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校区周边资源构建“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

2013-04-12李安龙冯秀丽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资源利用工程地质

李安龙,叶 青,林 霖,冯秀丽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有效利用校区周边资源构建“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

李安龙,叶青,林霖,冯秀丽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为完善工程地质教学内容,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国海洋大学利用崂山校区及周边丰富的自然地质资源,以培养非地学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建立标准地质现象观察点和地质思维拓展点为目标,构建了“工程地质”课间实践实习平台。新构建的“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内容包括四大模块,各模块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确定。多年实践证明,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能让学生不断强化工程地质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工程地质;资源利用;教学模块;实习平台

“工程地质”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野外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1],但是在工程地质实习与室内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院校的实习都是在课程结束后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的[2]。实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不强,课程结束后的训练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遗忘。新修订的《工程地质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又在不断减少,要想在更短的时间内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课间实习提升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地质思维[3],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4]。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及周边有着十分丰富的工程地质现象,这些现象涵盖了工程地质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一个只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时间而不需要实习经费的优良课间实习场所。结合笔者在“工程地质”课间实践教学的经验,本文探索了利用校区周边资源开展“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建设的内容和可行性。

一、“工程地质”课程的特点

“工程地质”是我校工程学院非地质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按全校统一布置由地学院教师授课。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港航专业没有工程地质教学实习的安排,这与其他院校有很大的不同[2]。但“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授课,即使课堂上PPT表现得再直观,但对于地层、岩石、地质灾害等立体感很强的内容,学生不容易培养空间概念,也不容易理解课堂讲述的知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课间实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认知这门课程。2006年我校主体搬迁到青岛崂山校区[5],通过调查发现校区及周边工程地质现象十分丰富,这为建立课间实习平台提供了契机。

二、崂山校区周边的教学资源

我校崂山校区及周边都是新开发的区域,由于路基和建筑物基坑开挖,使这里岩石露头出露良好;各种土类和地层剖面现象清晰(图1);地形地貌和断裂、岩浆侵入、穿插等构造现象明了便于观察;地下水出露明显;风化、河流冲刷与堆积、滑坡滑塌、泥石流、岩堆、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丰富;基坑护坡、山体护坡、道路两侧护坡形式多样,还能经常遇到地铁和轻轨选线的工程地质钻探施工。“工程地质”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不出校门就能观察到,是十分理想的课间实习场地。能够有效地把这些资源用到课间实习的教学中,不仅节约教学经费,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三、“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的建设

如何利用这些现象,合理安排实习内容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上课进度来进行。港航专业是在学习“土力学”课程之后安排“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主要包括矿物、岩石、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土的工程分类、地下水、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与工程地质勘察[6],根据大纲内容,确定“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由室内实验、校内实践、校区外围实践和工程地质勘察四个模块组成(图2)。各大模块以建立标准观察点和思维拓展点为主要目标,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

图1 校区内及周边部分可用教学资源

图2 “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的结构图

1.模块一:室内实验模块

实验室模块包括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及常见变质岩的认识和鉴定四个部分。10多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沿海省市港口建设和港口管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带来了港航专业学生良好的就业形势,这导致其他就业困难的专业的学生纷纷转到港航专业,每年上课学生人数都在80人以上。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和分组的情况,我们安排了8个学时,实验安排在讲授矿物和岩石的过程中进行。

2.模块二:校内实践模块

校内实践模块安排2条踏勘路线。路线1为沿海源北路进行,主要包括地质工具的使用、岩浆侵入穿插现象的认识、野外常见矿物与岩石的鉴定、岩石与岩体工程性质的观察与认识、岩体裂隙的观察与统计、岩体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等内容。设立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点8个,安排课时2学时,课间实习安排在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讲授后进行。

路线2为沿海源中路-五子顶进行,主要包括风化现象及治理措施观察、滑坡、滑塌和岩堆现象与处理措施观察、路基不均匀沉降观察、人工湖渗漏分析等内容。设立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点7个,安排课时2学时,课间实习安排在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讲授后进行。

3.模块三:校区外围实践模块

校区外围实践模块安排3条踏勘路线。路线1为海大西门-松岭路-枯桃花卉市场-校内人工湖,主要包括:坡积土-残积土-强风化层土层剖面的认识、陡崖护坡工程、地下水出露现象观察、典型坡积土剖面的观察与绘图、边坡防护工程等内容。设立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点6个,安排课时2学时,课间实习安排在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讲授后进行。

路线2为沿松岭路-李沙路-张村河进行,河流地貌观察路线,主要包括:河流阶地观察、河流弯曲现象观察、河床河漫滩土体观察与认识、河流治理措施观察等内容。设立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点5个,安排课时2学时,课间实习安排在河流地质作用讲授后进行。

路线3为浮山地质地貌现象观察,主要包括冲沟地貌现象观察、山岭地貌现象观察、泉水出露现象观察、浮山地貌的形成与控制因素观察等内容。设立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点5个,安排课时2学时,课间实习安排在地形地貌讲授后进行。

4.模块四:综合实践模块

综合模块内容为工程地质勘察,这个模块要求学生分组在崂山校区内选择某个场地自主完成,勘察校区内五子顶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相对简单的区块独立完成野外调查与取样、室内试验与数据处理、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实践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实践前给学生规范并提出勘察要求,要求在1周内完成。

四、结束语

“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根据上课进度安排不同的模块,校内实践模块与校区周围实践模块穿插进行,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工程地质学的相关内容。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野外踏勘、现象观察与描述、课堂讨论等这些活动,逐步掌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综合归纳与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7],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工程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工程地质灾害机理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效果。

充分利用校区周围的资源,将其运用到相应课程的教学中,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增进了师生友谊,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查明,任拥军,邱隆伟.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提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水平[J].中国地质教育,2013,(2):9-12.

[2] 朱崇辉.地质实习教学模式改革成效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44-146.

[3] 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4,(4):49-51.

[4] 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等.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0,(4):93-95.

[5] 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等.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50-53.

[6] 孔宪立,石振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毕孔彰,胡轩魁.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2,(2):1-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4-0013-03

收稿日期:2013-09-09;修回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2JY18)。

作者简介:李安龙,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地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To Utilize Resource around Campus Effectively and Construct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Practice Platform

LI An-long, YE Qing, LIN lin, FENG Xiu-li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To perfec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upplement insuff i ciency of class teaching, this paper hope to utilize the nature geological resource around school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for practice during the course, and to train the observational ability, spatial imagination ability and operated ability of student. The main target of this platform is to establish standard observational poin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phenomena and geological thought prolongation point. The new constructed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practice platform includes four modules, and the content of each module will be determined and carried out based on lesson content. Years of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losely cooperation of academic teaching with practice during the course will strengthen studies of the student to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and improve the specialization quality of student.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y; resource utilization; practice modules; practice platform

猜你喜欢

资源利用工程地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探讨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探析
幼儿教师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