造林、生长调节剂造林、吸水剂造林、固体水造林、保水造林、截根深埋造林、带土坨造林、树干保护造林等实用新技术,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确保造林绿化质量。

要切实搞好造林绿化苗木培育和田间管理。针对早春可能出现短时低温时段的情况,对越冬和移植以及冷暖棚萌动较早的苗木,要防止“倒春寒”防冻和风干苗木,苗木贮藏和运输等作业环节要防止苗木出现生理性干旱、伤热、风干、冻害。面对造林种类复杂、造林区域分布广、造林形式多样化、农民群众性造林蜂拥而起的新形势,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造林质量管理是当务之急,要进一步搞好定点生产,实地培育、定价供应的“三定”(定向、定点、定价)育苗,从而防止苗木质量和数量的大起大落(特别是生态造林苗木)。各级林业部门要帮助林农搞好造林种子苗木备实,搞好苗木信息调剂,做好育苗种子后期处理,搞好苗木设施维护和机具药物备实。要加大对林木种苗市场监管和调控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林木种苗行为,维护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切实把握市场行情,科学进行林木种苗生产,要研究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苗木,注意培育大苗、造型苗,开发培育造林绿化以外的珍贵树种以及其他药用、食用和工业原料等经济林树种。打好育苗时间差,搞好种子处理和苗木田间管理,特别是夏秋之季的水肥管理,防止出现施氮肥过多造成苗木徒长,使苗木秋季木质化程度不高,影响苗木质量。

2 采取及时抚育措施防止风倒灾害发生

近年来,随着全市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进程加快,全市中幼林面积大,而且林分密度也大,只造不抚育,不但林木长得不好,而且极易发生风倒、断梢、弯斜、翻蔸等冰冻雪压灾害。当前要重点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低效残次林改造,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在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方面取得突破。因此,林木采伐限额和林业生产任务安排,要向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产林等残次林改造方面倾斜,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农民进行科学营林。营林不但是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提高森林抵御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前提,在早春和晚秋丹东地区极易出现类似于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所以要从营林上着手加以预防。

当前,急需解决以下4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残次林改造力度。鼓励林农开展残次林冠下更新栽植红松、套栽落叶松,梯次渐进采伐利用,培育果材兼用林。二是加快中幼龄林抚育间伐速度。开展大密度造林、多次数抚育、小强度间伐、可持续利用、培育优质大径材林。三是培育林地高效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比如农民群众的自留山自主经营,对立地条件好的一般和重点公益林培育成具有防护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兼用林”,科学经营利用柞蚕场、板栗园,培育林药、林菌、林菜、林果、林牧等多种立体复合经营培育等模式,农户“四旁”林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等。四是对已经发生雪压、病虫危害林木尽快清理改造补植。采取修枝、清理压倒折断以及病腐木,及时在林冠下更新造林。

3 营林预防病虫害重度发生

丹东市因特殊的地理区位特点,森林病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一直比较严重,特别是蛀干类害虫和食叶害虫有成灾趋势。引导林农科学防治这些病虫害,特别是林改后,从机制和体制上建立群众性森林防护体系非常重要。一是要引导林农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群防群治的“三防”协会;二是要对林农普及宣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的实用技术;三是要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综合性治理措施,特别是科学营林措施,可以从预防角度抑制森林病虫害发生,尤其是适时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和卫生伐,清除虫源木;四是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和物资储备。

4 倒春寒年份加强板栗扶壮管理

春季可出现短时低温和晚霜冻时段,南部及沿江局部区域板栗和燕红桃需要采取围草把、黎明前烟雾熏等措施加以预防,如果遭受冻害损失较大的,要及时采取清理伐掉冻死树、修剪枯病枝条、施肥等壮树措施,增强树势。同时,5—6月可能出现的较长时间阴寡照时段,影响板栗开花授粉。在生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改换良种,做到适地适树。由于丹东市栗树栽培处于北缘,气候比较寒冷,对栗树安全越冬和树体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要区分丹东市南北不同气候差异选择抗寒品种,不搞一刀切。全市南部以大果型日本栗为主,如丹泽大峰等,北部以比较耐寒品种如9113、35、59号为主。南部嫁接时间4月中旬开始,北部4月中下旬开始,采取大砧木、套袋、绑支柱、摘心等技术,提高嫁接成活率。二是要加强管理,提高板栗品质。防止接穗抽条干梢、皱皮、日烧等现象,适当延迟修剪、留高枝条剪口等。春季追施高效氨肥、花期施2000倍稀土,夏季施磷钾为主的壮果肥以及人工辅助授粉等,解决6月份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阴雨寡照时段,影响板栗授粉坐果率问题,提高坐果率。三是无公害防治板栗病虫害。采取修剪,悬挂杀虫灯等办法防治,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残留农药;四是增强栗树安全越冬能力。夏季修剪、促进栗树组织充实,喷施PBO等抑制剂防止徒长、增加养分积累,栗树采收后落叶前喷施植宝素,稀土、尿素等营养液,树干涂白、喷蜡乳液等防寒措施。

5 加强护林防火,严格控制火源

一是丹东市春季进入4月降雨较少、风干物燥,火险等级较高,不利的气候条件促使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中南部林区防火压力依然很大;二是林地可燃物量加大。丹东市经过多年来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地面积不断扩大,遇到夏秋季节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年份,林间植被长势旺盛,灌木杂草丛生,加之未开展计划烧除,林内可燃物积累较多,部分林内载量每hm2达到30t,超过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临界点(标准10t以下),在湿度降低,风力加大的情况下,使得森林火险等级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提高1~2个等级,同时提高了扑救难度和危险性;三是野外用火几率增加。春耕生产传统生产方式烧荒、烧地格、烧茬子等农事用火大量生产,用火重点时段在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人们利用假日进山扫墓祭祖、踏青、旅游、采菜、搞副业等活动,入山人员激增,外来人员森林防火意识淡薄,随意用火必然存在,林区火源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防火重要区位存在防火空白点。丹东市现有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处,是丹东市乃至全省的重要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丹东地区的宝贵财富,而有几处森林公园与保护区相连,又不是林业部门经营管理,经营单位只抓旅游经营,不抓森林防火,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错误认为森林是林业部门所有,防火工作应由林业部门负责,既没有宣传教育,也没有相应的扑救力量。这些地方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造成重大损失,也将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护林防火上,首先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将预防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控制野外火源。靠近山林100m距离内严禁一切火源,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其次要开展全民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意识,移风易俗,建立健全林改后林农“三防”责任体系。第三要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积极组织扑救,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如发生在重要部位的森林火灾视其情况启动县、市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

丹东市林农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原来我挺厉害的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高三的笑脸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