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探索

2013-04-01张俊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幼儿教师理论

张俊燕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探索

张俊燕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师范特色的关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秉承优势,探索了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本文阐述了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背景、界定、意义以及“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反思的常态化”的渗透式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实践—反思价值取向理念,以期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弊端,改变传统封闭型的理智取向教师培养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有效途径,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幼儿教师培养之路。

专业标准;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师范特色的关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在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的指引下,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潮流,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秉持经长期积淀形成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技能训练策略优势,探索“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和“反思的常态化”的渗透式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旨在改变传统封闭型的理智取向教师培养方式,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弊端,为师范生取得实践性知识提供习得途径,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幼儿教师培养之路。

一、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背景

(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实践取向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有三个层级,呈现的顺序是维度一领域一基本要求、共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核心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突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教师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强调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儿童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这种理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无疑,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取向作为幼儿教师和师范院校幼儿教师培养的终极价值目标,凸显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价值要求。

(二)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开始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一直以来,受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知识观—理智取向的影响,把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看作是帮助职前教师习得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具体表现为职前教师培养基本上还是封闭型的,距离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目标相差甚远;其培养重点依然是显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非实践性知识。近年来,教师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在实践—反思取向主导下,职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通过对“实践性知识”的占有量来衡量的。向职前教师传授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并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需求。教师教育者主张,要让师范生在教师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学校获得教学策略的一般知识、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教育的情境性知识。这预示着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即由理智取向转变为实践取向。这就迫切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书本知识传授的培养方式,通过协调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克服职前教师培养中存在的“教师教育者缺乏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足够的认识,无法有效整合实践知识与经验;教育实践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安排在教师培养环节的末期,人为隔离了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周期过于短暂并流于形式”等等弊端,有效地帮助职前教师获得实践经验,优化知识结构,找寻一个实践取向职前教师培养的平台与路径。

二、“全实践”与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

(一)“全实践”的界定

所谓“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其实质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职前职后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径。实践整合课程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职前教育中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学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和职后的教学实践、教研实践、管理实践。

(二)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

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实践取向要求,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在师范院校建构师范生获得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理论的实践化”、教师技能实践性知识的“实践的理念化”和理论、实践知识并重的“反思的常态化”的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旨在帮助师范生能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智慧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这种模式,通常结合师范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教学情境与见习、课程、实习等,把教师教育的全程渗透式实践理念和实践,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渗透和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实现实践要素诸方面在时间上全程贯通,空间上全方位拓展,理念上全程渗透,内容上全面整合,课程体系上全维统整。

(三)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意义

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建构,是我们为改造传统的师范教育所做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最终指向构建一种能够真正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师范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幼儿教师培养由“理智取向”向“实践—反思取向”的转变架起了一座桥梁。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使师范生获得丰富的教育经历与体验;(2)为师范生营造一个特殊的“全实践”教育环境,搭建一个促进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平台;(3)拓展大学教师、师范生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加深师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专业责任的新空间,找到专业知识的生长点;(4)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探索

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实践取向的幼儿教师培养形式,贯穿于大学四年。因受教学时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我们把整个教学改革试验放于2011级、2012级两届学前教育本科(未足1轮)73名师范生中进行,着重让师范生认识该模式的全过程,学习演练的方法,并体验和尝试该模式理念的实施环节。在试验开始之前,让师范生明确整个教改试验的意义、要求及流程,取得了师范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根据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按照“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和“反思的常态化”三种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向进行,以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和南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南阳市实验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并纳入了“双导师制”、“工作室制”(带课题入研究室),为学生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这是我院教师培养“全实践”教学模式的全新研究探索。

(一)操作模式一:“理论的实践化”

对于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的全程培养,坚持以课程理论的实践化为取向,要求教师在传授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增加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并与幼儿园实际联系密切的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阅读与分析教学案例)、“实践者研究法”(让学生参与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教学片段演练等活动)等多种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学习、小组讨论、观察、感悟、写教育活动反思日记、情景模拟、演讲、辩论、课堂表演等形式初步感知教学,启发和指导学生独立地对活动案例作出分析和反思,全班学生集体分享与讨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及理论根据等。同时,要求学生跟师学习,采取“一对一”的师徒结对的认知学徒制,及时答疑和灵活安排实践时间和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教师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初步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实现课程理论的实践化,真正达到见习、课程和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在该操作模式的反思中,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解,鼓励学生把经验与感知扩展到课堂之外,对教学乃至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领悟和反思。

