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3-04-08何佳珺

海南医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大肠中医药传输

何佳珺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60)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何佳珺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60)

慢传输型便秘(STC)属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个类型,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西医对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且有一定的依赖性;手术治疗损伤大,疗效不确切,术后并发症多,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本文就中医药治疗STC的进展给予综述。

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药治疗;进展

《伤寒论》中称便秘为“阳结”、“阴结”或“脾约”。便秘按罗马Ⅲ标准定义为:(1)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状便或硬便,排便不尽感;(2)排便次数<3次/周,排便量<35 g/d或25%以上时间有排便费力;(3)全胃肠道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1]。近2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工作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等,便秘患者的数量已呈逐年上升趋势[2]。由于便秘,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起毒血症,诱发肠癌;而临厕努挣,又可导致肛裂、痔疮等病变。同时便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常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3]。便秘已经作为一个疾病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属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个常见类型,约占45.5%。其临床特点为:常有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的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缺乏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证据,如气囊排出试验正常,肛门直肠测压显示正常[4]。

由于STC发病比例逐年增加,故对该病的治疗也成为临床研究主攻的方向。西医多通过饮食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来保持心情舒畅和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增加运动等一般治疗后,便秘仍不能缓解者,则使用药物治疗[5],常采用渗透性或刺激性轻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西沙必利等以缓解便秘。而对保守治疗无效且非常严重的便秘给予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结肠旷置术等外科手术治疗[6]。目前已开始使用起搏器治疗STC,疗效尚不确切[5]。中医药在对STC的治疗中方法众多、疗效独特。

1 病因病机

慢性便秘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病机主要是由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所致[7]。临床上中医将便秘分为寒、热、虚、实秘四型。慢传输型便秘属中医“脾约”,其发病与大肠、肺、脾、胃、肾等脏腑有关,虚实挟杂,以虚为主。黄文李[8]认为,功能性便秘虽然病位在大肠,由于肠传导功能失常,脏腑、津液、气血不足所致,与肾、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虚则气化无力,开阖失常,致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肾精亏耗,肠津涩少,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可致阴寒凝结,传导失职而为便秘;气虚不能温煦脏腑,饮食不能腐熟,血虚不能濡润,津液枯涸,阳虚不化而成大便难。黄蔚[9]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是由大肠濡润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大肠正常传导功能有赖气之推动、津之滋润、血之濡养才能完成。气虚推动乏力,血虚津亏则胃燥肠枯,肠道失濡,便秘遂生。赵云燕等[10]认为,其病因总由肺脾肾虚,粪浊阻滞,升降枢纽失常所致。而脾虚失运,糟粕内停;肾亏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腑失通利;肺失肃降,腑气壅滞,津液不布;气虚推动无力;血虚肠道失滋失润;津液不足,无水行舟。诸多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失职,大便秘结[11]。

2 中医治疗

2.1 内治法

2.1.1 辨证论治慢传输型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却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12]。临床以虚证为多,主要涉及肺、脾、肾,治疗上非单纯通下,应结合全身情况,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合理运用气血阴阳、脏腑基本理论,以虚为本,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而复大肠传导之职。

2.1.1.1 以虚为本,从气血阴阳辨证论治虚指气血阴阳不足、五脏虚衰,大肠推动无力所致。气虚不能温煦脏腑,则饮食不能腐熟;血虚不能濡润,则津液枯涸;津液不足,则无水行舟;阳虚不化而成大便难。高伟[13]认为阳虚秘(冷秘)治宜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味;气虚秘治宜补气润肠,方用黄芪汤加味;血虚秘治宜养血润燥,方用麻仁滋脾丸加味;阴虚秘治宜滋阴润肠通便,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张东岳将便秘分为五型,其中虚秘三型[14]:(1)津液不足型-增液汤(东岳方):当归、川芎各12 g,白芍、生地黄、肉苁蓉、何首乌、瓜蒌仁、槐花、女贞子、柏子仁各15 g,锁阳20 g;(2)脾肾两虚-培元丹(东岳方):当归、锁阳各12 g,白芍、何首乌、女贞子、熟地黄、莱菔子各15 g,韭菜籽、核桃泥、火麻仁各20 g,生甘草9 g;(3)血虚肠燥-秘宝汤(东岳方):当归、肉苁蓉、何首乌、杭白芍、槐花、莱菔子、焦三仙、火麻仁各15 g,郁李仁、柏子仁、瓜蒌仁、炙杏仁、锁阳各20 g,生甘草9 g。

