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产销中的风险隐患及其防治对策

2013-04-01马幼菊祝花徐爱仙王孝琴

长江蔬菜 2013年1期
关键词:蔬菜品种

马幼菊 祝花 徐爱仙 王孝琴

导读:蔬菜产销过程中贯穿气候、生产资料、技术和生产4个方面的风险,为有效防治这些风险,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科学应对,具体对策为:精心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严格挑选生产资料,多措并举防灾减灾,千方百计提高栽培技术,重视各种信息收集及应用,鼓励菜地向种菜能手或龙头企业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蔬菜行业凸显出产销两旺的大好局面。这种改革既给生产销售者提供了自由种植与销售的良好空间与机遇,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且品质上乘的蔬菜品种。但由于种种原因使生产销售者常会出现旱涝不保收或丰产不丰收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蔬菜生产及其销售中存在着多重风险,诸如异常气候、技术不过关、市场滞销等。因此,蔬菜生产销售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冷静分析蔬菜产销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多管齐下,方能在蔬菜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 蔬菜产销风险种类及原因分析

1.1 气候风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异常天气时常会突然降临,虽然保护地生产发展较快,但大部分是简陋粗放的竹中棚及少量的钢架大棚,难以抵御冬春极端低温、冰冻雨雪及夏秋高温干旱、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如1987年11月27日,武汉市遭遇突降的大风雪天气,蔬菜大棚成片倒塌;又如1990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四),极端低温强寒潮使全市50%以上茄果类、瓜类蔬菜幼苗被冻死;再如2008年1月26日武汉市遇百年罕见的冰冻大雪天气,很多大中棚被压垮,露地大部分蔬菜被冻死;还如2011年武汉又遭遇春旱、夏旱连秋旱的不利天气,导致蔬菜严重减产,一段时间菜价居高不下,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因为任何蔬菜品种对环境条件如温、光、水、气、肥等尤其是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及最高温度,超出了最低或最高的范围,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目前一般设施栽培对环境条件只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而智能温室,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现阶段不可能发展很快。

1.2 生产资料风险

种植蔬菜,首先要购种,除种子以外,肥料、农药以及棚栽设施相应的骨架、棚膜、地膜、压膜线、遮阳网、防虫网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蔬菜产量及品质。如品种选得不对,其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整齐度、成熟度、风味、上市期等),就会滞销;如品种抗逆性不强,遇到不利的环境会严重减产。如2008年和2009年,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有些菜农种的某甘蓝品种,2008年(气候正常)种植效果较好,2009年因受冷冬天气影响,加之该品种抗寒性不强,冬前未包球导致严重受冻减产,而同播的金春甘蓝因其抗寒性突出仍获丰产丰收。又如肥料、农药如选择或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防病治虫的作用,而且还会出现肥害、药害,甚至会颗粒无收,前功尽弃。再如若棚栽设施质量不过关或安装不规范,遇到恶劣天气会出现被损坏倒塌等不利现象。如东西湖辛安渡农场2011年4月28日遭遇一场大风,100多个钢架大棚被吹翻,原因就是安装不规范,压膜线错误地系在棚架基部,正确的做法是将压膜线固定在地下桩子上,如此才会稳定。

1.3 技术风险

所谓“良种+良法”,就是指选择良种后,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并使优良性状充分表现出来,就是良法。也就是说,即使选择了再好的品种,如果技术措施不到位,品种的优良特性也难以表现出来,也不可能获得丰产丰收。

由于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市场上每年供应的品种多达300个左右,各类品种特征特性差异大,不了解其特性,不掌握有关技术,盲目种植不可能成功。如甘蓝类蔬菜属于绿体春化型,春甘蓝因种植不当常会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即未包球就先抽薹开花,毫无商品价值。又如瓜类、豆类、茄果类同属果菜类,均存在着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的技术问题,但彼此间又存在很大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再如除草剂的使用,很多农民为了省事,不管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也不管是芽前除草剂还是芽后除草剂,发现长草了,买来除草剂就乱喷一气,其结果是杂草还未死,苗子就被喷伤或喷死。类似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诸如种子处理,整地作畦,培育壮苗,间作套种,轮作换茬,整枝打杈,保花保果,综合防治,科学调节温、光、水、气、肥等技术,至少有50%菜农还未掌握,所以目前蔬菜平均产量产值水平不高,亟待提高种植者栽培技术水平。

1.4 市场风险

由于整个蔬菜大市场供过于求,产大于销,据统计和报道,全国、湖北省、武汉市近年蔬菜总量分别达到 6.77 亿 t,3 500 万 t,560 万 t,人均年拥有蔬菜量均达到500 kg左右,除去少量出口和加工,仍大大超过人均日消费0.4 kg、年消费146 kg的标准。虽然蔬菜生产季节性与日常消费的均衡性之间存在很大矛盾,也就是常说的蔬菜淡旺矛盾,但由于生产总量大,加之蔬菜早已形成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所以可以肯定目前只存在品种淡季及价格淡季,不存在供应量的淡季,即某一地区某一时段某一个或几个品种量较少,价格高。如近几年市场上先后出现的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及“向钱葱”等,个别品种价格猛涨一时就会落下来。因此,如果还沿袭统购包销时期只管种不管销的盲目做法,肯定会被动挨打,即会导致买菜难或丰产不丰收的不利结果。如近年全国蔬菜市场出现的马铃薯、大白菜、甘蓝、辣椒、芹菜、萝卜等品种滞销问题就是深刻的教训。