(二)操作模式二:“实践的理念化”

本科生在校的全程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实践的理念化为取向,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解和拓展理论性知识,在实践的建构、组织、储存和分享中生成、积累和领悟个人经验,形成实践理论(情境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课堂(内外)小组合作教学实践及教育小实习活动,着重按照课堂实践环节的“师范生明确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教师选择讲解和示范实践演练的方法和程序——师生共同讨论课外演练的具体方案,并由师范生课外自主练习”的三个部分,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试验中,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技能训练扩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师范生单项、综合结合,分散、集中相宜,明确每一阶段训练的最后期限,充分利用师范生自身的资源,以完成各类教学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教学的重点是教给师范生训练的方法和程序,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自主演练。主要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包括微格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录像及多媒体等)、“实践者研究法”(包括参与教学、课堂、学校等相关的研究或探究活动)等指导师范生学习。使师范生在6~8人合作小组(固定)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演练中,遵循“观摩—演练—研习—升华”的训练模式,学习掌握诸如教学语言、教具呈现、仪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基本功,如教育活动设计、编写教案、活动导入、讲解、提问、复习、总结、作业、考试、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如讲授法、探究法、游戏法、体验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如说课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学习兴趣培养、偶发事件处理等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将已掌握的技巧内化为实践能力。在师范生原来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建立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进行幼儿园教育小实习(一个月),严格师范生试讲的“备课—模拟试讲—互评—修正—实习”程序,实施“双导师制”,大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基于一种共同认可的理念,加强师范生实习过程指导,注重课后反思,帮助师范生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在实践中所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背后的理论,形成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感知,并内化为初步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育实践能力。

在该操作模式的反思中,重点让师范生交流、分享合作演练和现场实习中的体会、收获、困惑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尤其是获得专业合作的宝贵经验及教育实践智慧的分享。

(三)操作模式三:“反思的常态化”

对于本科学生在校的全程培养,加强理论反思和实践反思,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反思的常态化”取向,创造自我指导式学习的环境,以实践中的反思为起点,理论反思为中介,教学实践智慧的反思升华为目标,在师范生独立完成幼儿园顶岗支教实习(2个月)、实习作业以及实习反思中,让师范生明确自己实习过程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整合自己前期已获得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情境性知识等,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已形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理论,借助自我认知策略,去决策、选择、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确保自己知道在全程学习中要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那样做、过程与结果如何、还能怎么做?同时,坚持“双导师制”、“工作室制”,帮助师范生在总结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程教学实践进行进一步反思,提升概念化学习结果,教会师范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实践智慧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期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在该操作模式的反思中,重点让师范生领悟到自我指导式学习的价值及其运用条件,利于师范生主动、自主和创造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生成和积淀教育机智、共享资源,学会知识管理、初步形成研究学前教育的能力,达到幼儿教师培养的职前零适应的目的。

三、结束语

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是当前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师范教育在师范生培养中重理论知识、强调教学技能,忽视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不足,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瓶颈,改变了低年级学理论、高年级练技能的传统,实现了集中训练分散化,延迟实践即时化,把对师范生的技能训练、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拓展为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全程渗透式教育,在理论学习中感知实践,在实践训练中学习和应用理论,在实践体验中反思理论,较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当然,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尚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只是贯彻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精神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教师培养实践-反思取向的理念思考和操作路径的初步尝试,存在着诸如大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师培养价值取向、课程学时分配、与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幼儿园深度合作等方面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对于深入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1]秦金亮.走进全实践—反思性幼儿教育专家的成长之路[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7:5.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07.

[3]关文信,李伟诗.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J].东北师大学报,2007(1):141-143.

[4]虞永平.《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12(7):7-11.

A Research on“Full Practice”Pattern Based 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Standards

ZHANG Jun-yan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0,China)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re the key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running a normal school feature.Following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standards, School of Education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plores a“full practice”pattern to train preschool teachers.This paper explains some details about the“full practice”pattern,such as the background,definition,principles and the practice-reflection notion including“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drawing notion from practice”and“normalizing the reflection.”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overcome the divorce of practice from education theory,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nclosed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to explore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practice abilities of normal students,and to find a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which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

professional standards;teacher training;“full practice”pattern

G40-01

A

1008-2794(2013)06-0041-04

2013-09-01

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立项项目“河南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研究”(河南省教育厅教师[2012]1111号)

张俊燕(1967—)女,河南新野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生幼儿教师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