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颗新发现冥卫的正式定名

2013-03-28

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5期
关键词:冥王星克斯太阳系

刘 炎

(紫金山天文台,江苏南京 210008)

2013年7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发布了新闻公报(IAU1303),宣告冥王星的第四颗和第五颗卫星已正式定名为Kerberos(刻耳柏洛斯)和Styx(斯堤克斯)。这两颗卫星的中文定名分别为“冥卫四”和“冥卫五”。

一 两颗新发现冥卫的取名

冥王星的这两颗卫星分别是在2011年6月28日和2012年7月11日发现的。在天文上,当一个新天体被发现后,会先赋予一个临时的编号;待再次观测、确认后,就可以正式命名。当时第四颗卫星的临时编号为S/2011 P 1或S/2011(134340)1,也被称为P4;第五颗卫星的临时编号为S/2012 P 1或S/2012(134340)1,简称P5。两颗卫星都是美国地外文明搜寻研究所(SETI Institute)的“冥王星伴星搜寻小组(Pluto Companion Search Team)”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发现的,其主持人是马克·舒沃尔特(Mark Showalter)。

新天体发现之后,紧接着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得给它们取个正式的名字。在国际上,对于新发现天体的命名,由各国天文学家共同的组织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负责处理的。也已有一个规范的程序:先由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一个适当的建议名字报送,经IAU审议、裁决,最后由IAU正式公布。对于建议名的提交,按照惯例,新天体的发现者享有优先权。

以往,对于太阳系的主要天体,一般都是用神话故事,特别是希腊和罗马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来取名的。但近些年来,天文学家们也吸收着来自其他文化的名称。冥王星卫星的取名,按照传统,应该是与冥王普路托(Pluto)或哈得斯(Hades)有关的希腊或罗马古代神话中神祇的名字。然而希腊-罗马神话中与冥王、冥府有关的神祇数以百计,甚至千计,如何选择两个合适的、能为大家接受和欢迎的名字呢?这是摆在冥王星伴星搜寻小组及其负责人面前的颇为头疼的问题。

马克·舒沃尔特和他的团队想到了公众。于是他们就以发现者的团队和地外文明搜寻研究所的名义,通过媒体,特别是因特网向公众发出了征名倡议,希望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其实,请公众来为新天体提名,在天文史上这已并非首次。冥王星自身的名字就是当年向全世界征名而得到的。在1930年2月18日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Tombaugh)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以后,对于新行星的名字,各方人士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建议,这些建议既不甚合适,更使得汤博和洛威尔天文台简直无所适从,于是决定通过新闻媒体向全世界征集命名。3月14日的早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已经退休的马丹先生一边吃早餐一边在看报纸,当他看到新行星征名的消息时,就告诉正坐在一旁的11岁外孙女凡内媞娅·布尔妮(Venetia Burney),布尔妮当时还是个小学生,但对希腊古典神话和天文学都特别感兴趣,她略思索了一下,就立即说道“我想Pluto(冥王普路托)是一个很好的名字!”。这个名字取得太好了,当时就得到了马丹先生的赞许,而且很快就被汤博、洛威尔天文台和绝大部分的有关人员采纳。此事当时还成了继冥王星发现之后又一个轰动全世界的新闻!

二 火神星Vulcan荣获公众首选

冥王星在2006年8月不幸被逐出了大行星的行列而贬为“矮行星”,曾经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人们对于它的“坎坷遭遇”显然还记忆犹新!冥王星卫星的征名倡议发出后,果然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地的热烈响应。爱好者们积极关注,很快就有了一长串的建议名单。对此,舒沃尔特等又进一步发动了网络的投票。

投票共收到了约47万张选票,得票数排在前三位的名字是:

Vulcan(伏尔甘)——获17.4万张选票;

Cerberus(刻耳柏洛斯)——获10万张选票;

Styx(斯堤克斯)——获8.8万张选票。

这三个名字的含义是:

Vulcan(伏尔甘):罗马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火神,也是爱神维纳斯(Venus)的跛足丈夫。在希腊神话中被称为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Cerberus(刻耳柏洛斯):在罗马神话中是地狱的看门犬,经常躺卧在冥王普路托的脚边。这条狗有三个头,可以让每一个死者的灵魂进入冥界,但不允许任何灵魂出去,更不允许活人出入。

Styx(斯堤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众多的水仙女神(Oceanid)之一,负责掌管冥界的斯堤克斯河(River Styx),斯堤克斯河是环绕冥土的九条冥河之一。

三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裁决

马克· 舒沃尔特将排在最前面的Vulcan和Cerberus这两个名字提交给了IAU。IAU的行星系统术语工作组(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简称WGPSN)和小天体术语委员会(Committee on Small Body Nomenclature,简称 CSBN)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审,评审由矮行星及其系统的命名小组主持,结果的要点是:

1.Vulcan(伏尔甘)不宜作为冥王星卫星的名字。理由是:

(1)此词在天文上已被使用过,原是指一颗假设中的、处在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即所谓的“水内行星”。1859年,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Urbain Le Verrier),还把这颗未知的行星称为Vulcan(火神星,中文译名为“祝融星”,祝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勒威耶的这一猜测后来竟让天文学家们忙乎了一百多年,然而直到现今,人们还未能找到这个神秘的天体。而且,从1915年起,爱因斯坦关于水星近日点进动理论解释,也基本上排除此种“水内行星”存在的可能性。但是Vulcan在太阳系的近现代探测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声名。

