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黄陂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1梅建幸李彩红李卫红梅兰芝

长江蔬菜 2013年1期
关键词:黄陂区菜篮子全区

梅建幸 李彩红 李卫红 梅兰芝

武汉黄陂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梅建幸 李彩红 李卫红 梅兰芝

导读:近十年来,武汉市黄陂区蔬菜产业在强化政策、保障措施、强化服务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大幅提升了全区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不利形势依然突出,今后应从过去就菜抓菜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从只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方式中腾出手来,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自“十一五”以来,黄陂区以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动力,重点强化蔬菜基地建设,至2011年底全区蔬菜基地达6 533 hm2,大棚等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1 667 hm2,蔬菜生产及加工企业已经超过30家,各类蔬菜协会30余家,蔬菜合作社20余家,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万hm2,总产量194万t,产值达28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区蔬菜自给率由2005年的49%上升到现在的65%,全区已初步形成生产、包装、加工、冷链、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蔬菜产业呈现出规模发展的良好格局,为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和保障武汉城乡市场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产业发展思路

近十年来,黄陂区按照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牢牢把握市场导向,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政策扶持效应,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使全区蔬菜不断向规模化、板块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全区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了基础。

1.1 突出重点区域

黄陂南部是全区发展新型工业、新型城市和现代物流的主要战场,也是未来跨越式发展的主空间。为了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区以市区政府《“十二五”“菜篮子”工程发展规划》为蓝图,拟定了以滠水河、黄孝河流域两岸和中北部为区域,按照40年不变的基本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避免出现因工业发展、城市和道路建设征用菜地而导致的投入浪费。中北部街乡镇在蔬菜产业承接、规划、布局和发展上持续发力,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南部的发展腾出空间,为自身的发展抢抓机遇。

1.2 突出产业特色

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中,区政府要求各街乡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效益、形成规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在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特色产业专业村和专业乡,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兴业广地、兰氏等龙头企业在三里镇的高端蔬菜、蔡店乡的绿芦笋已颇具规模,形成特色;祁家湾的汪畈青蒜、空心菜,长岭的脉地湾萝卜,前川高庙的白玉霜丝瓜等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有一定规模的市场认知度,成为典型的特色产业专业村;另外,江城薯尖、紫薯、马铃薯、甜玉米、紫背天葵等一批新兴特色品种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丰富了“菜篮子”的内容。

1.3 突出主推模式

黄陂在长期发展“菜篮子”工程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和发展经验,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重点推行企业+基地、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秋冬农业开发+传统农业配茬和订单生产、家庭农场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在蔬菜产业开发过程中不仅杜绝了盲目乱干瞎指挥和强迫命令搞调整的现象,同时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大量抛荒的形势下,积极引进企业、引导能人、引导能手发展产业,把有限的劳动力资源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做强做大产业规模,逐步提高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4 突出标准化生产

为了确保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全区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中,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结合产业发展,在蔬菜生产上大力推行标准化技术应用,在实践中制订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加强农业投入的监管和日常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健康工程、放心工程,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档升级夯实基础。

2 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黄陂区近几年来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在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用活现行政策,把有限的耕地、涉农资金扶持的辐射效应放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办产业、办大产业,激活蔬菜产业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

2.1 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全区自2006年以来,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建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指挥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安全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同时区政府不定期召开蔬菜基地建设推进会,坚持督促各街乡镇及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抓好蔬菜基地选址、产业开发、项目落实等工作,发展成效明显。

①加强组织领导 自2010年以来要求各街乡镇成立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目标,把全区蔬菜产业开发的主要责任主体落实到街乡镇,明确各街乡镇和相关的第一责任人是行政一把手。督促各街乡镇和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以蔬菜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引进为突破口,要求各街乡镇学习先进街乡镇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引进农业企业和项目实施主动做好服务,为扎实推进蔬菜基地开发提供组织保障。