2.1.1.2 从五脏辨证论治《内经》曰:“魄门亦为五脏使”。肺气不宣、肺失肃降可导致大便秘结;脾胃虚弱,胃肠推动无力则加重便秘;肠腑气机通畅,脾胃功能调畅,均有赖肝气之疏通,而肝失疏泄,气津不布,亦可导致大肠津亏;肾阳的温煦、气化,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肾阴肾阳互根互用,肾阴不足,亦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15]。便秘的发生与五脏功能相关,通过宣肺理气、健脾益气、理气疏肝、养阴宁心、温肾固摄以润肠通便。其中大肠传导功能的失常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可通过调脏以通便:(1)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达,传化糟粕[16]。补益肺气以通便,治宜益肺通便,以《金匮翼》黄芪汤加味(黄芪、火麻仁、陈皮、白术)等治疗[17]。(2)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或久病失养,脾阳不振,寒从中生致冷积便秘,则温运脾阳以通便,亦或气虚推动无力发为便秘[16],治宜温脾通便,方用《景岳全书》中的济川煎(肉苁蓉、当归、泽泻、牛膝、升麻、枳壳)加减治疗[17]。(3)肾:“肾主液,司二便”,肾气亏虚气化不利,则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常;肾阴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则命门火衰,气化无权,肾阴肾阳不足,必致五脏六腑阴阳不足。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大便秘结,肾病也”。肾阳虚者重用肉苁蓉以温阳通便;肾阴虚者滋补肾阴以通便,治宜滋肾通便[16],方用《沈氏尊生书》中的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治疗[17]。

2.1.2 中药复方治疗汤亚明[18]用生白术为主的中药方剂口服,配合腹部按摩治疗55例慢传输型便秘,结果:痊愈30例,占55%;好转22例,占40%;无效3例,占5.5%,有效率为94.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应光耀等[19]采用健脾补肾中药(生黄芪20 g,当归12 g,郁李仁20 g,肉苁蓉30 g,白芍药30 g,决明子30 g,火麻仁10 g)结合大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5例,结果:治愈16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6个月后随访,复发3例(18.75%)。孙建华[20]将20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温脾润肠汤,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0%(P<0.05)。陈明仁[21]采用济川煎合四逆散来治疗38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果: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杨银良[22]治疗慢传输性便秘,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通便汤(玄参、火麻仁、桃仁、炒莱菔子、枳壳、槟榔、决明子、生白术等)治疗;对照组80例,以果导片、普瑞博思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卢红明等[23]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润肠通便汤”,辅以肠动力药及植物神经调节剂;对照组服用麻仁丸治疗慢传输型(结肠无力性)便秘。7 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治愈率为83% (50/60),好转10例,好转率为17%(10/6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3例,治愈率为22%(13/60),好转33例,好转率为55%(33/60),总有效率为7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白术、黄芪、当归能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加;肉苁蓉可明显增加结肠运动,对大肠内容物有推动作用;枳实、木香有增加肠蠕动作用[11];桃仁、杏仁、麻仁、柏子仁中含有大量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作用[19]。槟榔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作用;玄参、决明子使肠分泌旺盛,蠕动增加[21]。

2.2 外治法临床发现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中运用针灸、指压、埋线、拔罐、帖敷等外治法,治疗作用持久,患者无明显痛苦,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2.1针灸疗法郭晓原等[2]认为针刺疗法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引发自发的循经传染,从而加快胃肠蠕动,缩短排便周期,缓解便秘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STC的过程中,可选用如下穴位: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胃肠气机之枢纽,可疏通胃肠气机;大肠俞穴近大肠,与天枢为俞募配穴,可加强疏通大肠腑气的作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主治大肠疾患;腹结可宣通腑气,治疗肠麻痹及调节肠功能紊乱;支沟可宣通三焦气机,气机顺则腑气通畅;委阳可疏调经气治疗便秘;会阳穴近直肠,刺激该穴可令患者产生便意;腰奇为治疗便秘之效穴;足三里可振奋阳气,促进运化。诸穴合用,可使大肠腑气通畅,传送有力,使排便正常。薛维华等[24]取骶尾部快速叩刺加体针法治疗虚秘:主穴取天枢、上巨虚,气血不足、下元亏损加足三里、关元、百会;阳虚体弱加气海、关元、肾俞,以上均取双侧穴位,用捻转提插补法,得气后留针20 min,期间每10 min用补法行针1次。结果:痊愈54例(69.2%),好转22例(28.2%),无效2例(2.6%),总有效率为97.4%。丰培学[25]认为灸法可振奋一身之阳,通过背俞穴的作用,同时调整了脏腑功能,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5例中,以铺灸为治疗组,口服中药(复方芦荟胶囊)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疗法具有作用缓慢递增的特点,第1周的疗效中药组优于铺灸组,第2、3周铺灸组疗效有所提高但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开始优于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0例,虽然不如口服药速效,但疗效逐步提高并作用持久,治疗间隔时间长且无明显痛苦,不像口服药用药频繁且有腹痛、泻剂依赖等副作用,疗效令人满意。

2.2.2 耳穴朱惠平[26]指出:虚秘以耳穴压豆的方法,刺激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等相应穴位,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益气养血,温阳散寒,使腑气通,大便自复,治疗虚秘38例中显效26例,好转8例,有效4例。朱秉宜认为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时,可选配适当耳穴,以加强疏导肠胃气机,通导大便之作用[27]。常用耳穴可选择:交感、直肠、大肠、肝、脾、皮质下、内分泌、三焦,每次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一侧耳穴,患者不时按压,一般5~6次/d,每2 d交换另一侧,10次为一个疗程,晨起前按压疗效更好。

