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初探

2013-04-12王占岐刘越岩胡守庚姚小薇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王占岐,王 华,刘越岩,胡守庚,姚小薇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学科专业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初探

王占岐1,王 华2,刘越岩1,胡守庚1,姚小薇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就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及1998年、2002年、2006年等三轮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1998年和2002年两轮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在2006年第三轮教学计划制定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课程结构,同时就建立以“3S”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土地资源管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及特色进行了分析,建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色,并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20世纪50年代,我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后,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当时东北农学院等一批高校设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专业,对土地规划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教学和研究[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高校纷纷设立相关土地管理方面的专业,开始主要是从农业院校中农业经济专业、土壤专业中分化出来,后来一些院校也从测绘、管理等专业衍生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当时专业名称不统一,有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等等,直到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后,才统一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998年以后,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迅速,目前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由原来的不足10所增加到约60所[2-4],具有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有90余所[5-7](有些学校没有设置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但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土地资源管理二级硕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10余所。众多学校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充分说明该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专业,同时也给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如何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学科发展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自1998年开始参与组织筹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结合专业十五年的发展实践,以1988年和2002年的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为基础,分析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确定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依据,也是专业特色的体现,是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一个专业每个学校的定位不一样,则课程设置和结构会有所不同[8]。因此,一个专业设置之初,最重要的是确定专业的定位问题,我校在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时,先后到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部门和高校调研,通过调研及组织相关专家认真研究,认为当时我国正处在政府部门分流转岗时期,且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未来毕业生主要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的国土管理事业单位及市场中介机构或企业公司工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为“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及计算机技能,以‘3S’等高新技术支撑的工科专业”。围绕这一定位。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方面理论、方法及专业技能,熟悉国家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土地在宏观调控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这一培养要求,我校进行了课程设置。从1998年到现在我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我校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通过了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建设申请。通过近十五年的发展,我们深深地认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正确的,正因为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培养目标,才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天的建设成绩。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修订

在确定了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后就要围绕定位和目标制订教学计划。1998年10月,经过校内外专家认真讨论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一轮教学计划。在这轮教学计划制定中,以围绕“3S等高新技术支撑的工科专业”这一特色为根本,在基础课中设立了其他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没有的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及大学化学课程,虽然这些课程表面上看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联系不够紧密,但作为工科专业,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中有关管理、经济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加强了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国土资源遥感等课程,力求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现代高新技术能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开发等领域应用;同时,作为工科专业,与其他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比,我们也加强了实验课及实验教学环节,除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生态学、房地产评估、土地资源学等课程开设有实习课外,还有测量实习2周,教学实习6周,生产实习8周,毕业论文设计9周等实践教学环节,1998年制定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见表1。

第一轮教学计划经过实施后,我们认为这个教学计划能基本反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达到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要求,但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尤其没有体现出我们学校的地学优势和信息科学优势,且部分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2002年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原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国土资源学”内容面太广,课程内容涉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等,由于内容太多,因此涉及土地资源方面内容较少,不能适应专业要求,故将“国土资源学”改为土地资源学;专业基础课“空间分析与图件编绘”课程主要内容为点源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辅助主图,内容比较陈旧,且适应面比较窄,应用性不强,根据专业培养的需要,将此课程改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基础课程“测量工程”60学时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增加地籍测量内容,并将课程名称更改为“地籍测量”,课时增加到100学时,但课程内容中涵盖了工程测量内容[7-8];为了加强学生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环境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了体现地质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地学领域的优势,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了“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课程;“运筹学”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计划修订中将“运筹学”由原来的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基础课,相应地减少了专业课中的土地管理学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这两门课程课时的减少主要是减少课程中相互重复的内容,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内容,并不会因为课时的减少而降低教学质量;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如何进行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了解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入了“城市规划课”;为了使未来的培养更能体现特色,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方法”、“GIS应用与开发”、“3S集成”等课程;通过第一轮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认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专业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向而开设,这些内容是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市场中介对人才要求所必需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学生就业也有一定影响(表2)。

表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一轮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设置情况

表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二轮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及实践课设置情况

第二轮教学计划执行了5年后,2006年11月开始,学校全面修订和调整教学计划,这次教学计划修订和调整的主导思想是以一个学院或一个学科群为基础,在基础学习阶段,通识课程全部一致,学科基础课与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的资源学院学科基础课一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选修课中做了较大调整。这样通识课部分全校基本是一致的,学科基础课各个大的专业类型是一致的,如资源学院的资源工程类和土地资源管理类都是一致的,而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则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而不同,这次教学计划修订后的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计划见表3。

表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三轮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设置情况

在本轮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专业课中增加了土壤学,因为在农用地管理和耕地保护中需要土壤学方面的知识;在选修课中增加了地图制图学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GIS软件后能够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等图件。这次教学计划修订的最大特点是同类专业或学科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全部打通了,这样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给学生有了一个选择专业的权力,这种由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的培养模式对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不仅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力,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计划招生为主向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的转变,它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1998年创办至今已经15年了,经过15年的办学实践和三轮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专业发展日趋成熟,以“3S”等高新技术支撑的工科专业的定位更加明确,实现了“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理论基础,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及测绘、规划、评估、信息、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地籍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思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管理、经济、资源、生态、法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它既有与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的自然资源属性,同时由于它对人类的作用特别巨大而具有特殊性,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土地资源管理作为自然科学,就是人类在利用土地时首先要弄清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就是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开发保护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等等,如土地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土地开发整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等。土地的社会属性就是土地的所用制、土地产权、土地金融、土地市场等等。由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这种性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宽的知识面,目前从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涉及内容比较广,基本能够适应人才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但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在城市土地经营、城市土地规划、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与咨询、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有待加强。同时考虑到未来学生就业,我们也计划在高年级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成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和土地信息技术等几个方向。这些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都是一致的,只是在专业选修课中有一些差别。在房地产经济与管理方向增加不动产估价、土地金融、城市土地经营、房地产法律、法规、政策、物业管理、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课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方向还需增加土地开发整理及城市规划等方面课程;土地信息技术方向需增加“3S”技术集成、测量、土地调查技术方法、地籍管理等课程。除了建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和土地信息技术三个方向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可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势学科向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拓宽,这样可为学生将来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打下宽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新海,黄善林,冯广京.不动产估价师培养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56-60.

[2] 张新跃.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122-12.

[3] 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2.

[4] 黄贤金,刘友兆,陈龙乾,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50-54.

[5] 胡伟艳,蔡银莺,彭开丽,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 2006,(5):42-45.

[6] 李新举,于开琴,王瑷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J].学理论, 2010,(31): 285-287.

[7] 栾乔林,董强,黎新强,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4):59-61.

[8] 张丽琴,李江风,渠丽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M]//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4-0042-04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王占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经济与不动产估价、国土规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Primary Exploration o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Development

WANG Zhan-qi, WANG Hua, LIU Yue-yan, HU Shou-geng, YAO Xiao-we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and the constitution and revision of teaching plan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of our University. It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wo roll of teaching plans in 1998 and 2002. And we draw the conclusions that we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lso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ntex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the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such as “3S”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nstitutes and consummates the course context, emphasiz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and proposes some perspectiv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land 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 of major; course system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建筑类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以应用型转型视角为切入点 增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镇化建设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问题之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