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3-04-01尹文芬李余良

城市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案例心理健康心理

尹文芬,李余良

(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长沙 410004; 2.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是近些年国内外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法。在我国,通常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灵活、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1]因此,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希望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主建构,促使知识内化。以此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构建新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一般而言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正规的参与教学;二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2]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活动,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这种形式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等小班授课。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多以大班授课为主。这样既保留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优势,又发挥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保持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参与式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忽视了其独特性与实践性。许多学生抱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枯燥无味,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际。[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照课本进行传统的备课,上课过程中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概念、原理等心理学知识,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较少或只简单介绍应用性知识与方法,忽略其实用性。教学效果是学生们考完后万事大吉,一切又还给了书本,并没有真正内化为有效提高学生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力量。[4]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参与式教学的介入。

(一)参与式教学能摆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两层皮”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属于公共课程,基本上是大班上课。教学方式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只为混过考试及格。很多学生学完这门课程根本不知道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而参与式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融入到一起。在教学之前,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探讨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对话、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互动过程中去;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搭建,与学生在网络上、教学空间里进行互动与问题探讨。这样,教师的教无所不在,学生的学也无处不在。因此,参与式教学可以使教学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发生,很好的解决了教与学“两层皮”的问题,使教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参与式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主要的是主动地参与体验,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指导实践,实践内化知识,达到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学生需要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参与式教学,通过演示——操作、练习——阅读、心理测试、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心理咨询、情境模拟等形式,很好的让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这些课堂上的演示与操作,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并在碰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知道良好的处理方式。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情感发生与内心体验等的基础上,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构筑交往对话的师生平台。学生能轻易地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创建良好师生关系

参与式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此外,参与式也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给学生思想启发,最后达到相互理解,情感共鸣。这使得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更好的构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成为一种“生活关系”,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投入到“活动”中,进行着对话、交流与合作。[5]

通常,学生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也不愿意跟同伴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彷徨与痛苦,很多学生选择压抑或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教师自然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开启学生的心扉。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体验学生的情感,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教师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与负性情绪,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师生的参与式教学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既有课堂上的交往,也有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参与式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这个目的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得到实施。参与式教学,可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彼此之间友好相处,这种健康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提高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应对一些心理问题的处理,使他们能够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一些测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及时调整负性情绪。因此,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增强,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上前进一大步。

三、参与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参与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血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参与式教学的介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具体实施参与式教学呢?

(一)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学习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会使教学的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取积极性、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借助这些案例向学生模拟现实问题的真实情景,通过分组讨论、案例解析等形式,鼓励学生探讨分析案例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矫正方法等。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会学习对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案例分析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升,学会以开放与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从而改变负性认知,重新达到心理和谐统一。[6]

此外,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继续研究、分工合作、商讨结果等环节,变得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7]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既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放性的课程特点,又突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体验性的特点。

(二)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师生之间沟通思想,增进交流,解决问题,也能够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对话,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拉近距离,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想,培训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够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加深对教师的理解与包容,形成民主、平等、自由的良好课堂氛围。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到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去。这样,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与方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以合作学习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8]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围绕主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操作和练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合作完成社会调查、辩论赛、团体心理辅导等。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例如:分组完成社会调查,每个同学在社会调查过程中都有任务,各自完成任务后,大家又一起完成社会调查报告;进行辩论赛。同组辩友即是一个团队,每个同学分工又不同,他们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促使每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以此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与自助过程。[9]比如,在进行团体合作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突围闯关”等一系列有趣味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或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演绎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通过模仿角色的言语、动作或表情,表演出希望、害怕、恐惧或冲突的角色行为,使学生从中得到体验或感受,以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以此了解到问题所在,自觉地改变不良的心理,同时也给表演者提供了宣泄压抑情绪的机会,达到提高心理品质的效果。[10]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内化心理知识和技能,并能及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应用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分析、调节及控制自己心理状况,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让学生表演不同的情绪变化,可以让其他同学了解识别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模拟心理咨询的场景,可以让学生了解焦虑症、失恋自杀倾向等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放松训练、冥想、自信心训练等有效的训练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调适。

(五)以网络交流为平台,实行网络参与式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如教学空间的广泛使用,QQ讨论组的建立等,为网络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温床。网络参与式教学的建立,让参与式教学使用更广泛。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的交互空间。特别是一些意识到心理需要调节的学生,可能出于害羞等原因,不肯与教师坦露心声,但通过网络交流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援助。

网络参与式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开放的。例如学生可以在空间教学中看到教师的教案、教学课件以及一些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论坛、QQ留言等形式畅所欲言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网上答疑、批改作业,教学测评等,在第一时间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1] 谢智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1): 141-142.

[2] 蔺永诚, 刘箴.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106-107.

[3]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人民日报, 2000-03-01(01).

[4] 廖迎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5): 10-11.

[5] 陈登福.参与性教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8): 32-34.

[6] 蒋瑛瑾,张丽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8): 152-154.

[7] 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的本质与特点[J]. 中国教育学刊,2004(1): 48-49.

[8] 王坦.合作学习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9] 樊富眠.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4.

[10] 吴增强, 沈之菲. 班级心理辅导汇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37.

猜你喜欢

案例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心理感受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