以上4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在蔬菜生产及销售中往往同时存在并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其中气候风险主要出现在产中或产后,它将直接影响到市场丰收,但如果技术过硬又懂经营,抓住市场缺口就会有钱赚;生资风险主要出现在产前、产中,直接影响到产量及品质;技术风险贯穿生产全过程,影响产量、产值及收入;市场风险出现在产后,往往灾年如会管理,菜少价高,减产不减收,而正常年份,如管理不善,常会出现滞销,影响到翌年种植计划。要规避这些风险,必须防范在前,各种信息很重要,栽培技术是关键。

2 蔬菜产销风险的防治对策

蔬菜产销风险涉及很多方面,其受自然气候、生产资料、栽培技术、市场行情等多因素制约,存在于蔬菜产销全过程。要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科学应对。其防治思路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重视生产设施投入,关注和应用各种信息资源,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及市场调节手段,防范各种风险隐患,实现蔬菜产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最大化。

2.1 精心选择适销对路品种

综观全国蔬菜产销形势可发现,虽然蔬菜总产已过剩,但在产品质量、品种结构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选择蔬菜种类及品种时,第一要考虑市场需求及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者对蔬菜总的要求是新鲜、优质、营养、安全方便,而核心是优质;第二要根据销售地的市民消费习惯,选适销对路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如武汉本地喜深紫色的长条茄,杭州喜红条茄,而北方喜圆茄,如产品销往杭州,就要选择红茄并保证产品质量,才能被当地接受;第三要考虑品种的抗逆性和是否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如选番茄品种时,只要发现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等,就千万不要选用;第四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土壤、设施及技术条件等,再决定取舍。

2.2 严格挑选生产资料

蔬菜生产中各种生产资料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影响着蔬菜产销的成败。因此,一定要到信誉度高,产品质量可靠的厂家或经营部门购买。一是严格挑选种子,在选定品种后,就要注意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等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如这些指标不高,再好的措施也不能实现丰产丰收。二是严格挑选肥料和农药,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农药对防病治虫起着重要作用,若肥料农药质量不好,不仅不能保证优质丰产,有时还会减产,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对其他生产资料的选择也不能马虎。

2.3 多措并举防灾减灾

由于蔬菜产销常常面临着灾害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以及销路不畅等问题,科学规避各种灾害及问题,第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建设,有效防范旱灾和涝灾的侵袭;第二要发展设施栽培,改善其保温防寒、降湿、遮光降温、避雨等功能;第三要建设冷链系统,以保障产品质量,缓解市场风险;第四要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运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要加大投入实施农业保险,防止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

2.4 千方百计提高栽培技术

蔬菜栽培从播种到采收往往包含多个环节及多项技术措施,加之种类品种繁多,种类品种间差异大,复种指数高,且受市场行情限制,其技术存在复杂性和多重性。因此,提高栽培技术必须要下狠功夫。一要掌握各种蔬菜的特征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二要科学安排好各种蔬菜间的茬口衔接,根据市场供应缺口反推播种期,即将采收期定在市场供应紧缺时;三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关措施,即看天、看地、看苗并视市场行情来管理;四要应用推广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此外,为了提高种植者栽培技术水平,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及科普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及培训计划,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层次、不同品种开展培训,严格执行考试考核制度,既测试农民的学习效果,也考核老师的教学能力。并要求技术人员做到耐心讲给农民听,仔细做给农民看,真正使农民学会,掌握技术后有钱赚。

2.5 重视各种信息收集及应用

与蔬菜行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生产资料信息、天气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及政策信息等。信息既是资源,也是财富,但有时效性。蔬菜生产销售者如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就可抢抓机遇,采取对策或应急措施,使蔬菜产销损失降到最低,而使效益最大化。如冬春掌握了寒潮即将来临的天气信息,就可提前加强覆盖,防寒保温避免冻害;又如知道市场有关品种丰欠及价格信息,就可采取避其锋芒或抓住空缺的良策获得高效;再如掌握了购机补贴的政策信息,就能减少部分投入。

2.6 鼓励菜地向种菜能手或龙头企业转移

据多年调查而知,决定种菜收入高低的第一要素就是栽培技术水平。同是667 m2的地,种菜能手可收入2万元以上,而缺乏技术不会经营者只能收2 000~3 000元或亏损。对后者,如将土地转让给种菜能手,既可获得土地租金,又可去打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如将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不仅能获土地租金,参与土地分红,还可在企业打工或外出打工,相对收入更稳定,且土地产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蔬菜品种
蔬菜“涨疯”,咋了?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蔬菜也“疯狂”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