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学类科技名词的探讨

2013-03-28甘师秀

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5期
关键词:输出量基础医学多动症

甘师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医学的范畴已经扩容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共11个一级学科,医学名词的应用与生物学、动物学等邻近学科日益交叉渗透。在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过程中,发现有同一名词在不同学科间定名不同、规范名词与同义词相互又称、热点名词与语言类权威工具书有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同一本书内,给出版物的编辑加工和质量评判带来困惑,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规范。

一 同一术语定名不同

基础医学名词是医学名词的基本构成。基础医学学科规范名词工作开展较早,公布审定名词量较大,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甚至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同一名词定名不一致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也见于中西医学科之间。试归纳举例如下:

1.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基础医学规范名词定义严谨、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统一使用于其他学科是最便捷的方式。如统一采用“耳郭”“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心输出量”“包含体”“唾液腺”等术语,这样也符合审定名词“临床服从基础的原则”[1];尤其是 cardiac output在临床学科由“心输出量”改为“心排血量”或“心排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另外还有“每搏输出量”。其实,作为机体血液循环的“泵”,心脏输出的只能是血,而不可能是别的。在日常审稿中发现,几乎每部相关专业书稿都有“心输出量”一词出现,而使用“心排血量”“心排出量”者寥寥。

但在涉及疾病名称时,建议以临床医学规范名词为标准,如统一采用“视网膜脱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术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交叉的,建议进一步统一规范用法,如将“视神经盘”“视盘”“视神经乳头”和“视乳头”等诸多用法统一规范术语为“视神经盘”(参见表1)。

表1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名词

2.基础学科之间

基础学科之间,鉴于生理学具有历史较悠久、影响面较广的特点(例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使用的严谨性和广泛性,建议按表2中间学科栏的术语,如组织胺(histamine)、包含体(inclusion body)、弓形虫病(oxoplasmosis)、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做进一步规范。但有关“袢”和“襻”的用法,二者英语等价术语均是loop,指形状或功用像襻的东西[2],应首选用“襻”并统一其涉及的名词(参见表2)。

表2 基础学科名词

3.医学及其他学科

表3中同一术语两种表述方式并存,相对而言,肌酐(creatinine)、食管(esophagus)、纤维连结(fibrous joint)、宿主(host)、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比较简洁、准确,且使用广泛,建议以此作进一步统一规范。

表3 医学及其他学科名词

4.中西医学之间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学说源远流长。阳痿是一个典型传统病名,并且被现代医学所引用,得到中医和西医广泛认同[3]。 “痿”和“萎”同见于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不利于名词统一,建议这里采用中医诊断学的术语,统一规范名词中的“痿”字(参见表4)。

表4 中西医名词

二 规范名词与同义词相互又称

“流行性出血热”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相比较,虽然“肾综合征出血热”能直观体现疾病的病理实质,但“流行性出血热”更突出了疾病的传播性,社会意义大,并且使用频率高,建议统一把“流行性出血热”作为推荐使用规范名词(参见表5)。

表5 规范名词与同义词

三 科技名词与语言类工具书的异同

从大众熟知的艾滋病缩写词——AIDS对比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热点名词艾滋病的英语名词定义简单明确,汉语释义也比较详细[4],用 immune deficiency较好于 immunodeficiency。相关学科审定科技名词用“穹窿”,汉语工具书用“穹隆”,并且有关穹隆的英语等价术语有3个,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参见表6)。

表6 公布名词与工具书的比较

四 定义欠准确,不便于理解的词

儿科学名词“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英语等价术语为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像审定名词“出生缺陷”“神经管缺陷”一样,“注意缺陷”本身已经是异常了,再加上一个异常词——障碍,岂不等于“否定之否定”?实际应用中,称“儿童多动症”的常见,可能用“注意缺陷(多动症)”更好理解一些,但又与心理学的审定名词“注意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不一致。

从疾病名称标准化、格式化要求出发,《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定义有“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5];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中定义有“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多动性障碍”(F90)并且被我国推荐标准(GB/T 14396—2001)等效采用[6];国内专业权威学术书中称“儿童多动症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7]。 如此多种定义,应在审定名词的过程中进行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科技名词亦应随着语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断提高其影响力。采用使用频率高而又符合科技名词本义的术语应当是审定名词发展的趋势。

[1]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李艳红,杨雪军.阳痿和阳萎的用词规范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06,8(3):4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972,1065.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4396—2001疾病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7]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输出量基础医学多动症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虚拟水贸易定量分析
如东需求锐减过半,海南缩减85%! 一代苗输出量2000亿尾,未来前景看好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房子犯了多动症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经外周动脉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评价