②强化政策扶持 近几年来,区政府对农业的专项投入不断加大,每年安排近亿元资金用于农林水利,一是将区级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向街乡镇“菜篮子”工程倾斜,水利建设资金及项目也向“菜篮子”工程倾斜配套;二是不断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支持蔬菜产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菜篮子”示范基地;三是对“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成效显著的街乡镇和部门,区政府适当给予奖励;四是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上开辟地方性新险种,把芦笋等特色蔬菜种植等纳入保险范围,并且探索可行的有效保险机制。

③加强部门配合 在发展过程中,全区各地各部门采取联动配合、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的方式,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全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统筹推进: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部门按照规划进行技术服务和项目申报,帮助乡镇和企业争取市级以上更多的项目资金用于蔬菜等产业发展;发改委、财政部门在立项和财政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国土部门着眼长远,科学合理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布局,同时,积极做好蔬菜基地分拣储藏用地审批;区农发行、农商行等部门加大对“菜篮子”工程贷款力度,简化程序,适当降低门槛,支持农业企业做强做大;区绩效办、区三农综合考评办严格拟定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街乡镇考核体系范围之内,每年年终结硬账。

④加强督办力度 区政府要求各街乡镇明确“十二五”全区“菜篮子”工程的目标,按照市、区“十二五”规划要求,至“十二五”末全区“菜篮子”工程面积达到3.2万hm2,其中常年蔬菜面积1.2万hm2,总产量达360万t,力争实现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长15%以上,三品认证达60个,培育1~2家上市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以上产业品牌。每年区政府两办督察室坚持按照“菜篮子”工程责任目标对有关街乡镇进行督察督办,并定期下发督察通报,并对推进“菜篮子”工程领导不力、组织不到位、目标任务不落实的进行通报批评。

⑤强化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直接关系到“菜篮子”工程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区政府始终把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街乡镇场一是要明确属地管理责任,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层级监管责任制度,区政府与各街乡镇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强化各项监管指标落实到位;二是从严监管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销售使用,从生产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是健全完善做好农产品检测室建设,2007年以来区政府累计安排600余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完成32个标准化检测室,2011年全区已经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检测室全覆盖,为保障区域农产品安全奠定了基础;四是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各地各部门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迅速向区政府上报,严格信息发布纪律,严禁违规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2.2 明确产业发展要求

蔬菜作为特定的农产品,其产业发展受市场、产能、特色、科技水平、资金投入等多因素制约,黄陂区坚持把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成效明显。

①依托市场抓调整 即把结构调整与蔬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卖不出去的品种不推,没有效益的产业不上”的原则,引导企业和农民面向市场抓调整。同时借助2010年四季美农贸市场开业的大市场机遇和买全国卖全国的优势,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适销对路效益好的品种,并通过订单的方式,指导区域调整结构,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推进“菜篮子”工程上规模、上台阶。

②鼓励龙头建基地 “十一五”以来黄陂区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农业龙头加工或配送企业,但就企业产能与销售情况来看,85%以上加工、配送企业处在“吃不饱”的状况,有的配套基地已辐射到很偏远的农区,本土企业与本地农民未能最大化受益。鉴于这种状况,区农业部门及相关乡镇主动与天种、广地、新辰、兰氏和四季美农贸城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对接,采取多种合作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的良好局面。

③发掘特色抓扩展 黄陂区“菜篮子”产业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已发展了一批诸如长岭脉地湾萝卜、沙畈扇子白萝卜、汪畈青蒜、高庙丝瓜、红星线瓜、黄陂芦笋、甘棠荸荠、前川小香葱等具有乡地特色的蔬菜产品,这些特色产品不仅有良好的生产基础,而且还有较高的效益,是农民普遍接受的特色产业。全区从发掘传统特色农产品入手,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做强做大做响特色品牌,或引导能人规模生产,引进企业整体开发,摸索出一条发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有效途径。

④招商引资抓开发 全区一是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抛荒的新情况,重点以三里、六指、李集、罗汉长岭等蔬菜发展先进乡镇为突破口,引进成熟的加工配送企业通过租赁经营的形式,连片开发蔬菜基地;二是引进农村能人回乡创业,创办以“菜篮子”为主的专业型、综合型家庭庄园或农场;三是引进四季美农贸城经销大户,在规划区域建设产销一体的蔬菜基地,形成市场与农业互融双赢局面。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引进开发是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办法,凡是重视农业招商引资的地方,现代农业建设的变化就大,亮点就多。

