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50例的临床研究

2013-04-03谢进才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谢进才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50例肱骨中下1/3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总结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 结果 50例患者中,37例患者骨折完全愈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0例患者骨折完全愈合,复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尚可,3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不佳。临床总有效率94%。术后1~3年随访仅1例患者恢复不良。 结论 闭合性骨折或神经损伤较轻,可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若开放性损伤且神经撕裂、中断、失血过多,创口及周围组织污染或经手法复位,骨折部位难以回复解剖位,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关键词] 肱骨骨折;桡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89-02

肱骨干中下1/3的部位,骨直径变细,桡神经穿出腋窝后,绕经股骨干中1/3后侧的桡神经沟走形,当间接暴力传导至此部位时,就易引发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此类型的骨折占肱骨干骨折的70%以上。为了探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现对该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肱骨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保守手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等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肱骨干闭合性骨折(第一组),患肢可见缩短,X线诊断骨质中断,轻度移位,手背侧一二掌骨间区域痛温觉消失;28例患者肱骨干开放性骨折(第二组),患肢骨折部有成角畸形,X线可见骨折为螺旋骨折,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背伸功能消失,手背侧第一二掌指间区域痛温觉障碍;5例患者严重开放性骨折(第三组),骨折部位及周围组织污染严重,X线可见骨折为粉碎性,疼痛明显、失血过多,可见垂腕畸形,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无反应。患者平均年龄(45.8±3.7)岁,男女比例37∶13。患者从受伤至入院时间在2~6 h不等,入院至开始手术时间平均为6.5 h。患者入院时均有患肢疼痛,局部肿胀,有纵向叩击痛或环形压痛,患者无抬举能力,活动障碍。

1.2 方法

对于闭合性损伤、神经损伤程度较轻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对患者采取臂丛神经麻醉,利用牵引床做轻微牵引,术者手法矫正成角畸形,用两手掌将两斜面相对挤紧校正。若有旋转畸形,则判断暴力由哪个方向发起,术者需握住骨折远端作与旋转暴力方向相反的较轻旋转手法予以矫正[2]。然后使用两点或三点加垫固定法夹板固定患肢,注意不要在桡神经走形区放置固定垫,并用三角巾将前臂置于中立位,悬吊于胸前。

若神经损伤较严重,骨折断端旋转、成角或粉碎、多次手法复位失败者,应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仰卧,伤肢外展90°角置于手术台上,伤口周围彻底清创。沿肱二头肌、肱桡肌间隙切开,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注意避让神经[3]。肉眼直视下复位,复位后X线检查对位对线良好后,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或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若术中探查神经部分撕裂时切开神经外膜,逐束神经纤维吻合;若神经中断,则应在无张力下进行神经对端吻合。

两组患者术后每周均需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若愈合不佳、神经功能无好转,则二次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周均需开始功能锻炼。术后6~8周对治疗结果做统计评估。对患者出院后1~3年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骨折愈合依据196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座谈会议制定的《临床骨折愈合标准》。该文神经损伤程度评定标准: 轻度:仅有第一二掌骨间皮肤痛温觉障碍;中度:可有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或拇指不能背伸;重度:腕下垂畸形,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背伸,第一二掌骨间皮肤感觉消失。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前患者损伤程度统计

第一组患者为骨折不严重,且多数患者为轻度神经损伤;第二组患者骨折合并桡神经中度和重度损伤患者和轻度神经损伤患者数量相同;第三组患者骨折为粉碎性且神经损伤严重。见表1。

2.2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统计

第一组患者经手法复位配合三角巾悬吊法治疗患者,预后神经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较为理想,治愈率达到了100%。第二组患者因有6例患者术后6~8周骨折愈合、神经恢复不良各1例,但1~3年随访调查时治愈3 讨论

肱骨干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因肱骨干在中下1/3处逐渐变细,并且离开了三角肌的保护,当有棍棒打击、重物挤压、姿势错误的猛力投掷或从高空坠落肘或手着地,暴力传到至此段肱骨干,就容易造成骨折,由于桡神经在桡神经沟走形,且紧贴此段肱骨干骨质,故此段肱骨干骨折往往合并桡神经损伤[4]。若骨折断端移位严重,桡神经往往被粉碎滑落的骨痂包埋,此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神经会出现进一步的损伤,故治疗时早期应注意是否有神经卡压,特别是手术切开复位。并在术后恢复功能时,注意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神经功能异常或进一步恶化。

表1显示了患者入院时的情况,医生需要注意判断暴力来自于哪个方向,通过畸形或成角方向或X线摄像提示,进而判断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复位。因肱骨干中下1/3骨折部位周围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肱桡肌三大肌群,当暴力来自不同方向时,由于肌群的牵拉作用,畸形方向不尽相同,牵引时即可据此展开不同方向的牵引,复位时也可采取向肌群牵拉所致畸形的相反方向复位[5]。表2数据显示,仅有1例术后1~3年随访仍无法恢复神经功能,对于骨折移位严重及神经部分撕裂或全部断裂的患者,手术切开复位仍不能保证其功能,而对于骨折程度及神经损伤程度较轻患者,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治愈率都接近100%。

通过临床资料,可以总结出,轻度或中度骨折及桡神经损伤,无论经手法复位或是手术复位,疗效都比较显著;而对于骨折严重或粉碎、桡神经完全断裂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仍不能完全满意。当然,除积极采用治疗手段外,功能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6]。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及组织粘连,功能锻炼时也不应使骨折部位疼痛,以免活动范围过大造成未愈合的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参考文献]

[1] 邓流生,王晖.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42例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7):65.

[2] 徐杰.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99-100.

[3] 刁文刚.肱骨骨折手术方式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75-76.

[4] 刘金化,邵兵,高云超.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6):4491.

[5] 陈平民,马彪,邓叶虎.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44例的治疗体会[J].临床医学研究,2008,25(4):739-740.

[6] 赵国强,庞清江,张前法.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9-1350.

(收稿日期:2012-11-11)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