(2)另外一个类似的名字vulcanoid依然有可能被赋予任何一颗在水星轨道之内的小行星。

在水星轨道之内,离太阳0.08至0.21个天文单位的一个动力学稳定区域内,有可能存在一个小行星族群,它们被称为vulcanoid,即“火神星型小行星”(中文译名为“祝融型小行星”)。这也是一类假设中的天体,其名称正源自上述的祝融星——Vulcan。但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也还未发现这样的小天体,甚至更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存在。然而在天文学家们的议论中,vulcanoid这一名字并未被取消,依然留给了可能会出现的此类小行星。

(3)Vulcan不能纳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冥府系列的神祇。

上面已经提到,伏尔甘(Vulcan)是罗马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其地位与海洋之神涅普顿(Neptunus:海王星)、冥府之王普路托(Pluto:冥王星)是同一级别,并不附属于冥王普路托之下。因此,如用Vulcan来命名冥王星(Pluto)的某一颗卫星,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这样还会降低 Vulcan的身份!)。

2.将得票第二位的名字(Cerberos,刻耳柏洛斯)作为第四颗冥卫的名字,但还须把Cerberos改为Kerberos,Kerberos是刻耳柏洛斯的希腊语拼写。其原因是为了避免与一颗小行星的名字相混淆,小行星1865Cerberus名字的拼写和发音都与Cerberos十分相近。

3.将得票位居第三的名字Styx(斯堤克斯)顺次递补,作为第五颗冥卫的名字。

2013年7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终于发布了一份新闻公报(IAU1303),宣告了冥卫四和冥卫五的正式定名。

四 冥卫Kerberos和Styx的中文译名

如何将Kerberos和Styx译成中文?

一般来说,可以有两种方法:意译或音译。但不论何种译法,都必须符合科技术语的“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民族性、国际性、约定俗成”等若干基本原则。

如按照意译,可分别译为“看守冥界入口的地狱犬”和“掌管冥河斯堤克斯的水仙女神”。这样的译名显然太不简洁,不能作为天文名词。

如按照音译,则可分别译为“刻耳柏洛斯”(地狱犬)和“斯堤克斯”(女神)。这样的译名虽然简洁,但不符合中文使用者的简明性和民族性,因为绝大部分中文的使用者都并不熟悉希腊和罗马的古代神话,难以见词明义、迅速定位。

那么,是否可另辟他径?

太阳系中,木星、土星等大行星的各个卫星除了都有一个正式的名称之外,还各有一个编号的名称,编号序列以罗马数字表示,序列号则是以编入(即正式命名)时的时间先后为序。例如“the satellite I for Jupiter”“the satellite II for Jupiter”...“the satellite XIII for Jupiter”...,简称为:“Jupiter I”“Jupiter II”...“Jupiter XIII”...,分别表示是“木星的第一颗卫星”“木星的第二颗卫星”…… “木星的第十三颗卫星”……,相应的中文译名则是“木卫一”“木卫二”……“木卫十三”……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于太阳系卫星的称呼,主要都是使用此种编号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太阳系天然卫星的大量发现和命名,国际上对于太阳系卫星的称呼逐渐转变为以各个卫星的正式定名为主,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传统的系列编号。甚至是对于2005年发现的冥王星的第二颗和第三颗卫星,即使在冥王星被降格为“矮行星”(2006年)以后,依然采用此种方法。而对于这两颗卫星的名称Nix和Hydra之中文的译名和定名,既不用意译,也未用音译,而是分别称之为“冥卫二”和“冥卫三”。同时还把原先的第一颗“冥卫(Charon)”改称为“冥卫一”。实际上这已是一种转义的译名和定名了。

对于太阳系卫星的中文译名和定名这一具体问题来说,考虑到科技术语的命名基本原则,采用此种略带转义的译法,应该是比使用意译或音译的直译更加直观而方便的方法。实际上,我国老一辈的天文学家和现今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于太阳系卫星的中文译名和定名,也正是使用了此种方法。

在IAU的新闻公报(IAU1303)发布以后,我国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也迅即响应,在经过认真讨论之后,于7月8日就将这两颗卫星的中文译名定为“冥卫四”和“冥卫五”,并公布于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网站http://www.lamost.org/astrodict/index.html之上。

以上的介绍和议论也涉及冥王星以及其他已知卫星的定名情况,现把这些名称及其简况汇总于表1,以资参考:

表1 冥王星及其五颗卫星的定名情况

注释

①表中的“中文音译”,参照的是希腊神话有关故事中“常见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天文学名词》和网站中均未列入。

②迄今,几乎所有报道此事的中文媒体,包括维基百科网站的中文版上,都把Styx译成“冥河(或守誓河)”,这是有误的。在IAU的新闻公报(IAU1303)上,对于Styx加以说明的原文是:“Styx,the name of the goddesswho ruled over the underworld river, also called the Styx.”译成中文应是:“斯堤克斯(Styx),是管理冥河的一位女神,而那条冥河的名字也叫作斯堤克斯(Styx)。”

猜你喜欢

冥王星克斯太阳系
第六章 珀克斯的生日
在太阳系游山玩水
海克斯康27.5亿美元收购Infor EAM
充分满足K歌电影两大需求 Linx(林克斯)CRMS-SERIES 5.1音响系统
太阳系的今天
勇闯太阳系
被误会的冥王星
冥王星那些事
探索冥王星之旅
捕捉冥王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