2.3 强化科技服务意识

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若不能掌握一个产品的核心技术,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产业体系。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本区蔬菜发展整体水平较先进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效产业、高端产品的技术推广上存在明显差异。借此,区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为了适应新一轮 “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需要,坚持以科技队伍知识更新为重点,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为企业和农民调整结构提供有效服务,积极承担起蔬菜技术服务主力军作用。同时加快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生产,加强生产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疫病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集成技术服务,提升现代“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并要求各涉农部门尽心竭力地帮助基层企业和农民解决在“菜篮子”建设中遇到的技术指导、抗旱排渍、产品销售、融资贷款等方面的问题,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产业发展的瓶颈

黄陂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不利形势依然突出:一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菜篮子”基地因不断被征用而不断萎缩;二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和蔬菜生产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部分蔬菜基地呈弃耕抛耕等荒芜状况,少数乡镇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三是新菜地开发难度较大,缺乏种植习惯、技术和成熟市场的农民很难在结构调整上转变观念;四是少数地方在发展新型工业的同时对发展蔬菜产业不够重视,乡镇之间形成明显的差距;五是蔬菜自给能力很弱,60%以上的品种和35%以上的供给量均来自外地,一度出现菜地离城市越来越远、菜价越来越高、蔬菜质量越来越差的状况。

①城市化发展使得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的压力增大 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远离城市的农区转移,打破了原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生产布局,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和能源消费,弱化了鲜活农产品的保障能力和应急调控能力。

②生活水平提高使得“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更受关注 随着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不仅对蔬菜需求趋于多元化,而且更关注吃得是否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但受目前的生产方式、管理体制和初级发展阶段的制约,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处于较低水平。

③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政府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由于蔬菜产品的特殊性,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冲击,特别是自然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不良信息风险和国际输入风险的交织发生,导致蔬菜市场价格频繁波动。

3.2 产业发展的对策

面对发展中凸现的一系列困难与挑战,我们应当从过去就菜抓菜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从传统粮油大县的功能定位中解脱出来,发展以“菜篮子”工程为重点的高效产业;从只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方式中腾出手来,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①明确长期发展规划 按照黄陂区 “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要结合发展环境和地力条件,按20年、40年不变的要求,确定可供长期发展的蔬菜产地;二是要强化项目引进和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做好项目落地、土地流转与生产布局等工作;三是要督促已建项目启动生产,督促技术部门与企业结对服务,处理好土地流转中的矛盾问题,确保开发项目满负荷生产;四是要积极开展“菜篮子”工程项目申报,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对新开发的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迅速向上申报,争取省、市级资金投入,区财政予以扶持和配套。

②突出统筹发展理念 区农业部门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要切实强化统筹的理念,统筹销区与产区利益,既考虑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又关注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力度;统筹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重点规划建设起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

③强化产业功能定位 要进一步明确大中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要求与农区错位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

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把蔬菜质量安全作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一批蔬菜生产的技术团队,在生产上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夯实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明确以蔬菜、水果、茶叶等产品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大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力度。

⑤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即搭建蔬菜产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充分依托网络信息,推广蔬菜名优品种,提高蔬菜销售率;依靠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建立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制定蔬菜销售产销形势网上专家预测预报制度,为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时为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科技信息。

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 时间: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 m2(亩)、hm2(公顷),1 hm2=10 000 m2(15亩)

4 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

5 质量:t(吨)、kg(公斤)、g(克)、mg(毫克)

6浓度:mg/L、mg/kg(百万分浓度,以前用ppm,1×10-6表示)

梅建幸,武汉市黄陂区农药监督管理站(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430300

李彩红,李卫红,黄陂区王家河街农业服务中心

梅兰芝,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10-24

猜你喜欢

黄陂区菜篮子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夏天的菜篮子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