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定”考释*

2013-04-01张恒君

辞书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褒义全唐诗淡定

张恒君

“淡定”一词近来特别流行,人们好像谈什么事,都能用到该词。关于“淡定”,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新产生的词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没有收录该词,而《新词语大词典》则将其作为新词收录,词性标注为形容词,释义为“镇定、不慌不忙”,所引例句如下:

(1)老翁停住,一副慈祥留在晚霞轻抹的脸上,淡定地望着我们,和蔼可亲。(《人民日报》1995—02—23)

(2)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75岁的金大侠从容淡定的言辞微笑,与我心仪已久的“武林宗师”甚为吻合。(《人民日报》1999—05—04)

其实,“淡定”又作“澹定”,在古代汉语中早已存在。在此有必要先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澹”字,在大徐本《说文》中的解释是“水摇也”,段注改为“澹澹,水摇貌也”。也就是说,“澹”字的本义与“澹定”一词的今义无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水部》:“澹,假借为憺。”而《说文》:“憺,安也。”可见,“澹定”中“澹”是假借字,本字是“憺”。第二,“澹”有“定”义,古已有之。如《淮南子·原道训》:“澹兮其若深渊。”东汉高诱注:“澹,定,不动之貌。”《后汉书·冯异传》:“意斟愖而不澹兮。”唐李贤注:“斟愖,犹迟疑也。澹,定也。”“澹”有“定”义,可以视为“澹定”(淡定)成词的前奏,即,该词应是同义复合而成。

查阅古文献,“淡定”最早可能出现在唐代。《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之三辑有韦元旦诗一首,诗前还有“序”——《五言夏日游神泉诗并序》:

(3)美原县东北隅神泉者,虽无树石森深之致,而有豁险清泠之异。韦子盖尝倦簿领,泆尘冥,爰命丞太原王公、主簿平阳贾公、尉南阳张公释事以游焉,喟然而叹曰:陵谷之变虽穷,造化之功何检?……。岂虬龙窟宅,灵仟福祐,怀清伫俊,抱逸寻幽者乎?跻颢气而莹襟情,疏玄流而屏喧浊。忘归淡定,盍赋诗云。……

该诗并序是今人孙望从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六十一辑出的。在王氏之前,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四对该序已有著录:“第七百五十一,唐《姜原神泉诗序》,韦元旦撰,篆书,无姓名,垂拱元年四月。”《新唐书》卷二百二有《韦元旦传》,这些资料为唐代出现“淡定”一词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唐代出现的这个“淡定”,从序文的用词来看,作者受神泉环境的影响,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产生了出世之想。所谓“忘归淡定”,可能是流连忘返,精神为之一爽的意思。

由于电子文献检索的限制,在清之前的文献中没再发现“淡定(澹定)”的用例,该词大量使用是在康熙年间的文献中。如:

(4)人心不虚,乌乎受哉?故君子湛其心,于澹定之初,廓其性,于大公之天随其所感,惟本吾心之虚以受之。(《日讲易经解义·艮下兑上》)

(5)人之于得失也,甚于生死。一介之士,身首可捐,而不能忘情于百金之产。苟能夷然澹定以处得失,而无悁忮之心,是必其有定力者也。(王夫之《宋论》卷十)

(6)先生为人忠厚诚笃,宽和澹定,平生无一言欺人。(蓝鼎元《先王父逸叟先生暨王母陈孺人行状》)

例(4),《日讲易经解义》是康熙二十二年御制的。例(5),《宋论》系康熙三十年定稿。例(6),据文中墓主卒年推知,该行状应成文于“康熙四十五年丙申冬十一月十有三日”之后。以上这些用例中的“淡定”,都表示“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之义。

康熙之后,一直到民国时期,“淡定(澹定)”的使用都很活跃。如:

(7)朱能见相爷谈吐淡定从容,不甚逼迫,遂放下心肠,不好当面峻拒。(《绣球缘·张太师彩楼择婿李建良劝友招婚》)

(8)宅心澹定,弗御珍奇。嗣服初元,即诏罢闽省及和阗、叶尔羌玉石、荔支诸贡。(《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序》)

(9)大抵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爱惜人才,小人排挤异类。(《清史稿·倭仁传》)

例(7),《绣球缘》首刻本为咸丰元年。例(8),成文于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一日。例(9),《清史稿》于1914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上述这些用例中的“淡定”,多是沿袭“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之义,且多开始带有褒义色彩。

到了现代汉语,“淡定”的使用“冷”了下来,只见于个别作家的作品中。《现代汉语词典》这部权威工具书直到第6版才收录该词,足以说明它受到了“冷落”。例如:

(10)惟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喋着它们底残瓣。(许地山《空山灵雨》)

(11)签好了文件,我站起来,礼貌地跟在场人士握手;温文淡定地向他们说声多谢。(梁凤仪《九重恩怨》)

据《汉语大词典》,上二例中的“淡定”应释义为“冷静、镇定”。也就是说,“淡定”指的是一种情绪或态度,并没有褒贬色彩之分。

据我们考察,“淡定”一词由“冷”变“热”进入大众流行语的行列应该是在2010年。通过对使用Google和SOSO两个搜索引擎搜得语料的调查和分析,流行语“淡定”的语义构成要复杂一些,它不仅继承了核心的语义“不急不躁,不慌不乱”,而且在使用中还激发了正负相反的两种情绪。

第一种 带有“肯定、赞扬”的情绪。如:

(12)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保持淡定,就能收获幸福。(木木《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13)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相当潇洒。(《郑州日报》数字报2011—05—14)

上述二例中的“淡定”带有言语主体鲜明的主观倾向,即“淡定”是一种积极向上、值得推崇的情绪。这种类型的“淡定”常用来肯定或赞扬人的修养、心胸、处世心态、人格魅力等。

第二种 带有“戏谑、搞笑”的情绪。如:

(14)史上最“淡定”抢车贼:抢来保时捷遇车祸竟在路边等交警!抢车后还在淡定地等交警?很多人会有疑问这是个贼?未免也太淡定了吧。很多网民表示“这位淡定的贼,还真不把自己当贼看啊!”(豆豆果资讯网2012—02—23)

(15)CBA总决赛——啦啦队热舞助阵,李春江淡定挖鼻屎(凤凰网2012—03—30)

目前这种类型的“淡定”更为流行,常出现在新闻爆料或网络语言中,有种冷幽默的意味。例(14)中“淡定”更多的是表讽刺,例(15)中“淡定”纯粹是调侃和逗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淡定”,释义为“(心情、态度等)淡然而平静”,这种解释是中性的,不带感情色彩,没有将“淡定”的色彩义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淡定”一词是描写人的精神状态的,即“内心坦然”,但每个阶段的含义有所差异。在唐代,只表示一种简单的情绪,清代开始具有褒义色彩,今天又发展出贬义色彩的用法,可见,由唐而清,由清而今,“淡定”的含义是在不断变化的,该词的词义演变轨迹可归纳为:一种简单的情绪→具有褒义色彩的情绪→褒贬色彩兼具的情绪。

1.陈尚君校订,孙望辑录.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之三).北京:中华书局,1992:117—118.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大词典(第一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21.

4.王昶(清).金石萃编(卷六十一)(第二册).北京:中国书店,1985.

5.许慎(东汉)著,段玉裁(清)注.说文解字注(第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赵明诚(宋).四部丛刊续编(四八)·金石录(卷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012.

猜你喜欢

褒义全唐诗淡定
十二星座是如何应对期末考试的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追梦路上竞淡定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淡定”宝爸的小小心思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