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

2013-03-28刘伯晓吴雪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知重难点教学活动

刘伯晓 吴雪华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极为关注的话题就是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其实质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有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想象力得到有效地拓展,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金城外国语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发挥主导、确保主体、强化主线”的校本“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现就其主要内容作如下阐释:

一、校本“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根本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举世共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可持续优化、不断提升的人才。也就是说,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富有知识,更要富有对知识的开拓能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残酷的竞争时代所赋予学校教育的艰巨使命。而现时我们中国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仍是沿用两千多年前的考试选拔方式。同时,在当今,一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目前的学校教育必须既本着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奋力前行,又不可忽视学校自身发展的局部目标而狠抓升学率。鉴于此,“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彻底废止“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训练的主线功能”(简称“三主原则”),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与教的完美统一。

二、“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完美统一所促成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条件,而外因只是辅助条件,但又是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人才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因而,就每一个个体而言,人们获得知识和发展知识,始终是自身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特别是后期的知识发展阶段。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张扬其个性,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些方面的能力是构成学生个体的积极内因的主要组成分。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并促成这些方面因素的发展,就是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否则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保就成了一句空话,课改就可能失败。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获得知识和才能,一靠他人传授,二靠自身在社会实践中获取。而对于还处在求知早期阶段的普通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靠他人传授,因为“人非生而知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的核心和关键是促成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促成学生个体积极内因包括诸多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主要工作应该放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勃发的情境创设上,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上,放在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上,放在课前预习题的拟定和课堂练习题、课外作业题的选编上,放在合作探究新知中设疑和点拨的拟定上,放在认知方法的传授上。统而言之,放在“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上。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效率就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人的一切能力都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对于普通中小学生来说,“实践”在一定意义就是做练习,就是课堂练、课后练、周练、月练、假日练。知识在练习中得到巩固,能力在练习中获得提高,在练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良好的学习境界,都是靠反复练习、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达到的。反复练习、长期练习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所以,“三主式102510”课模坚持强化训练的主线功能。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说的“练”不是让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搞“题海战术”。我们所要求的“练”是“少”而“精”的练。所有练习都是经过教师集体备课精选出来的:针对性强——既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又与高中考的考纲相贴近,练习量严格控制在省“五严”规定范围内。

综上所述,“三主式102510”模式的理论依据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外因原理;“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原理。

三、“三主式102510”课模的结构程序

“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特征而得名的,它把一个教学课时相对地分为前10分钟、中间25分钟、后10分钟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巩固旧知,检查预习提示(或依据导学稿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导入新授,我们简称“两分法”。第二个时段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是探究新知,可概括为“四步骤”:提出问题,适当点拨,探究交流,归纳总结。第三个时段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是检测训练,可概括为“三个环节”:针对性选题,独立性练习,纠错性讲评。

三个时段的共性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但又各有特点:第一时段针对性要强,必须针对学生上次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加以归纳总结。第二时段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励他们敢于主动探究、敢于积极质疑和大胆创新,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有大量积极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第三时段要突出一个“效”字,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具体要求是:

1. 预习。预习题的拟定。预习题(导学稿)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把握学情的前提下拟定的。预习提示内容既要注重“双基”,又要触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重双基是“面向全体”的必须选择;触及重难点是“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预习题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既有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又有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和质疑的情趣和欲望的引导。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检查预习提示。这一活动是教师临堂了解学情的重要手段,以便教师知道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学的新知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须重点讲,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这就杜绝了传统教学中不问轻重缓急,不管懂还是不懂,反正一讲到底的不良现象。检查预习期间,教师要将预习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好、中、差”状况做到合理调配,“双基”内容主要面向基础薄弱生,重难点部分可以倾向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就为后面的新知探究作好了铺垫。

2. 新知探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其探究方式主要为合作探究式,可为师生合作,也可为生生合作。这些合作可为设疑问答式、讨论式、例题展示,实验示范、学生展示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时可因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而定,因学生情况而定。其原则一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全员参与,动脑、动手、动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有成就感,乐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对于那些结论性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说不出的,教师可设法引导,最终还是让学生说出,让他们在苦苦探究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久之,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潜能就可激活。其原则二是教师要注重认知方法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不盲目轻信,善于质疑和敢于创新。

