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十二指肠穿孔误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一例

2013-04-08黄更珍贺国斌张耀丹

海南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病史淀粉酶穿孔

黄更珍,贺国斌,张耀丹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内化科1,神经内科2,四川 南充 637000)

急性十二指肠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但因穿孔的时间、位置、诱因及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与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其相似,容易导致误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初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急性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尹某,男,74岁,2013年1月16日因“腹痛4+d”入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呈剧烈绞痛,改变体位不缓解,无放射及牵涉痛,伴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院外灌肠后排除少量粪渣,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鸣腹块,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腹痛稍缓解,但仍有腹胀,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院。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8℃,脉搏107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 172/108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唇无紫绀,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对称,双肺可闻及干湿性鸣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高度膨隆,呈尖腹,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全服散在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触及不满意,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2~3次/min。血常规:白细胞:13.52×109/L,中性粒细胞(N):11.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1):88.1%,血小板:82×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生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9U/L,总蛋白:(TP)61.4g/L,白蛋白(ALB):30.3 g/L,球蛋白(GLOB):31.1 g/L,A/G:0.97。肿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9-9)均未见异常。术前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13.2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0.1s,凝血酶时间(TT):18.6s,纤维蛋白原浓度(FIB):3.75 g/L,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20.7 Ug/ml。输免:anti-HBC(+),CRP:147 mg/L。心肌酶谱+B型尿钠肽(BNP):肌红蛋白:143ng/mL,BNP:376.3pg/L。血气分析:K+:3.69mmol/L,Na+:134mmol/L,Ca2+:0.89mmol/L,葡萄糖:16.59 mmol/L,红细胞比积0.33。血淀粉酶:575.9 U/L,脂肪酶:364 U/L,胰淀粉酶:262.3 U/L,肾功能正常。腹部平片:肠郁张。腹部B超示:腹水,胰腺显像不清。胸部及上腹部增强CT提示:(1)右肺上中下叶及左肺下叶炎性病灶,肺气肿;(2)主动脉钙化;(3)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侧叶间裂积液;(4)右肾周、右侧中上腹腔及腹膜上述改变,考虑局限性腹膜炎、腹膜腔积液。(5)前列腺肥大、钙化;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体20ml,淀粉酶524U/L,镜检:红细胞(++),脓球(++)。诊断:1.急性重症胰腺炎2.双肺感染3.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并请外科会诊也考虑急性重症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补液等内科保守治疗措施,腹痛较前有所减轻,但发热持续,血象进一步升高,达17.89×109/L,其病情无明显缓解,临床表现与重症胰腺炎不符,结合患者病史及CT等辅查结果,考虑消化道穿孔,予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胰腺未见异常,胰腺、腹膜、小肠系膜及肠壁充血水肿,大网膜右下移位,发现腹腔内液体400 ml,阑尾充血水肿,大小约6 cm×0.6 cm,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壁有一个直径约0.5 cm的穿孔,行十二指肠修补缝合术及腹腔引流,并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本例患者起病隐匿,病程较短,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表现,且无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医师未仔细询问病史,对临床表现未仔细鉴别,对病史及体征未进行深入分析,对十二指肠穿孔缺乏足够的认识,诊断思维局限,且未与影像医师进行交流,导致误诊。过度依赖B超检查结果,以“胰腺炎”一种病患解释相关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对腹腔穿刺抽出液未能行常规镜检是导致误诊原因之一。影像医师对疾病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病变,误诊为“胰腺炎”,且未能和临床医师交流意见及查询病史,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1-3]。

2.2 减少误诊的措施 我们对急腹症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相关症状及体征,仔细了解病史和发病过程,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以协助诊治。要重视消化道穿孔以急性胰腺炎的鉴别。急性十二指肠穿孔一般有溃疡病史,但本例患者无明显的溃疡病史且突然起病,提醒我们突发腹痛既往无溃疡病史亦不能排除消化道穿孔的可能。消化道穿孔患者腹痛往往较剧烈,且难以忍受,很快扩散至全腹。急性胰腺炎主要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及时行血、尿淀粉酶检查及腹部增强CT,必要时作腹水淀粉酶检查可确诊。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是防止误诊的方法之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本身均有其优劣势,需合理选用且相互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影像医师、临床医师对可疑病例应相互沟通交流,尽量避免或减少误诊。术中认真探查也是避免漏诊、误诊的重要方法之一。当术中发现病变与临床表现不符时,需扩大切口进一步探查,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诊、漏诊。此外,需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加强对十二指肠穿孔的认识,提高诊断率。

总之,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4]。

[1]史 勇,熊进文,黄海球.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37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255-256.

[2]杨光明,吴根信.56例上消化道穿孔临床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9):1153-1155.

[3]汪淑娟,田万管,贾立静,等.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与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2011,6(5):592-593.

[4]刘伟杰.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穿孔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58-59.

猜你喜欢

病史淀粉酶穿孔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