2.2.3 穴位指压崔振吉等[28]以穴位指压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取仰卧屈膝位,用拇指或中指先按压中脘穴1~2 min,后改按压为顺时针方向揉摩5 min,再用双手依次对两侧章门、大横穴同法按压揉摩。当便秘有所改善后,敲打百会穴或按压合谷穴2~5 min,可巩固疗效。每日早晚各1次,1周为一个疗程。6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42例(61.8%),有效20例(29.4%),无效6例(8.8%),无不良反应。

2.2.4 穴位埋线郑卫方等[29]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穿针埋线法,以大肠腧为主穴,热秘配合谷、曲池;气滞配阳陵泉、行间;阳虚配气海、关元,对照组服用聚乙二醇4 000,10 mg/次,2次/d,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

2.2.5 拔罐李贺元等[30]采用闪罐法治疗便秘,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拔右水道→右腹结→右大横→右天枢→神阙→左天枢→左大横→左腹结→左水道。每穴闪罐10~15次,留罐0.5 min左右,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然后令患者俯卧,大肠俞拔罐15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患者34例,有效率达91.2%。

2.2.6 帖敷白璐等[31]认为:取葱白适量,用醋炒至极热,以布包熨脐部,每天熨之,能温运通便。

3 展望

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难于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西药往往针对某种病因获得效果,只能治标,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作用难于持久,如用药不合理,可引起结肠黑病变,加重便秘,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单纯的外科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甚至会再次出现便秘[5]。而中医、中药在治疗STC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功能上全面调节是治本之法,治疗时以虚为本,通过调整肺、脾、肾三脏,使人体气血阴阳趋于平衡而起排便作用[32]。但需注意的是STC临床以虚证为多,日久亦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故临床辨证应辨别虚实,“以补为通”、“以通为补”,标本兼顾。

中医药在治疗STC方面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文献报道多为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介绍,缺乏近几年临床研究资料支持;STC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虽然目前简单的近期疗效研究很多,且显示出治疗本病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远期疗效追踪;中医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润肠通便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通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坚持体育锻炼均有利于便秘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2]郭晓原,林学君.针灸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2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815-816.

[3]张秀荣,董波.辨证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24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825-826.

[4]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CGP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9-121.

[5]单铁莲,肖国辉.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08,12 (3):273-274.

[6]朱霄鹤,赵健竹,赵心.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J].当代医学, 2008,6(142):53-54.

[7]尚文,张淼.罗云坚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经验[J].河南中医, 2005,25(7):15-17.

[8]黄文李,陈蔚文.温补润下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41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2,34(8):17-18.

[9]黄蔚.益气养血滋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52例[J].中国水电医学,2005,4:35-36.

[10]赵云燕,谢炜,陈宝田,等.从虚论治慢通过型便秘38例[J].新中医,2001,33(11):24-25.

[11]张金炎,卫忠妹,王美法.中医药治疗慢传输性便秘43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6):35.

[12]周建华.肛肠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199-217.

[13]高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5):37-38.

[14]李元奇.张东岳治疗便秘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杂志,2003,24 (7):634-635.

[15]曹华.涂福英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J].河南中医,2007,27(6): 19-20.

[16]陈绍强,马建宁.老年人便秘虚实辨[J].光明中医,2001,16(2): 13-15.

[17]鹿晓君,彭清华.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虚秘)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3):13-14.

[18]汤亚明.生白术为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03.

[19]应光耀,张少军,熊国华.健脾补肾中药结合大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5例[J].河北中医,2010,32(10):1515

[20]孙建华.温脾润肠汤治疗慢传输性便秘10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9):44-45.

[21]陈明仁.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中医治疗[J].吉林医学,2012,33(20): 4342-4343.

[22]杨银良.通便汤治疗慢传输性便秘80例[J].陕西中医,2008,29 (1):55-56.

[23]卢红明,孙福堂,王万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0):903-904.

[24]薛维华,张燕,丁敏.七星针加体针治疗特发便秘78例[J].中国针灸,2005,25(7):468

[25]丰培学.铺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5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4):34-35.

[26]朱惠平.耳穴压豆治疗便秘[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15-16.

[27]钱海华,李晓虹.朱秉宜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7):8-9.

[28]崔振吉,薛素芬.指压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68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1069.

[29]郑卫方,吴胜智,卢中华,等.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4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831.

[30]李贺元,罗晓韵.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国医论坛,2008,23(2):55-56.

[31]白璐,王垂杰.王垂杰教授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总结[J].吉林中医药,2008,28(3):167-168

[32]蒋建婷,安阿玥,李立.慢传输性便秘的机理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1):53-55.

R442.2

A

1003—6350(2013)18—2700—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8.1124

2013-03-17)

何佳珺。E-mail:caddie1014@hotmail.com

猜你喜欢

大肠中医药传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