3. 检测训练。课堂检测题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要有一定梯度,以基础题为主,也要有中档题和提高题,其比例为7:2:1。因时间短,题目要精选,力争少而精。检测方式一般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也可采用分组活动(几道题可同时展开)、师生互动、提问式的代表发言、个别的黑板演练等形式,教师要针对所反馈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予以点评、补救,确保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外作业要精选,力争少而精,有新授知识的巩固题,也要有提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比例也为7:2:1。这样既保证了“面向全体”,又不忽视优生的培植。

四、“三主式102510”课模必须着力探索并切实做好的的几个问题

1. 如何提高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于老师的引领作用。因此,“预习提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能激发学生自学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能让学生明白下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在吃透教材内容、大体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拟定预习提示。预习题要注重“双基”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融汇前知,对新知有个大体的认识和试图探究的欲望,乃至有所行为,最终促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是衡量预习提示质量的重要依据。

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十分钟必须针对预习提示的内容进行检查。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临堂把握学情的一个可行方法,更是“预习”得以落实的可靠保证。学生预习这一环节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另外,要确保学生有充裕的预习时间,各科课外作业要少而精,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作业尽量压缩在课堂上完成,尽量让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 如何提高设疑和点拨水平。设疑和点拨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设疑点和点拨点的选择、确立是否准确或适时。设疑应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疑,在看似平常实藏玄机处设疑,应在学生心里有数却又说不出来的似懂非懂的时刻点拨,应在学生易混易错点处点拨。所设疑问必须着眼点要小而具体,所探究的内容必须紧扣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问所采用的方法必须能够顺利地突破重难点,使得设疑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设置的疑问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的语言要精当,力争只言据要,点拨时语音要加重,语速要缓慢,便于学生听得清、记得住。易混处要讲清其细微的差异,易错处要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3. 注重新知探究的方式方法。新知探究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合作探究式,可为师生合作,也可为生生合作。这些合作可为设疑问答、小组讨论、例题演示、实验示范、学生展示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时可因学科而定,因教材内容而定,因学生情况而定,切不可大而化之,必须做到“实”而“细”。“实”是指方式方法有可操作性,且能切实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细”是指每个教学细节目标和易错点都不放过。

4.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练习。我们认为,高效练习关键在于教师精选习题。选题的前提条件是,紧贴教学大纲和考点,紧扣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分层,不偏不怪。既要重基础,又不放弃提高,基础题与提高题的比例为7:2:1,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融会,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文科要侧重由感性到理性综合能力的培养,理科应侧重解题思路过程的条理性训练,侧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习题的解答要规范化,答题的格式全部按照中高考的要求进行。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内容不同,但主旨相同,因而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的定位;二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三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定位。前一定位在整个研究活动中起着统帅作用,后两个定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和归结点。明确并落实好这几方面的准确定位,课堂效率就会顺利获得提高。

鉴于此,我们认为激发教学活力、追求教学统一,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还必须强化集体备课的研究。集体备课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上,放在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方式上,放在课前预习题、堂上练习题和课外作业题的选编上。课内课外,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众人的智慧,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另外,我们还要切实做好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工作,注意多媒体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板书的科学化和条理化设计。

五、“三主式102510”课模的课堂评价构成

“三主式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标准有四:

1. 老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教与学的双方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得到基本统一。

2.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地说,一看学生的自主程度:预习情况落实如何,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展示环节中学生发言的次数多少、发言与演示的质量如何;二看合作探究的效率,小组合作解决了多少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否顺利突破;三看探究的深度,能否生成结论,能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能否找出易错点;四看学生是否有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

3. 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一是预习提示是否促成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二是预习提示和教学过程中的设疑是否切中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语能否使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三是练习题是否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是否既能注重“双基”,面向全体,又能合理拓展、延伸,确保“提优”。

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让人感到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掌握了一些知识,学到了一些求知的方法,并能引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新知识,能让人感到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

猜你喜欢

新知重难点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新知
新知速递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